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的「整編74師」是個什麼樣編制?與軍有何區別?

天藍海藍542


其實整編七十四師就是一個軍的編制,就是名稱換了。戰後,蔣介石對自己的軍隊進行大調整將“軍”改為“整編師”,補充新式裝備和兵力,七十四軍改為整編七十四師。不過七十四師中的抗日期間英勇作戰的鐵血戰士比例卻小了,他們一部分老了,一部分戰死 ,一部分留下來。張靈甫勝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為國民黨五大戰力之一,號稱“全美裝備”。

74師的前身74軍,在抗日戰場上有著出色的表現。抗戰前期的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但是有一支軍隊卻在高安一枝獨秀,就是74軍。


1938年—1943年,可以說是74軍最輝煌的時期,兩任軍長俞濟時,王耀武,師長李天霞,施中誠,副師長張靈甫,廖齡奇。他們幾乎都是黃埔軍校中的高材生,戰場上的天之驕子。高安戰役張靈甫腿部受傷不下火線,南昌會戰國民黨眾軍潰敗唯有74軍打出了血性和勝利。上高會戰,74軍更是打出了正面戰場上的一次全面勝利,被何應欽稱為“最精彩的一戰”。

解放戰爭時期,張靈甫整編七十四師給解放軍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最終在孟良崮戰役中,解放軍在陳毅元帥和粟裕將軍的帶領下全殲了國民黨王牌“整編七十四師”。




紅雨說歷史


整編74師就是74軍,下轄51、57、58三個師,只是名字不叫“師”,叫“整編旅”。

國民黨整編軍、師、旅是國共重慶談判的產物,當時抗日戰爭已勝利結束。在美國調停下,國民黨同意削減1/5的兵力。國軍整編為30個軍,90個師,共軍整編為18師,全國共設108個師。

國民黨為了儘可能保留軍、師部隊原來番號,將軍隊進行如下改編

集團軍(兵團)→整編軍;軍→整編師;師→整編旅,團以下稱呼不變。

整編師師長→中將;整編旅旅長→少將;整編旅下轄團長→上校

可以看出,整編師將校配置,就是軍的級別。

整編師轄2-3個整編旅,整編旅下轄2個實編團及1個訓練團。或整編師下轄2個整編旅,整編旅下轄3個實編團。

總的情況,整編師與軍相比,作戰部隊人數有些縮減。但蔣介石的嫡系,如整編74師,則保留了51、57、58三個整編旅。滿員31000人。

在整編過程中,國共內戰爆發。

國民黨在北方的一些部隊來不及改編就投入了戰場,仍保留了原來的番號,例如東北的廖耀湘集團的新1軍,新6軍,52軍,14師,54師,169師等。

內戰打到後期,國民黨處於頹勢,部隊士氣低落,整編師、旅的將軍們怨氣蔓延;“仗越打越大,官越當越小”。蔣介石無奈,又恢復了兵團、軍、師的番號。


諶人


74軍是三個師9個團,加上軍直屬隊最多時有3萬7千人。整編74師是3個旅6個團,加上師直屬隊,總共26000人,但是編餘人員,收容俘虜等等,後來又編三個補充團,加上如私編的緇重團等,合計仍然有三萬七左右。在孟良崮戰役時,扣除少量留守部隊,共26000人參戰,(國民黨方面數據是22000人參戰,由此可以知道,其合法編制就是26000人上下)。

整編74師恢復為74軍後,一度只有2個師,兵員還不如整編師時期多。雖然恢復為軍後,每軍定編可以達到35000人,但是多數軍都達不到這一標準,很多軍實際戰鬥人員人數還不如整編師初期,戰鬥力當然也就更不行。



國民黨標準的整編師就是,三個旅六個步兵團的,總計26000人。兩個旅四個團的,20000到22000人。至於說,整編到1萬5的,那是和平後的遠期目標,取消了旅之後的情況。所以,國民黨的整編師和軍更接近,基本上就是一個軍壓成一個整編師,連序號都不變。

