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影壇,有著太多令人難忘的影片,也有著太多人們熟悉的親切面孔。時間飛逝,曾經印刻在一代人心中的許多電影形象,卻閃爍著歷久彌新的光芒,至今令我們難忘她們當年的風采——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龔雪的家是一個藝術之家,父親是美術工作者,母親是攝影師。她耳濡目染,自小就對藝術產生了興趣,但她沒有走父母的路,而是愛好表演,小學三年級時就參加了少年宮的演出。1970年中學畢業後到江西農村插隊落戶,1973年穿上軍裝當了一名文藝兵,1974年調到總政話劇團。龔雪第一次“觸”電是在1973年底,隨部隊參加《車輪滾滾》的協拍演出,當時她只是一個群眾演員,三個月的拍攝,她對電影特性有了一定的瞭解。

1979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祭紅》,龔雪在影片中飾演程瑩童母女兩個角色,從此,她便開始了銀幕生活。龔雪勤奮好學,刻苦鑽研,雖說是第一次擔任主角,但她還是較好地完成了表演任務。針對第一部片子存在的問題,龔雪認真總結經驗,表演才華不斷提高。在第二部影片《好事多磨》中,她飾演了女主角技術員劉芳,為此她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人物關係、人物性格、情緒動作等,並注意對角色內心世界的發掘,正因為有了充分準備,龔雪才能在鏡頭前坦然自若、表演自然、分寸恰當。在隨後的兩年裡,龔雪又連續在《楚天風雲》、《石榴花》等多部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都獲得了成功,龔雪的名字逐漸被廣大觀眾熟悉。

1982年,她調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不久,她在影片《快樂的單身漢》、《張衡》、《大橋下面》等中擔任主角,這時,她的表演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特別是在《大橋下面》中的表演,深沉含蓄,顯示了她對角色的駕馭能力,龔雪的成功表演,使她獲得了1984年度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影片同時獲得文化部優秀故事片獎和金雞獎。1986年,龔雪到美國留學,她想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演技。1993年回國參加了影片《股市婚戀》的拍攝。龔雪現在定居在美國康涅狄格州,丈夫張迅是杭州人,北京大學化學系博士,在美國柯達公司工作,兩人於1988年11月生了個女兒,相夫教女的龔雪已經完全淡出了娛樂圈。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李秀明1972年初中畢業後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學員班,1973年結業後留劇院任演員,步入影壇後,李秀明主演影片《年輕的一代》、《春苗》。1976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1976年被陳強選中參加《西沙兒女》拍攝,從此開始演藝生涯,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同年,電影《春苗》讓人們看到了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李秀明那種純真眼神和清澈笑容讓人寧靜,而堅忍內秀的氣質總牽動著人心。1980年的電影《孔雀公主》轟動一時,李秀明扮演的孔雀公主清麗動人,善良可愛。次年她成功塑造了影片《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四姑娘形象,這也是李秀明的表演功力進入新境界的里程碑。1981年,因在影片《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扮演四姑娘許秀雲獲第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

李秀明在銀幕上塑造了一批美麗、賢淑、溫柔、善良的女性形象,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青春偶像,和劉曉慶、張金玲一起被稱為“北影三朵花”。其他代表作品有《年青的一代》、《巨瀾》、《大河奔流》(上下集)、《甜蜜的事業》、《今夜星光燦爛》、《秋瑾》、《山林中頭一個女人》、《你的微笑》、《紅樓夢》、《燃燒的雪花》等。八十年代中後期國產電影陷入低迷狀態,李秀明也青春不再,她把精力稍作調整,拜名師學習唱歌,苦學幾年後終於在北京成功舉辦個人演唱會,之後選擇了離開。

