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2018年的10月,真是多事之秋,前腳賈老闆要踢恆大出局,後腳福田就要把寶沃開除家譜,而福田從接盤到甩盤,只用了區區四年時間。寶沃的未來何去何從?福田進軍乘用車的夢想就此破滅了嗎?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一紙公告,兩家夢碎


寶沃從哪來

寶沃這個名字乍一聽還以為是寶馬和沃爾沃合資了,其實不然,寶沃確實是地地道道的德國品牌,只不過“出師未捷身先死”,這一死,就是51年。

1919年,Carl Friedrich Wilhelm Borgward(卡爾·寶沃)在德國不萊梅創建寶沃品牌。在當時,寶沃汽車是一家頗有看點的汽車廠商,它的產品線多樣,包括乘用車、卡車、巴士以及三輪車等。

寶沃率先引入空氣懸架和3擋自動變速箱,並在海外建廠,20世紀50年代後期是寶沃的鼎盛期,年銷量一舉突破100萬臺,僅次於當時的大眾和歐寶。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寶沃第一款車型--Borgward Hansa 1500

俗話說盛極必衰,剛剛越過100萬臺大關的寶沃還沒高興多久,就走到了生命盡頭。寶沃作為當時德國第二大汽車公司,最大的汽車出口企業,資金充裕,堅持不和銀行合作,用自己的資金造車。

1961年美國一批出口訂單臨時取消,導致當時的寶沃汽車在資金上出現嚴重問題。資金出現缺口,一向和不萊梅政府以及銀行很少打交道的寶沃汽車開始尋求銀行的資金支持。

曾承諾對寶沃提供貸款支持的不萊梅政府在這時突然宣佈組成中立會計審核小組,對寶沃是否有發展的能力進行調查,最終在審核小組與不萊梅政府的調查結果評估之下,寶沃於1963年被當地政府強制破產。破產兩年後,寶沃創始卡爾•寶沃先生去世。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Borgward P100,當時第一款配備空氣懸架的汽車

寶沃的故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至於其在歷史上那些輝煌的成就,隨著寶沃的消失,一同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寶沃被強制破產後寶馬迅速吸收了寶沃的人員,大跨步吃掉了寶沃的市場份額,得到飛速發展。隨後寶沃位於德國不萊梅的工廠也被奔馳收入囊中,用以生產C級、SLK、SL以及GLC車型。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寶沃就這樣消失在了汽車史中


寶沃復活路

寶沃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還能活過來。時隔五十一年之後的2014年初,福田通過其全資德國子公司福田德國汽車科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出資500萬歐元收購寶沃股份(Borgward AG)100%的股份,從而獲得了Borgward的品牌所有權。

在寶沃品牌復甦之後,卡爾·寶沃的孫子克里斯蒂安·寶沃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已經過去50年了,我們已經無意再去追究當年的誰是誰非,我們要往前看。但有一點,寶沃家族不會再與布萊梅政府有任何的往來,家族的任何一位成員也絕不允許擁有寶馬汽車。”

看來,德國人還是非常記仇的。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500萬歐元買個“德國血統”,福田覺得很划算

復活寶沃,看似是一件雙贏的事情,寶沃趁機進入中國車市,福田趁機進入乘用車領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寶沃在中國,混得有點慘。

根據乘聯會數據,2017年寶沃汽車總銷量為4.4萬輛。BX7全年銷售26966輛,平均月銷量不足2300輛,12月單月銷量已低至1118輛。

而2017年新上市的寶沃BX5全年銷量17414輛,月均銷量不足2000輛。今年1月-7月,寶沃汽車累計銷量為18,996輛,同比下降23.3%。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寶沃的銷量下跌,純屬咎由自取

銷量的不斷下滑,導致寶沃深陷財政危機。截止2018年8月31日,北京寶沃資產總計118.16億元,負債總計66.67億元,淨資產51.49億元,利潤總額-16.46億元,淨利潤虧損高達16.49億元。

今年6月,福田汽車曾發佈公告向寶沃汽車進行實物增資44.09億元,但面對如此鉅額的虧損,44億也只是杯水車薪。事實上,福田汽車自身也面臨著利潤的大幅下滑,無力再“拯救”寶沃。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寶沃其實也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的品牌形象

寶沃在中國市場的失敗,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是寶沃在宣傳上存在欺騙消費者的嫌疑。寶沃復活以後在宣傳中常使用“德國血統”這樣的字眼,欺騙不知情的消費者,殊不知當初福田汽車砸500萬歐元買下的不過是一副只剩品牌的軀殼,毫無技術可言。

其二,寶沃自身的產品質量難辭其咎。寶沃在BX7遇冷後推出了BX5救市,然而BX5的卻幫了倒忙。成都車主餘先生,購買了寶沃BX5三個月之後,就發現新車主、副駕座椅下方梁杆和承重金屬出現生鏽。同時在保險盒內、中控臺支撐處甚至是後懸架連接杆螺帽也都出現大面積嚴重的生鏽。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鏽掉的不只是車身,更是一家企業的責任和良知


車神辣評

造車沒有那麼容易,消費者有他的脾氣。福田和寶沃可能沒有摸清消費者到底什麼脾氣,所以吃了大虧。寶沃BX7上市之初,還曾邀請媒體前往德國試駕,講述寶沃的歷史,極力將自己包裝成“德國血統”。

可紙終究包不住火,“假洋鬼子”寶沃的騙局暴露以後,馬上改口稱自己是“工程師品牌,中國資本控股的德國品牌”,至於之前的“BBBA”已經成為汽車界一大笑談。


從接盤到甩盤,福田只用了四年

奔馳、寶馬、奧迪:“???”

收購國外汽車品牌這事,其實沒有什麼不對的,之前吉利收購沃爾沃,上汽收購MG,兩家車企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福田收購寶沃,錯就錯在明明只收購了寶沃的品牌,半點技術沒有,卻還要假裝是“德國血統”,消費者不傻啊,國都沒出,留學生都算不上,更別說外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