由於內戰全面爆發時,只整編了路南的部隊,路北部隊仍然使用軍的番號,每師下轄3個團。後來,這部分部隊繼續參加後續整編,雖然番號改稱整編師,但是下屬旅並未壓縮掉一個團。究其原因,這個時候,改回三團制的呼聲,已經很高了,所以就直接保留了三團制。第五軍,第八軍都是這種情況。如第八軍在第二期魯中會戰開始時,還是稱第八軍,到會戰結束時,已經稱整8師了。這個番號持續時間不長,1948年,又改稱第八軍了。



(這是一師三團時期的編制,可以看到全師一萬多人,每團三千多人,後來壓縮到全師9000多人,再壓縮成兩團制整編旅,約7500到8500人,由於少了一個團,剩下的兩個團反而更充實了,當然有的部隊一直不滿編,那別是一回事兒)

74師,雖然號稱全美械,但是到孟良崮戰役時,已經是一隻國,美,日械都有的部隊。其中重火力,衝鋒槍,主要是美械,步槍已經換為國械,同時還有少量日械,這些日械可能繳獲自日軍,也可能從解放軍那裡得到的,私下截留給補充人員和後勤輔助人員使用,也有用來加強分隊火力的,比如華野就在孟良崮繳獲不少歪把子機槍。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雖然74師,國,美,日重機槍都有,但從1947年大眾日報照片上看,還是以美式1919風冷機槍為主,因此不存在重機槍缺水普遍打不響的問題。



然而,國軍74師在孟良崮的覆滅也非毫無意義。國軍通過此戰大體摸清了華野主力的位置,為國軍魯中會戰的勝利鋪平了壕溝,隨後,國軍成功進佔魯中,膠東。3


吳林寶1


相信很多學過歷史的朋友對國民黨王牌“整編74師”和孟良崮戰役都不陌生,但是有很多人也非常疑惑,我軍為了圍殲該師,竟然出動了幾乎所有主力,計9個縱隊(軍),其中五個縱隊用於直接進攻74師,國民黨軍一個“師”何以如此強悍?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我們先來說說74師的由來,其前身是由國民黨軍著名將領王耀武率領的74軍,其在長期的抗戰烽火中英勇頑強,戰功卓著,打了很多惡仗硬仗,併成為國民黨軍中的“五大主力”之一,因此,抗日戰爭勝利後,雖然根據蔣的授意,縮小了編制,但是它是“整編師”,而不是普通師,整編師是國共和談蔣介石為了掩人耳目研究出來的,即把所轄部隊精簡整編,把軍壓縮為師的編制,師轄旅,旅轄團,其實兵力裝備並未受到多大影響,相反去除了老弱病殘後,部隊進一步增加了戰鬥力。而普通的軍一級單位一般轄三個師,每師轄三個團,所以,整編74師相當於軍的編制,兵力達到三萬餘人,它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普通師編制了。


在抗戰期間,74軍
(整編74師的前身)結構一直比較合理,老兵比例達到驚人的90%,部隊戰鬥力有了極可靠的保證。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改編了74軍,將該軍3師9團制改為3旅6團制,壓縮了編制,減少了部分人員,精簡了人員機構,進一步充實戰鬥兵員。同時抗戰勝利後,一部分老兵退伍,使得整個74師編制結構中,老兵比例下降到80%,但即便這樣,該師戰鬥力依然非常強。
1947年初,由於戰爭的需要,整編74師又開始回覆3旅9團編制,在孟良崮戰役開始前,已經開始在後方安徽地區整訓,沒有參加孟良崮戰役,後來成為重新組建的74師的骨幹。解放戰爭開始後,74師一直充當進攻解放區的急先鋒,先後參加了睢寧,宿遷,漣水,兩淮等戰役,傷亡過萬人。其中,兩淮雖然取勝,但是該師傷亡3000餘人,兩戰漣水傷亡8000餘人,總計超過一萬人,超過了該師兵員的三分之一,可以說,孟良崮之前,74師已經傷了元氣。後來張靈甫雖然要求補充兵員,但是一直都有缺口,甚至把300名解放軍俘虜直接補充進74師,後來安排守垛莊,為後來垛莊失守埋下了伏筆。所以說,74師不是普通師,而是軍經過精簡整編後的“整編師”,但是其無論是編制還是人數,該師都是軍的實力。整編師的出現,不過是蔣為了應付和談上演的一種手段而已。最後還是被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聚殲。