九十年代初經濟大潮席捲神州,李秀明安靜地“下海”了,從此沒有再踏足娛樂圈,那時她38歲。1993年李秀明夫婦排除了當時房地產、股票掙錢快的“兩大熱門”,選擇了既苦又累、投資回報慢的生產薯片實業。1997年底“大家寶”薯片上市,形成與“品客”薯片平分秋色的勢頭。2002年,“大家寶”被百事集團收購。著名導演秦志鈺籌拍《甜蜜的事業》續集時,曾想說服原來唐招弟的扮演者李秀明覆出,被她以商務繁忙、分身乏術的藉口推辭了。看得出,性格安靜的李秀明並不太想重回這個曾經給了她巨大榮譽的圈子。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陳沖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華裔著名演員、編劇、導演,先後榮獲金馬影后、澳洲影后。陳沖從小生長在一個醫務工作者家庭,受父母影響,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後,赴美國求學,先後就讀於紐約州大學新帕西分校學習醫學,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學習電影製作1977年,十五歲的陳沖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接收為表演訓練班的學生,在《青春》一片中嶄露頭角,開始涉足電影。

不久,《青春》獲得了巨大成功。演啞妹的陳沖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盛名之下,她所熱愛的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也隨之消失了。陳沖開始不知所措,這種危機感使她決定繼續讀書。1978年她考取上海外語學院,主修英美文學。大學伊始,電影《小花》的攝製組就找到了她,這次合作使她把當時全國影壇的最高榮譽「百花獎」收入囊中,同年在南斯拉夫電影節上獲最佳女演員獎。以後又在影片《甦醒》、《海外赤子》中扮演重要角色。

為擺脫成名困惑,1981年,她斷然謝幕,遠渡重洋,先後就讀於紐約和加州州立大學,開始了艱苦的留學生活。陳沖在赴美期間,通過獎學金和圖書館、餐廳打工維持生活。起初選擇醫學,但是發現電影仍然是自己的愛好,因此繼續從事電影方面的學習,隻身勇闖好萊塢。先是華裔影人推薦參與尊龍導演的話劇《紙飛機》,隨後成為第一位被美國電影學會接納為“會員”的華裔演員,並參與《雙峰鎮》、《百戰天龍》、《霹靂遊俠》多部美國熱門電視劇演出。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丁嵐自幼喜愛音樂和舞蹈,九歲開始學習小提琴,訓練舞蹈基本功,11歲考入河南省歌舞團舞蹈訓練班,12歲考入河南省戲曲學校演員班。在校期間,曾在排演的豫劇《紅燈記》、《斷橋》、《借傘》、《打金枝》中擔任主角。1981年由戲校畢業,分配到河南省話團,排演過話劇《十五樁離婚案的調查剖析》《十五的月亮》,後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

丁嵐的電影演員生活始於轟動一時的《少林寺》。1981年夏,正在戲校排戲的她被前去觀看的《少林寺》導演張鑫炎看中,讓她擔任該片的女主角白無暇。當時的丁嵐,既沒有正式學習過武術,也從未上過銀幕。為了符合影片影片的要求,她拜師學武,勤學苦練,終於演活了性格天真活潑、單純開朗的牧羊女,倍受觀眾喜愛,她成了一系列武術片爭先相邀的對象,在《少林俗家弟子》中飾女主角彩霞;在《少林少子》中飾女主角二鳳,在中日合拍的立體片《俠女十三妹》中飾十三妹,在《東陵大盜》中飾女主角沈作虹。

生活中的丁嵐,喜歡運動、學習,熱愛大自然,又是一個性格內向、喜歡寧靜的女性。良好的身體素質、舞蹈、武術基本功以及性格的二重性,大概是導演們總願選她扮演古代俠女的緣故。但她不願給自己定下框子。她也努力開拓自己的戲路,在戲曲片《抬花轎》中飾女主角王定雲,《紅樓夢》中飾賈惜春,電視劇《欲焚》中飾女主角史雲,電視劇《魂斷碧雲庵》中飾女主角立新。1991年丁嵐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廣播電視臺當演員。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傅藝偉原名“傅意偉”,工作於哈爾濱軸承廠研究所的父母註定與藝術無緣。在寫字幕時,電影廠的師傅把“意偉”換成了“藝偉”。沒想到的是,這個名字竟會將她隨後的生活和演員這個職業牽扯在一起。兩年後,長春電影製片廠來哈爾濱招收學員,自幼喜愛文藝的傅藝偉前去應試,當時她已是高中生了。她的形象和表演給考官很深的印象,順利成為了黑龍江省四名錄取者中的一個。

