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故事:大熊猫拒绝“包办婚姻”

滚滚故事:大熊猫拒绝“包办婚姻”

“姬姬”发情了

1958年5月,奥地利商人海默·德勒(Himi Demmer)从遥远的肯尼亚内罗毕运入中国3只长颈鹿、2只犀牛、2只河马和2匹斑马,与北京动物园换得一只熊猫,就是鼎鼎大名的“姬姬”。这是他历尽千辛万苦,经漫长的谈判,终于办成的一件令西方传媒关注的大事。鲜为人知的是,在此之前,海默先生与美国一家动物园草签了协议,一旦熊猫到手,以25000美金售出。这在当时来说,真是一大笔钱。谁知,当时中美对立,美国政府严禁与中国做任何生意,哪怕转手的生意也不准,就连深受美国人民喜爱的大熊猫也禁止入境。

乐极生悲的海默先生只好带着“姬姬”在欧洲巡展。“姬姬”的风采令英国人着迷,人们潮水般涌入伦敦动物园。一家大公司赞助了10000英磅,让“姬姬”永远属于伦敦动物园。

滚滚故事:大熊猫拒绝“包办婚姻”

△大熊猫“姬姬”在伦敦动物园 胡晓翻拍

滚滚故事:大熊猫拒绝“包办婚姻”

△大熊猫“姬姬”在伦敦动物园 胡晓翻拍

1960年,“姬姬”开始发情,动物园慌忙筹划“姬姬”的婚嫁。北京动物园婉拒了伦敦的请求,而莫斯科动物园的“安安”正值壮年,英国与苏联,虽说冷战多年,敌意很深,但说起大熊猫,还能坐下来喝喝下午茶。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很快开始了。

谈判3年,“姬姬”3次发情,却没能找到如意郎君。每当发情,“姬姬”总是食量锐减,烦躁不安地在圈舍里转圈子。

负责动物管理的莫里斯博士一肚子怨气,又觉得很可笑:英国与苏联双方争执的焦点,竟然是产下的幼仔该归谁所有?谁该拥有第一胎?这真如西方谚语所说:“先数鸡,后孵蛋”。谈了3年,终于敲定了一个双方能接受的折衷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成立,全世界的动物专家一致同意,以大熊猫图案作为WWF的会旗和会徽。WWF当仁不让地促成了英国和苏联达成协议。

1963年2月,莫里斯博士飞赴莫斯科,为“姬姬”远嫁做准备。

“跨国婚姻”失败

1963年3月,“姬姬”乘坐经英国皇家空军改装的专机,飞向莫斯科。这在冷战时期,简直是了不起的和平之旅。

不知是不是东西方多年冷战影响了动物的情绪,一见面,新郎新娘便冷酷地盯着对方,龇牙裂嘴,绕着圈子。最后大打出手,饲养员不得不将它俩强行分开。

为了让“姬姬”适应新郎和新环境,英国方面同意让“姬姬”留下。秋天,伦敦动物园的一行人马飞抵莫斯科,让“姬姬”和“安安”再次合笼。

动物学家们瞪大了渴望的眼睛。为防止意外,木盾牌、水龙头、麻醉枪备齐。热情的“安安”汪汪叫着,对“姬姬”紧追不舍,试图来个俄式大拥抱;但“姬姬”如同英国贵族般矜持,嗯嗯叫着,只要“安安”一靠近就发出怒吼。“安安”有限的耐心很快耗尽,垂头丧气地在坐在墙边喘息。

夜幕降临,动物学家又一厢情愿地期待“安安”和“姬姬”趁着黑夜燃起激情。他们苦等了一夜,除了听见“安安”和“姬姬”此起彼伏、粗大鼾声的“二重唱”,一无所获。凌晨时分,精神抖擞的“安安”再次发起进攻,他已经爬到“姬姬”背上,抓住了“姬姬”的后颈窝,“姬姬”虽然没有强烈抗议,却用又肥又厚的尾巴护住了阴部,让“安安”功败垂成。

是不是“姬姬”缺乏性知识,不懂得如何交配?在整个蜜月期,“姬姬”对“安安”都是冷漠、凶狠,毫无“性趣”。而令人不解的是,“姬姬”多次将臀部抬起,对准饲养员,做出“请来交配”的姿势,让人十分尴尬。

英苏双方都不愿意承认失败。最后一次是1968年9月11日,从莫斯科起飞的专机载着“安安”,到伦敦回访“姬姬”。急于求成的动物学家给“姬姬”注射了催情素,还让“安安”一直呆到第二年5月,结果仍然是“捆绑成不了夫妻”。一场“跨国婚姻”终于以失败告终。