軍情大家談


“整編74師”,全稱“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實際上這個番號僅僅存在了兩年多一點的時間(1946.6——1948.9),其餘時間被稱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

1937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成立,由五十八師師長俞濟時升任第七十四軍首任軍長。下轄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我們先來看下這兩個師吧。

五十八師:

1935年俞濟時在宜昌整編創立,次年全國陸軍開始現代化整編,五十八師被列為調整師。所謂調整師,就是以教導總隊為樣板,在原有基礎上調整充實,以應急需,所花經費不多。經整編過後,五十八師總計兵力10923人,編為2個旅4個團,另配屬炮兵營、輜重營、工兵營各一個。全師共配重機槍54挺、輕機槍274挺、擲彈筒243個,迫擊炮、平射炮30門,野炮、山炮、榴彈炮16門。如此精良的裝備,在當時全國202個步兵師中算得上頂級了。

五十一師:

五十一師前身乃國民革命軍補一旅,在江西圍剿結束前錢大鈞在保定設立編練處,成立6個補充團,編為2個補充旅。王耀武為補一旅旅長到江西參加對紅軍的作戰。1934年9月,在黃山譚家橋與紅十軍團作戰,紅十軍團幾乎全軍覆沒,副總指揮兼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犧牲,總指揮方誌敏受傷被俘。隨後,補一旅升為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列為正規野戰軍。

第七十四軍在抗戰時又換了兩個軍長。抗戰前第一任軍長即俞濟時,1939年6月王耀武接任第二任軍長,1943年春,第三任軍長由施中誠接替。第七十四軍在抗戰中在多場大型會戰中重挫日軍,有“抗日鐵軍”之城,美國顧問團曾稱“中國國軍只有七十四軍能打”。

1946年4月20日,張靈甫任第四任軍長,第七十四軍也隨即整編為“陸軍整編第七十四師”,一年後被粟裕全殲於孟良崮。之後以在戰前剛剛被劃撥給整編七十四師還尚未參戰的3個新兵團和榴彈炮營為基礎,重建整編七十四師,邱維達任師長,下轄整編第五十一旅、整編第五十八旅。1948年9月又將番號改為第七十四軍,淮海戰役中在陳官莊被解放軍全殲。

所以說,整編第七十四師只是第七十四軍在歷史上經歷的一個階段,也可以說是最強盛的一個階段。張靈甫雖任師長,但與其他部隊的軍長同級,軍銜中將。這個整編後的美械王牌師,下轄3旅6團共有300輛車、1000匹羅馬。全師滿編3萬餘人,各連級單位配備無線電報話機。全師配備12門105毫米榴彈炮、96門81毫米迫擊炮、54門75毫米山炮、108門60毫米迫擊炮、36門37毫米戰防炮、54具火焰噴射器、36具火箭筒、108挺重機槍、2400支美製9毫米M1湯姆遜衝鋒槍和加拿大斯泰林卡賓槍、1080挺7.62毫米1918A2輕機槍、48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槍、軍官配備9毫米勃朗寧M1911A1手槍。


兵說


張靈甫的整編74師,是比原74軍更強大的一支國民黨主力,看似降低了編制,在原74軍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補充。主帥張靈甫,作為蔣經國的結拜兄弟,終於成為國民黨的頭號主力,是蔣氏集團的心腹鐵桿。

張靈甫的整編74師,主戰力4萬3千人,下轄3個整編師,七個獨立旅。當時的74師,武器裝備代表國民黨部隊的最新,最現代化的配置,擁有美國大口徑火炮489門,裝甲車218輛。士兵清一色美式裝備。張靈甫提拔大量有才華的中青年軍事人才帶兵,作風硬朗,作戰頑強。

抗日戰爭中,74軍立下汗馬功勞,在原軍長王耀武的帶領下,與日軍發生無數次硬戰,惡戰。張靈甫作為74軍的一線指揮員,所帶領的部隊被日軍稱為【張天師】,聞風喪膽。張靈甫在對日作戰中,身先士卒,衝在第一線,十一次受傷,其中五次重傷。蔣介石曾經派專機把昏迷之中的張靈甫直接送往國外治療,而在傷勢還未全愈的狀態下,偷偷又回到戰場。不能不說張靈甫是個勇敢的抗日英雄。在抗戰統計中,74軍共殲日軍十二萬餘人,是名副其實的抗日鐵軍。