傅藝偉具有一種東方女性文靜、含蓄、端莊、賢淑的氣質,在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人物塑造中,顯出民族的古典的特質。後來,傅藝偉先後在電影《末代皇后》《貞女》一身飾兩角,《紅樓夢一部》《紅樓夢二部》《紅樓夢三部》《紅樓夢四部》《紅樓夢五部》《紅樓夢六部》《咱們的退伍兵》《女兵圓舞曲》《超速》等擠在同一時間階段拍攝。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洪學敏上世紀80年代在《天雲山傳奇》、《喜盈門》、《甜女》、《田野又是青紗帳》中,都留下了她天真無邪的身影,初許多觀眾都會被她潑辣又不失可愛的銀幕形象所吸引。而在上世紀80年代末,洪學敏悄然淡出影壇,讓許多喜歡她的觀眾不禁在問:洪學敏,當年那個性格爽朗、敢愛敢恨的小姑娘哪裡去了?後來,洪學敏作為嘉賓出現在長春電影節上,已經成熟的面龐還帶著多年前的那份爽朗,而洪學敏的身份已經是某化妝品公司的總經理了。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姜黎黎從少年時代起就熱愛歌舞藝術,年輕時分配到瀋陽和平醫院當護士,在醫院時仍堅持參與地區文藝宣傳,197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面向社會招聘演員,由於姜黎黎容貌姣好,又能表演,順利考上了長影廠做演員,拍攝的首部影片是1976年的《雁鳴湖畔》。1979年,姜黎黎拍攝完成一部電影《神聖的使命》之後,1980年遇到了《紅牡丹》的導演張圓。原來長影廠的《紅牡丹》劇組,找了半年一直沒有找到女主角。突然得到這麼重要的角色,姜黎黎非常高興。也正是這部影片,讓姜黎黎一炮走紅。

姜黎黎是一位外柔內剛的姑娘,她的外表給人留下溫柔嫻靜的印象。拍攝《紅牡丹》時,姜黎黎平時膽子很小,連小蟲子都害怕,更不用說騎馬了。但是角色是馬術演員,要求會騎沒有鞍子的馬。她在長春部隊軍馬場開始練習騎馬時,由解放軍戰士牽著韁繩慢慢地走。心裡還是很緊張。可是當她想到不學會騎馬就不能完成拍攝任務時,她便毅然讓解放軍戰士鬆開手上的韁繩,自己用兩腿輕輕一夾馬肚,馬開始小跑後,接著她又用力一夾馬肚,讓馬奔跑起來。練習歸來,大家都稱讚她勇敢。為了提高騎術,姜黎黎練得兩腿都磨成了青紫色,也從不叫苦,終於順利完成了《紅牡丹》的拍攝任務。

1982年,她接拍影片《赤橙黃綠青藍紫》,出色地扮演女司機葉芳,並由此獲得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和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從影數年後於198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幹部進修班。1993年姜黎黎舉家赴美到洛杉磯發展,並在一家網絡電視臺當主持人。姜黎黎的丈夫汪寶生也是長影演員,當年拍過《豔陽天》、《車輪滾滾》、《長空雛鷹》、《自豪吧,母親》等影片,他到美國以後,與友人合作搞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2000年,姜黎黎舉家回遷祖國。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李羚是11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委、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屆理事。1970年,她隨父母到農村插隊落戶,接觸到質樸真減的農民。1972年隨父母返回大連,1975年畢業於大連金重子弟學校,同年入金縣汽車配件廠當平臺工。

