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汶鎮:充分發揮當地優勢 「僑鄉」發展邁新程

水汶鎮作為我市的南大門,素有“僑鄉”之稱,近年來,水汶鎮在文化教育、生態農業、脫貧攻堅等方面齊下功夫,以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不斷開創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的新局面。

近日,記者走進水汶華僑中學的“華僑樓”,發現每間的教室外牆上都有塊刻著姓名的白石碑,詢問後得知這些都是當初捐建教學樓的華僑捐資者的名字。同時僑胞們還捐資修建了實驗樓、圖書室等辦學場所,購置了學生課桌、辦公桌椅、電腦等教學設備。

水汶鎮華僑中學校長 李堅:“水汶華僑中學是我市唯一的華僑學校,從建校以來一直得到了海內外華僑僑胞的關懷支持,使得我們學校的校容校貌、硬件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

多年來,水汶鎮在廣泛發動僑胞助力家鄉教育事業的同時,還積極帶動農民發展特色農副產品,推動鄉村振興發展。在三村村,村裡成立村民合作社,以特色種養為抓手,推行“361”模式,為貧困戶和村民對外搭建橋樑,進一步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水汶鎮三村村民合作社行政副社長 覃浩飛:“我們採用“361”模式,(即是)你有田地佔三成利潤,合作商佔六成,剩下一成是我們公益事業(比如)扶貧,還有助學這塊。”

近年來,水汶鎮立足鎮情實際,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鼓勵支持和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現如今,已有大小企業3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家,年內累計納稅約200萬元;規模旅遊景點2個,年遊客量達5萬人次;規模生豬養殖種豬場5個,年能產仔豬10000多頭;淮山薯、澳洲堅果、益智、百香果、蜜柚等特色農副產品10多種。據瞭解,2017年水汶鎮全年財政收入255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0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5億元,招商引資引進國內資金(境內)806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15元,各項經濟指標基本達到預期目標。

水汶鎮黨委書記 譚勇球:“下一步,我鎮將加強與責任團隊各單位的協作,進一步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強化黨建引領非公經濟發展,重點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脫貧攻堅和社會穩定等工作,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構建“經濟繁榮、環境生態、社會和諧、特色鮮明的省際商貿鎮、旅遊鎮和生態宜居鎮”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