張靈甫接替74軍後,蔣介石作了大量的補充完善。成為他的御林軍。雖然稱74師,實力遠超集團軍。張靈甫的74師,作戰主力,加上後勤保障,已經達到5萬多人。張靈甫從74師選送860人去美國特訓,不同程度地把先進國家的軍隊管理進行了引進。

當然在解放戰爭中,張靈甫作為將氏集團的鐵桿主力,也躲不開歷史的惡運,最後終於為蔣氏集團做了犧牲品。張靈甫是個可悲的人物,銷聲匿跡在歷史的潮流中。


白這個顏色


提到國民黨的整編74師,真是如雷貫耳。國民黨的王牌部隊,五大主力之首。全副美式裝備,裝備精良,戰士素質高。真正的虎狼之師,是解放軍心腹大患。

其實解放戰爭中的整編74師,已經沒有抗戰中的74軍強了。抗戰中的74軍,營級以上軍官多為黃埔軍校畢業生。74軍出現戰鬥減員,國民政府都會優先考慮補充兵源,有戰鬥經驗的老兵會先補充進74軍。老兵新兵的比例一般保持在9比1。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對軍隊進行整編,由三師九團變為三旅六團。戰士也由4.5萬人減少到3萬人。

到了解放戰爭,74師作為國軍主力參與了兩淮、宿遷等戰役,共損失戰士1萬人左右。國民黨為74師補充了8600新兵,但一直沒有全部到位。74師的新老戰士比例變為4比6,戰鬥素質比抗戰時期大幅下降。

再看74師的裝備,與抗戰時期相比,步兵營的8挺機槍標配已經變成5挺,後勤部門只有正副班長配備手槍。再經過與解放軍的幾次戰鬥消耗,74師的火力裝備也已經下滑嚴重。



美式裝備雖然優秀,有一個最大的缺陷,維護不易。1946年,美國有一段時間對國民黨實行武器禁運,導致武器裝備無法補充,只有用淘汰過的武器代替。

這樣看74師,戰士戰鬥力和武器裝備精良程度,都已經比抗戰時期74軍大幅下降。所以,整編74師其實也沒有那麼強。


反觀粟裕的華野,集中9個縱隊包74師餃子,每個縱隊差不多就有3萬人。武器裝備也是解放軍最好的。張靈甫的豬隊友湯恩伯與李天霞又靠不住,被全殲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滄海歷史春秋




74軍或者說74師的輝煌的創造者是俞濟時和王耀武,並不是張靈甫,只是因為蔣介石的寵愛,讓張靈甫撿了個便宜。

所以與其說是張靈甫的74師,我倒更願意說是王耀武的74軍,只是讓人無奈的是王耀武的名氣偏偏不如張靈甫。

1946年5月蔣介石下令將74軍整頓縮編為74師,從此74軍便成了整編74師,雖然說是縮編,可是實際上所謂的整編74師在人員編制上與整編前的74軍並沒有明顯差距。



在說張靈甫的整編74師之前,我們先說說王耀武的74軍。

王耀武被我軍高級將領稱為國民黨中少有的明白人,既是說他做人明白,也是說他在指揮作戰方面很有水平。蔣介石也曾誇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在國民黨內部也有“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可見王耀武的軍事才華之高是得到公認的,是絕對的“帥才”。

1937年8月13日,日本發動了淞滬會戰。9月1日,為便於系統的指揮作戰,即在淞滬戰場以王耀武的51師與俞濟時的58師組成了74軍,由俞濟時任74軍軍長。1939年施中誠的57師被編入74軍,74軍也因此從兩個師的編制擴編為三個師,兵力在3.2萬人左右。1940年俞濟時升了官,王耀武憑藉赫赫戰功接手了74軍軍長的位置,這年57師的師長也換成了餘程萬。中國在抗戰時期有三場著名的保衛戰,石牌保衛戰、衡陽保衛戰以及常德保衛戰,餘程萬即是常德保衛戰的指揮官。

1941年3月王耀武率74軍參加上高會戰,經過上高會戰,74軍被羅卓英譽為“抗日鐵軍”,獲得“飛虎旗”,王耀武榮獲青天白日勳章,張靈甫因此役升任58師師長,餘程萬則帶著57師打出了“虎賁”的名頭。

1943年74軍57師參加常德會戰,在常德保衛戰中,57師8500餘人打到最後,只剩83人存活!