1978年李羚考取中央實驗話劇院,實現了她幼時的心願。她在話劇處女作《未來在召喚》中,顯示出藝術潛力,1980年,以出眾的本色表演飾演《苗苗》中一個心靈純潔的教師形象崛起影壇,後又參加了電影《陌生的朋友》拍攝,飾演的失足女青年,表演自然、生動,獲好評。接著,她在電影《16號病房》中飾演女主角常琳,在電影《黃山來的姑娘》中飾演一位渴望自食其力而進城當保姆的農村姑娘,以後還在電影《最後一個冬日》《村路帶我回家》、《最後一個皇妃》中飾演角色。後出演多部電視劇。

李羚曾先後獲得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中國電影表演藝術成就獎、中國電視金鷹突出成就獎。1993年獲首屆“中國十大影視明星”稱號,2004年獲得“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這是建國以來中國文聯、中國人事部首屆頒發給文藝界的個人最高榮譽。李羚從政後,有著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常委等多重身份的她,多次為我國招商引資、海外聯誼、促進統一、扶貧解困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林芳兵1973年進入南京藝術學院中專部學習戲劇,江蘇省戲劇學校第78屆揚劇表演專業畢業生,畢業後在江蘇省揚劇團和江蘇省話劇團任演員。1981年因出演影片《幽谷戀歌》開始從影,後又主演了《玉碎宮傾》。1982年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習,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在校期間及畢業後先後主演了《我們的田野》《一個女演員的夢》《夜行貨車》《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死期臨近》《殘酷的慾望》等影片以及部分電視劇,因在電視劇《唐明皇》中扮演楊貴妃獲1991年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1年在長影拍《幽谷戀歌》時,林芳兵邂逅了正在師從長影樂團首席指揮尹升山的瀋陽音樂學院指揮作曲系奉天才子李凌,開始書信往來。林芳兵考上北京電影學院後,李凌也被東方歌舞團團長王昆挖到北京,兩人有了更多的接觸,1987年1月9日結為終身伴侶。1997年下半年,林芳兵復出,在電視劇《燕子李三》中出演俠女李雲馨,以後陸續拍了《家裡家外》《苦瓜弄》《惠安女》《希望的天空》《做我太太生活照一百天》等影視劇。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劉曉慶1963年考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揚琴和鋼琴,1970年附中畢業後分配到宣漢縣農場。1972年被宣漢縣宣傳隊選取中,不久被借調襄渝鐵路宣傳隊演出,年底成都軍區文工團調她演出歌劇《杜鵑山》。1973年被八一電影製片廠選中,擔任《南海長城》女主角,從此躍上銀幕。1975年第一次試鏡,拍攝文革後期的電影《南海長城》,先後拿過五次百花獎、一次金雞獎。有人評價說,80年代的中國電影屬於“劉曉慶時代”。

劉曉慶曾經出演過《神秘的大佛》《小花》《瞧這一家子》《原野》《北國紅豆》《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芙蓉鎮》《春桃》《大太監李蓮英》《心靈深處》《無情的情人》《大清炮隊》等多部影片,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在國內外所得的獎項加起來有18個之多,可謂大陸電影演員之冠。

90年代,劉曉慶的注意力轉移到了電影外的世界,投資房地產、拍攝電視劇、拍賣書稿等,成為“中國的億萬富姐”。美國《福布斯》雜誌公佈中國富豪名列第45位的劉曉慶有9000萬美元的身價。2002年劉曉慶因涉“逃稅”拘押北京秦城監獄,並遭指控自1996年成立公司以來,公司逃稅金額高達1458萬元人民幣。2003年劉曉慶獲得好友姜文的幫助,被保釋出獄。2004年,劉曉慶復出,主演舞臺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電視劇《永樂英雄兒女》,著有自傳《我的路》和《我這八年》。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沈丹萍出生於江蘇南京市一個普通職員家庭,1976年高中畢業的她多次報考揚州歌舞團終於如願以償,成了一名聲樂、舞蹈演員。1978年,她得知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招生的消息後,千里迢迢從南京來到北京參加考試。本想來試一試的她,卻同時收到兩所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最終,她選擇了北京電影學院。從此,也就開始了她的電影生涯。由於她有一定的舞臺經驗和表演基礎,在進入電影學院的第二年便登上了銀幕,在電影《百合花》中飾演新媳婦。隨後她又在峨眉電影製片廠的影片《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中扮演女主角,沈丹萍質樸、細膩、含蓄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荒妹這個追求純真愛情的農村姑娘。這次成功,也使沈丹萍從此走紅影壇。