1974年夏天,14岁的“姬姬”在孤独中死去。3个月后,“安安”也溘然长逝。

惟一让人欣慰的是,WWF主席、英国斯科特亲王曾一睹“姬姬”芳容,他按照“姬姬”形象精心设计的熊猫图案作为WWF的会旗会徽,传遍全世界。在东西方剑拔弩张的岁月,出身于中国的大熊猫能光荣地成为会徽,说明大熊猫让人们超越了对立与仇恨,是全世界认可的美的形象。

“明明”出生了

人间的包办婚姻曾是许多悲剧的导演,人们主观地包办熊猫的婚姻,有成功的先例,也留下一些失败的实例。

失败的例子重复出现在1981年,伦敦动物园的“佳佳”飞到美国,向华盛顿动物园的“玲玲”求婚,结果两只熊猫一见面就格斗、撕咬。“媒人”们只好万分沮丧地将它们分开。之后,“佳佳”兴冲冲地到西班牙去会“绍绍”,“绍绍”又吼又叫,将其拒之门外。

原来,熊猫的“审美观”与人类大相径庭。以我们的眼光看,圆圆脸、胖乎乎的雄性熊猫很帅气,但往往是相貌平平,甚至是不太好看的雄性熊猫更受“淑女”青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花嘴巴”,在饲养员看来,黑嘴巴上有一小撮白毛,不算漂亮。但在公熊猫看来,“花嘴巴”美得不行,它在哪里转悠,总会有众多追求者蠢蠢欲动。专家们认为,大熊猫择偶,主要靠嗅觉,真正是“气味相投”才能“男欢女爱”。也许,“男方”那气息让“女方”闻着不爽,不管你如何表现,都难以成功。

在圈养熊猫的婚姻史上,北京动物园“皮皮”和“莉莉”简直是“包办婚姻”成功的特例。“皮皮”是那么淘气可爱,对“莉莉”百般宠爱。自从它们实现了自然交配,就由欧阳淦和黄惠兰两位女专家对“莉莉”进行专门管理和专题研究。9月初,“莉莉”食欲不振,且行为反常。专家们虽然精心照料,却偏偏错过了观察分娩的良机。9月9日,她们惊奇地发现“莉莉”怀里有一个粉色小“肉团”,这使两位女专家大感意外。按照她们的估计,熊猫幼崽应该有数公斤重。她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像初生老鼠样的小东西,通体半透明,重量不过百余克,以至于起初判定是流产或早产,让她们十分沮丧。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小东西叫声洪亮,一切体征正常,于是喜极而泣。从那时起,人们才知道,熊猫幼崽如此之小!

“莉莉”生下一健康幼崽叫“明明”。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人工圈养条件下,自然交配成功的第一例,真是轰动了世界。“明明”也上了《民族画报》封面。

滚滚故事:大熊猫拒绝“包办婚姻”

△大熊猫“明明”与饲养员登上“民族画报”封面 周育才翻拍

但是,之后的十几年,成都、重庆、上海等地的动物园,都没有第二个“明明”出生。专家们的“拉郎配”都不成功。

忙忙碌碌的早春

2014年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和她的母亲及女儿来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穿过翠竹长廊,在绿树掩映、碧草如茵的家园里,22岁的熊猫妈妈“莉莉”和5只一岁多的熊猫宝宝让她们眼睛一亮。成都熊猫基地的张志和主任邀请米歇尔一行体验大熊猫行为训练。

滚滚故事:大熊猫拒绝“包办婚姻”

△美国前总统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给大熊猫喂食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一根根竹竿上挑着苹果,伸过了栏杆和深沟,熊猫们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个个站立起来,挥动前肢,张开嘴巴去咬那大红苹果。为什么要这样喂苹果呢?有什么意义呢?

圈养大熊猫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久而久之,“谈情说爱”的能力相较于野生大熊猫可能减弱。对此,专家们研究和应用了环境富集技术,创造了多样化的生活环境,扩大了生活空间,尽量让熊猫增加活动量。为什么让熊猫站立起来吃苹果?这是在锻炼它后肢的力量,以便在自然交配时一展雄风。

经过几十年经验积累,专家们对大熊猫的自主婚配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并提供了诸多方便,让它们能在人工圈养环境中自由择偶。

如今,从早春二月到阳春三月,是熊猫发情期。在兽舍安排上,基本上是两公夹一母,让它们彼此感觉一下,看隔笼相嗅,能否摩擦出火花。若不成,再换两只,直到换出个双方都有感觉,咩咩的唱和之声有情有意(专家都听得懂“歌词”),再通过尿液测试激素水平,确定好最佳交配时机后,便让“有情猫终成眷属”。

每年的熊猫发情期,也是专家和饲养员最忙最累的时段。一只熊猫连同转移笼,重达200多公斤,全凭人工抬来又抬去。白天抬,黑夜抬,风里抬,雨里抬,为了让熊猫家族兴旺,再兴旺,专家和饲养员的肩膀,永远扛着重任。(来源|《看熊猫》杂志 作者|谭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