1944年1月王耀武因功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轄73軍、74軍、79軍以及100軍,74軍則交給了施中誠,張靈甫於當年5月升74軍副軍長職。1945年4月,施中誠率74軍參加雪峰山戰役,重創日軍先頭部隊,74軍再次獲得“飛虎旗”。

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74軍被調到南京駐防,拱衛京畿,成為蔣的“御林軍”!



從74軍到整編74師。

74軍駐防南京沒多久後,施中誠即升為第11綏靖區副司令,此時的74軍該讓誰接手呢?

蔣介石為此問了74軍創始人俞濟時,俞毫不猶豫地說:“74軍軍長一職由副軍長張靈甫升補,名正言順,部隊也好帶。”

蔣介石聽完俞濟時的話點點頭,然後又去問了王耀武,王耀武在74軍的威望畢竟很高,確實有必要問問他的意見。王耀武帶著74軍的時候便對跛腳將軍張靈甫很欣賞,此時又想到蔣介石也很看重張靈甫,自己也樂得送張靈甫個人情,於是便也向蔣介石推薦了張靈甫。俞、王兩人皆推張靈甫,很合蔣的心意,蔣高興了,張靈甫的軍長自然是跑不了了。

1946年4月張靈甫升任74軍軍長,成為名符其實的“御林軍”統領,“天子近臣”。

1945年8月至10月,兩黨進行了“重慶談判”。隨後在馬歇爾的組織下,我黨以周總理為代表,國民黨則以張群為代表,簽訂了兩黨軍隊的整編方案。國民政府於1946年2月在南京召開了整編會議,基本確定了整編方案,5月74軍整編為74師,即整編74師,師長為張靈甫。

原來的軍“縮編”為師,原來的師“縮編”為旅,但是在人員編制上並沒有多麼明顯的變化,實際上只是國民黨在“掛羊頭賣狗肉”,想以此迷惑我黨我軍罷了。整編74師在人員編制上仍然是3萬餘人,並且全副美械裝備,它的戰鬥力變弱了嗎?完全沒有,甚至因為全部換裝美械裝備,戰鬥力反而隱隱超過原來的74軍。

蔣志清變成了蔣中正,他也仍然是蔣介石。

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蔣介石在明面上宣佈整編,將74軍變成整編74師,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起到我黨我軍的作用,讓我黨誤以為他確實有作和談的準備,並放鬆警惕。




王牌軍整編74師的覆沒。

74軍或者說74師,毋庸置疑是國民黨軍中王牌的王牌,是蔣最寶貝的王牌軍。

74師在張靈甫手裡最出彩的時候應該是在淮陰對戰陳毅的時候,甚至在粟裕趕來相助後,仍然穩佔上風,致使陳、粟兩人不得不選擇暫退以避鋒芒。但是,張靈甫很快也被陳毅他們引進了套裡,張靈甫與74師被我軍圍困在孟良崮,黃百韜想去救去不了,李天霞不想救,即使李天霞想救也許也會像黃百韜那樣被攔在外圍。

最後,74師全軍覆沒,張靈甫也死在了山洞裡。

曾經戰無不勝的74軍成為過去。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又重建了74師,以邱維達為師長。1948年9月,74師又改回74軍,但是終究已經不是原來的74軍了,更不會有真正的74軍的軍魂。

最終,重建的74軍在陳官莊被我軍殲滅,軍長邱維達也被我軍所俘虜。

勝利屬於人民。


吾與吾國


有網友問:張靈甫的“整編74師”是個什麼樣編制?與軍有何區別?其實整編師,就是軍改師,將戰術單位改小,裁汰老弱,簡化後勤的產物。但是後來因為效果太差,在48年又都恢復了軍的編制,整編師被淘汰。

整編第74師的前身,第74軍在抗戰勝利的時候有5萬人,後來,就趕上了整編,再加上退伍等等原因,很大一部分士兵都離開了部隊。由於人數太少了,就把汪偽最精銳的警衛軍來過來了。