電影學院畢業後沈丹萍被分配到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因表演質樸、細膩,給人一種清新感,因此,她飾演的角色大多是美麗、善良、純真的,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沈丹萍的作品不算多,也就十餘部。但由於她的表演才華出眾,竟有多部作品獲獎。可見,在沈丹萍的藝術生涯中,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81年,沈丹萍在影片《夜上海》中,飾演三十年代享譽我國及東南亞的歌星周璇,她仔細琢磨周璇的性格、為人、演技,用自己日臻完善的演技,把周璇演活了,使觀眾覺得周璇再生。

沈丹萍除了拍攝電影外,還參加了多部電視劇的拍攝,都受到了觀眾的好評。拍片之餘,她還喜歡寫作、畫畫、做布娃娃,她給自己和女兒做了許多可愛的布娃娃。她還與德國丈夫爾韋一起,從事中德電影的交流工作。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肖雄高中畢業後曾在上海工業微生物研究所當車工,1977年初參加上海青年業餘話劇團,1978年考入空政話劇團。1979年,肖雄和達式常一起主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他們在相愛》獲得成功,又接連拍了《山重水複》《苦果》等影片。1982年她在著名導演丁蔭楠執導的影片《逆光》中飾演重要角色造船廠女工徐姍姍,肖雄細緻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地把握了她外表醜陋但內心善良既自卑又不失自尊的雙重性格,受到專家和觀眾的好評。在影片《電梯上》中,肖雄賦予了女主人公秦爽以生活強者的性格特徵,演來輕鬆流暢,真實自然。1983年肖雄因主演電視劇《蹉跎歲月》獲得第一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1985年,肖雄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幹部專修班進行為期兩年的專業學習,和同學們一起出演了《鴛鴦樓》,之後又陸續演出了《弧光》、《最後的貴族》、《天堂回信》等影片。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張偉欣1970年考入鐵道兵文工團,成為一名舞蹈演員。1979年,考入中央歌舞團,同年參加了故事片《灕江春》的拍攝,從此走上了銀幕。1982年,在故事片《飛來的仙鶴》中飾演芭蕾舞演員白鷺,這是她第一次飾演主角,張偉欣的自然質樸的表演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影片公映後,受到好評。1983年,應著名導演胡炳榴邀請,張偉欣在故事片《鄉音》中飾演了賢惠,對丈夫百依百順的農村婦女陶春,她準確、細膩,恰到好處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影片獲得了文化部1983年優秀故事片二等獎,第四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84年調入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參加了兒童片《下次開船港遊記》和故事片《肖爾布拉克》的拍攝,都獲得了成功。1985年,張偉欣在著名導演黃健中的影片《良家婦女》中,飾演善良、人性被壓抑了的農村婦女玉娘。該片在國際國內多次獲獎,張偉欣也因此片獲第二十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漂亮的女明星獎。在隨後的幾年中,她又參加了影片《女市長的私人生活》、《我只流三次淚》、《多夢時節》的拍攝。除拍電影外,她還在《幾度夕陽紅》等電視劇中擔任角色。為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創作,張偉欣於80年代末出國留學,學習導演及剪輯藝術。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張瑜1973年從華山中學初中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女演員,1977年初登銀幕,在影片《青春》中飾演角色、之後又在影片《啊!搖籃》中飾演了一位延安保育院老師的角色,獲得好評。1980年參加了影片《廬山戀》的拍攝,在此片中她飾演了周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自小生長在海外,卻對祖國懷有赤子之心的少女形象。她的表演熱情而不矯揉,奔放而不造作,給人以清新質樸之感。同年她在影片《巴山夜雨》中飾演女主角劉文英,這是一個深受“四人幫”極左思想毒害的女青年形象,她身上具有“革命小將”的邪惡但未完全失掉做人的善良之心,張瑜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準確地完成了這一角色由惡到善的心理轉變。1981年,她主演了影片《知音》和《小街》,特別是《小街》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之後,她又出演了《小金魚》、《清水灣,淡水灣》等一系列影片,分別獲得金雞獎、百花獎、文匯獎、政府獎,她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同年連獲四冠的演員。

