王水福:希望浙江能湧現「四千核心製造企業

文|《浙商》全媒體主筆 姚恩育

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

這裡是杭州製造的重鎮,集聚著眾多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企業項目;這裡是浙江製造的未來,汽車、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等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支柱產業雲集。

對西子聯合控股集團董事長王水福而言,這片土地正是他專注於製造的夢想再開始之地。2009年,王水福決定再起創業之旅,向航空製造業進發——航空製造業有“工業之花”之稱,是高端製造業中的“金字塔尖”。

去年5月,王水福的征程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國產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西子作為這一項目9家一級機體結構供應商中唯一的民營企業,為C919提供了結構複雜、科技含量極高、涉及30多項航空特種工藝技術的應急發電機艙門(RAT門)。

如今,王水福頻繁往來於杭州市中心的西子聯合總部和50公里外的大江東之間。這個已過耳順之年的企業家,依然雄心萬丈:“都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這家企業發展這麼多年,還希望能站在潮頭。不過,要實現這個夢想,需要有穩定的格局、制度和方法保障。我也夢想著西子聯合能在未來成長為千億企業。”

王水福:希望浙江能湧現“四千核心製造企業


1

從製造農具到製造電梯

對於我們西子而言,過去40年來,可以說是“與時代同步,與趨勢為伍”。

1976年,我在杭州筧橋鎮花園生產隊當會計。那時候,文革結束,工廠恢復生產,製造業復興。我接到花園農機廠的通知,到廠裡擔任學徒,接觸到了當時很先進的機械製造技術。

不久之後,一家茶葉倉庫的負責人帶著一套電梯生產圖紙找到我們農機廠,希望能由農機廠代加工,為他們造一臺電梯。這在當時可是個了不起的創新:我們一直做農機,電梯這個產品,是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僅憑圖紙能不能做出來?從當時來看,這很有些冒險。

農機廠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我,我們組建了一個團隊,專攻電梯生產。1981年,杭州西子電梯廠由此成立。

萬幸,最後我們一方面靠著自己摸索鑽研,一方面也有上海電梯廠退休的廠長和技術員這樣的“高手”來相助,終於成功製造出這臺電梯。這件事讓我們非常自豪。這也是西子的起步。

2

與奧的斯合作,跨出重要一步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之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步子進一步加大了,中國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我們的電梯行業也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入高速發展的上升通道。到1997年,我們已經成為全國電梯行業排名第六的企業。不過,排名在我們之前的都是中外合資或是外商獨資企業。

當時,人們對本土品牌心存疑慮,在很多場合我們連與對手同臺競爭的機會也沒有。與此同時,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我們在研發、技術和品牌等方面也遇到了瓶頸。

我思來想去,必須與外企合作。1997年3月12日,我們與被稱為“世界電梯之父”的美國奧的斯合資成立了西子奧的斯,開始了與世界上最先進的電梯企業的合作。3月12日是植樹節,選擇這一天,我也有個樸素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這家公司未來發展更“茂盛”。

我們的決定在當時也曾引起別人的疑慮和困惑,不過現在回頭看,這確實是西子發展的重要一步:與優秀的企業合作,向優秀的企業學習,我們也確實變得更優秀了。合資不光帶來經濟效益,也培養了西子的國際化視野,給我們帶來了現代企業精益製造的先進理念,為我們後40年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另一個重要的國際合作是在2004年,我們與日本石川島成立了西子石川島停車設備有限公司。

其實對於立體車庫這個產品,早在1997年我就想開發了。當時在中國的各個城市,高樓大廈平地而起,電梯行業欣欣向榮。在我看來,未來的城市空間裡,立體車庫一定是個必備品,因為停車問題將很快成為大家苦惱的大問題。這個產品也非常適合西子的發展方向。

1998年,我們正式立項開發立體車庫,到2004年我們與石川島達成合作,又開始了新的階段。到今年,這個項目已經足足有20年了。這20年也證明了當時我們決策的方向是正確的:如今,停車難已經是城市的“重症”了,我們的產品能夠很好地緩解這個問題。

王水福:希望浙江能湧現“四千核心製造企業

3

1000萬元開啟的新階段

西子發展的第三個重要階段,是進入到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之中。

2001年,西子電梯集團以1.3億元整體收購杭州鍋爐集團有限公司的全部職工股份,並對該公司實現了增資擴股,成為第一大股東。2003年,杭鍋集團加盟西子,我們也因此創下了杭州改制企業併購的第一例。