汪偽警衛軍是1942-1943年建立,由日本顧問訓練的一支偽軍,其中警衛第1師是,汪偽警衛團和廣東新兵營改編,警衛第2師是司令部特務團,獨立第14旅改編,警衛第3師是中條山戰役被俘官兵組成。

原口大佐,增井少佐,中田中尉,伊勢少尉,川合大佐,田中中佐,林少佐,木村少尉等數十名日軍軍官擔任軍事訓練顧問。後來整軍的時候,第74軍,大批士兵退伍缺人,於是所屬第51師兼併了警衛第1師,57師兼併了警衛第2師。第58師兼併了警衛第3師。

不過,在1941年考入南京偽中央陸軍教導團及軍官學校的學生兵曹玄慶回憶到1945年,所謂3個師的警衛軍,其實也只有不到1萬人了。再加上逃亡的,可以補充到整編第74師 的人數也不會太多。

儘管得到了補充,到了整編第74師的時代,其所屬部隊從5萬人也降低到了3.2萬人。整編師就是軍改師,師改旅,一個師(旅)從3個團,降低到2個團。也就是說過去1個3師9團的軍,整編以後,就成為了3旅6團。

在抗戰時期,第74軍也是配備最好的部隊,而且,74軍還有很多四川兵,比如龍門陣雜誌採訪到的第74軍老兵,就有42年從四川自貢抓壯丁的,每人揹著10多斤大米,一路上所有壯丁每餐拿出一點米,大家一起吃飯最後到了湖南,編入第74軍。

雜誌介紹的老兵分在第57師第171團2營警衛班,班長是貴州籍貫老兵(74軍中後期貴州籍貫士兵非常多),營長袁自強40多歲,也穿著草鞋,每晚都去訓話。訓練標準是早晨起床號以後,10分鐘完成洗漱,綁好綁腿集合。

其所在營主要是漢陽式步槍,其次還有少量中正式步槍,但是3個連1個步兵連,1個機槍炮,還有1個小炮連。裝備很好,每天吃飯一人1斤半糧食,3錢菜油,一桌半碗青菜,肉很罕見。月薪是3塊法幣,只能買一碗麵。團以上軍官有皮靴,以下就是草鞋。


深度軍事


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是由原來的七十四軍整編而成,由軍變為師後兵力並沒有減少,還是3萬餘人,只不過都是精兵配備全套美式裝備,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師長是蔣介石愛將張靈甫。

整編七十四師在國民黨軍隊中是很有背景、很有資歷的部隊,1937年8月俞濟時受命組建國民革命軍七十四軍,下轄馮聖法的五十八師和王耀武的五十一師,都是德械師,可以說是中央軍嫡系中的嫡系。七十四軍組建完成後馬上開赴淞滬戰場,拉開了在抗日戰爭中保衛國家的歷程,歷經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重要戰役,屢挫日軍,有“抗日鐵軍”、“虎賁師”之稱。

1946年5月之後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全師3萬餘人,全美械裝備,師長張靈甫兼任南京警備司令,下轄陳傳鈞的51旅、陳噓雲的57旅、盧醒的58旅。駐紮在南京孝陵衛,被譽為天下第一師。

全師裝備有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54門,37毫米戰防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96門,60毫米迫擊炮108門,火箭筒36具,火焰噴射器54具,重機槍108挺,7.62毫米1918A2輕機槍1080挺,9毫米美製M1湯姆森衝鋒槍和加拿大斯太令卡賓槍2400支,7.62毫米M1903A1春田步槍4800支,無線電報話機配備到連,共有機動車約300輛、騾馬1000匹,可以說火力和機動力在國民黨軍隊中都是頂尖的。

解放戰爭中整編74師於1947年5月8日在山東孟良崮被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合圍,於5月16日全軍覆沒。整編74師的覆沒可以說師長張靈甫要負主要責任,平日居功自傲和其他國民黨將領的關係極差,就是黃埔的學長都不被他放在眼裡,更何談雜牌軍的部隊了。所以當整編74師被圍在孟良崮後根本沒人願意去救他,各路軍隊都是出工不出力,即使蔣介石親自督戰也沒能救得了張靈甫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