1985年她留學美國加州州立北嶺大學,學習電影電視製作,後攻讀碩士學位。張瑜留美期間,認真刻苦,成績優異。她享受到了雙料影后的禮遇,這一切不僅為她創造了穩定優裕的學習環境,而且為她在美國辦公司及日後回祖國以商養電影準備了條件。1991年開始,張瑜在臺灣拍戲三年,除了《李師師》外,還拍了《黃土地外的天空》、《紙婚》、《紅花記》、《斬王爺》等片。1993年回大陸重返影壇,選擇的第一部戲是張建亞的《王先生之慾火焚身》。並於同年榮獲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家會頒發的《表演藝術家特別貢獻獎》之稱號。1995年她以製片人身份參與制作了影片《太陽有耳》,在柏林獲最佳導演銀熊獎和影評人最佳故事片獎。《太陽火》是她第二部“太陽”片,她除了繼續按人制片人與女主角外,還參與了導演工作。影片出品後,在全國國產影片研討會上引起矚目。

1999年在極少人數的見證下,與臺灣歌星方季惟義結金蘭成為姐妹。隨後的幾部電視劇中張瑜既是製片,又是主演,《煙雨紅塵》《危險遊戲》《天命姻緣》《風雲世家》《奇緣背後》《誠信無價》《未列入名冊》不僅表現了張瑜那清新、自然、獨特的表演風格,更顯示出她的製片能力。2004年張瑜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電影在上海》,這是她首次拍攝紀錄片,片中彙集了各個時代中國電影人在電影藝術上的心路歷程,這是給中國電影百年誕辰的獻禮。

2005年是張瑜的本命年,也正是中國電影百年之際她重返電影,參與投資,拍攝了影片《魯迅》並出演魯迅的妻子許廣平。同年張瑜還深情演繹了2005年感動中國第一人的主旋律影片《任長霞》,該片在全國各地先後放映,播放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受到了領導的肯定,觀眾的喜愛和擁護,再次喚起了人們對她的記憶。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趙靜1973年入河南曲藝團任演員,1976年從影,主演了《新風歌》、《冰山雪蓮》等影片。1980年到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一名電影演員。《海之戀》是趙靜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會反響的影片,她在片中飾演海洋科學儀器廠工人立秋,這是一個難度相當大的角色,對於長期從事戲曲表演工作的趙靜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但趙靜經過刻苦鑽研揣摩,深入到立秋內心深處,徹底地理解了立秋這個人物。要演好這個人物關鍵是要了解那個人性扭曲的社會,而趙靜恰恰對那段歷史有著深厚的生活底蘊,因此從立秋剛開始的熱情執著,到後來的被迫違心選擇,到最後的大膽追求,都被趙靜用心去成功表達海之戀飾演立秋出來。《海之戀》上映時轟動一時,直至今天它仍算得上是反思電影中的上乘之作,趙靜由此奠定了她在中國影壇的地位。