其實在收購杭鍋時,有個小插曲。那時候有很多人看好這家老牌國企。在談收購的時候,當時的杭鍋董事長拋給我一個問題:“我想買技術,可不可以借我1000萬元?”聽到這個請求後,我不假思索,當天下午就把錢打給他了。

幾年之後,他才告訴我,我並不是惟一一個收到這樣請求的人,當時競標的企業老總他都問遍了。他告訴我,之所以會提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希望接手這家老牌製造企業的人能把這家企業傳承下去”。從我的行動中,他看到了我對企業發展的決心,這一點最終打動了他。我跟他說,從1976年開始,我一直從事機械製造業,我對這個行業很有感情,技術的重要性,我懂。所以一聽說是“花錢買技術”,我肯定支持。

也正是因為與國有企業合作,進一步保障了西子的發展。

4

培育“工業之花”

2006年初,大飛機項目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16個重要科技專項之一。我當時就決心要進入航空製造行業。

其實這個念頭萌芽還在更早的時候。2004年,我去了韓國、日本考察,參觀了現代重工、斗山重工、大宇重工、三菱重工、石川島重工等世界優秀企業。這些企業的形象宣傳片中,首先映入眼簾的都是航天飛船遨遊太空的畫面,他們已經涉足該領域,為航天器製造零部件,並以此代表公司高起點的未來發展和企業形象。這為我打開了新的視野,西子更應著眼於未來,從低層次的粗加工領域退出,向有產業基礎和前景的廣闊領域拓展。“天上飛、地下鑽”就是今後我們的發展方向。

2009年,我們正式進入航空領域,成為國家重大專項C919大型客機項目9家一級機體結構供應商中唯一的民營企業,並以此開啟了與世界級航空企業的合作之路。如今,西子航空已通過了286項特種工藝資質認證。此外,我們自主研發的緊固件產品打破了高端航空緊固件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事航空製造業,我們可以說是“痛苦並快樂著”。2018年,這塊產業的佈局終於見到了“陽光”。今年,我老伴也終於到大江東的西子航空零部件基地來看我了,這是10年來的第一次。在此之前,這塊產業我們一直是持續投入,不斷虧損,她聽都聽煩了。

王水福:希望浙江能湧現“四千核心製造企業

5

夢想:令“浙江製造”享譽全球

回顧我們這麼多年來的產業佈局,就像我在1995年就提出的西子的廣告語一樣:與時代同步。我們一直在緊跟時代潮流。沒有永恆的企業,只有時代的公司。我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我們也會研究不同企業的性格,我尤其推崇德國的企業。在很多人眼裡,不少德國的企業看起來很小,發展很慢,有時候的發展戰略看起來很“傻”,很“笨”,幾代人只兢兢業業做一件事情。不過,恰恰是這樣的公司,是支撐德國製造走向輝煌的基礎。

我們現在就要學習這種“傻傻”的精神,靜下心來,把事情做好,一年做不到,就花兩年,兩年做不到,就花十年,腳踏實地地做下去,不追求發展的速度有多快,而是看企業的發展基礎能扎得多穩,人才培養得有多豐裕。

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誕生了很多“頂天立地”的企業,“鋪天蓋地”的企業更多。未來,怎樣培育更多的“隱型冠軍”,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一大挑戰。

未來40年,我也有一個大膽的設想,希望浙江能湧現“四千核心製造企業”——1000家航空核心部件企業、1000家智能製造龍頭企業、1000家汽車核心部件企業、1000家醫療器械核心部件企業。由這4000家核心部件企業帶動40萬家、50萬家零件企業來配套。這將是我們高端裝備業崛起的很好途徑。我真心希望未來“浙江製造”能像“德國製造”一樣,享譽全球,獲得全世界的信賴。

在新時代的引領下,我們要在“千山萬水、千辛萬苦、千方百計、千言萬語”的浙商精神基礎上,進一步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即“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興業報國的擔當精神、開放大氣的合作精神、誠信守法的法治精神、追求卓越的奮鬥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加快高端製造、振興實體經濟上,走得更快、更好、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