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活中的「忌口」,爲什麼有些話不能隨便講

在農村裡中有著許多關於語言的“忌口”,這源於古代的一種迷信。因為對於各種自然現象的不瞭解,許多詞彙能夠讓人聯想到許多不好的事情,通常會由其他的詞彙所代替。不同的地方因為習俗有著不同的忌諱,這些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了風俗的一種。

在農村裡尤其老人對此最為在意,特別在過年的時候經常能聽到關於這類的事。如平常生活中瓶子倒了,會被人們說成“到了到了”,煮餃子的時候皮煮破了會說成,“餃子皮掙開了”等等諸如此類。要是孩子不小心說錯了話,大人會要求孩子呸上三次,還要說上一句百無禁忌。

農村生活中的“忌口”,為什麼有些話不能隨便講

農村裡面普遍對於“死”字忌諱,通常由“老了”,“沒了”,“走了”,“去世”,等等做代替。如有人去世報喪的時候,從來不會說“某某死了”,而是“某某沒了”之類的。以至於連和“死”相近同音的字也要避開,最常見的就是數字“四”。並且在喪葬上也是如此,所用的棺材一些用具也要說成“壽材”,“壽器”等等。

農村生活中的“忌口”,為什麼有些話不能隨便講

對於這些還表現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上,在有的地方因為“梨”的字音通“離”,因此會把犁叫做圓果。為了避諱苦字,對於苦瓜被稱為“涼瓜”。雨傘也稱為人們稱為雨蓋,雨遮,豎笠等也是避諱“離散”的意味。甚至有的地方對於“蛇”也不能隨便說,要用“長蟲”代替。

農村生活中的“忌口”,為什麼有些話不能隨便講

對於不同的職業也有著不同的語言禁忌,有些地方的生意人對於說“幹”,“賒”,“折”這類的字眼很是反感。對於江河湖還裡跑船的人來說,忌諱的就是說“沉”“翻”等,並且會把這些延續到生活中,連吃飯時候“翻魚”都有所忌諱。在嚴重的時候,彷彿說出來會導致災禍一般。

農村生活中的“忌口”,為什麼有些話不能隨便講

生活的這種忌口豐富了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和他人相處中增加不少親和力。各地都有不同的語言忌諱,隨著生活交流日益頻繁,這些忌口也成為了交流的阻礙。更有不少人沉浸於此,過分的圖一些吉利字眼,反而適得其反給自己和他人帶了不便。

農村生活中的“忌口”,為什麼有些話不能隨便講

在農村裡有著許多的習俗,對此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在入鄉隨俗同時,也要敢於打破常規,好的風俗我們要繼承下去,對於那些不好的風俗我們要繼承下去,對於那些不好的風俗要摒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