繼《海之戀》之後,趙靜先後在近10部影片中飾演熱情正直、善良多情的當代女青年形象。《筆中情》是應該著重提出的一部,趙靜在該片中,第一次嘗試古裝人物的造型,飾演了絕代佳人齊文娟的形象。齊文娟溫柔賢淑,對愛情堅貞不渝,通過趙靜的盡心演繹,完全使觀眾耳目一新,切實領會了才女的大家風範。在《街上流行紅裙子》中,趙靜飾演紡織廠女工陶星兒,這個人物的精髓就在於愛美和掩飾美的矛盾心理的碰撞之中,陶星兒是一個聞名的勞模,但陶星兒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年輕的女人,凡女人都是愛美的,“勞模”的榮譽並不應該成為她追求美的束縛,趙靜的出色表演使這個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觀眾心中。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陳燁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市郊的一個農場工作,後來上影廠《難忘的戰鬥》攝製組到農場挑選演員,她被選中飾演女戰士範子君。步入影壇後的陳燁,先後參加了《阿夏河的秘密》《藍天防線》《曙光》《半張訂婚照》等影片的拍攝。1980年,她應長春電影製片廠之邀,在影片《丹鳳朝陽》中飾演女主角盧文鳳。1983年,在香港導演李翰祥導演的影片《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中飾演善良、軟弱的慈安東太后。1986年,她自費去美國留學。留學期間,曾回國在影片《一代妖后》中再飾東太后。在中國銀幕上,陳燁還在《這不是誤會》《刀光虎影》《黑蜻蜓》等片中飾演角色。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王馥荔能成為一名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藝術家,與她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而家庭中對她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父親。父親在金融行業工作,酷愛京劇,是40年代出名的京劇票友。王馥荔五六歲時,父親一有空就拉起京胡讓她吊嗓子,她那稚嫩的童聲伴著韻味十足的胡琴聲,曾給家庭帶來過無限的歡樂。王馥荔讀小學時,父親送她進了戲校,那時她已經對“玉堂春”、“蘇三起解”等唱段十分熟悉了,可因為小姑娘尚未變聲,老師們又看她活潑伶俐,就把她分到了學習刀馬旦的班。聰明的王馥荔每天練完功後,總喜歡跑到話劇班看排練,她坐在排練場的邊上,託著腮,聚精會神地看,一看就是大半天,戲劇班的老師在自己班裡找不到她,都知道她準在話劇班裡,於是就到那裡去找。她第一次看曹禺先生的著名話劇《日出》,就是在當年的排演場,從排練到彩排,又到正式演出,她看了不知有幾遍,對這個戲,她入了迷,所以後來在電影《日出》中,她能出色地扮演翠喜這一角色,獲得了百花、金雞雙項大獎。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陶慧敏12歲進入瑞安越劇團當演員,17歲成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演員,畢業於浙江藝術學校,曾榮獲溫州市第二屆十佳優秀青年稱號、浙江省藝術明星稱號,2003年榮獲江蘇省十大傑出青年、江蘇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參演過越劇、話劇和幾十部電影和電視劇。曾榮獲溫州地區優秀小百花獎、浙江省小百花獎;浙江省第三屆戲劇節演員三等獎;在六部八集電影巨片《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女角第二名;在電影《出嫁女》中飾演“愛月”榮獲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該片還榮獲第十七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和評委特別獎;在風靡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楊乃武與小白菜》中飾演“小白菜”榮獲第三屆全國電視十佳演員、第九屆電視金鷹獎提名;在電視劇《蠶鄉恩怨》扮演“春花”和“金鳳”榮獲浙江省第四屆電視劇牡丹獎二等獎;在電視劇《中國商人》扮演“辛萍萍”榮獲第十二屆電視飛天獎優秀長篇電視劇二等獎;在電視劇《鄉村女法官》扮演“付金芝”榮獲第十五屆電視金鷹獎女主角提名獎並參加第十五屆電視金鷹獎頒獎。

80年代19位絕色美女明星

朱琳1978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自幼喜愛藝術,學習過舞蹈體操,80年代初又就讀於電影學院,再加端莊秀麗,文文靜靜,天生一股書卷氣,因此導演常讓她演知識分子形象:《叛國者》裡的實驗員,《白柵欄》及《凱旋在子夜》裡的護士、《二十年後再相會》中的技術員、《遠離戰爭的年代》中的歌劇演員。但是朱琳並不滿足與此,她認識到生活本身並不是藝術,還需要篩選、提煉、濃縮,才能使生活的真實上升為藝術的真實。於是,她努力去理解自己將要扮演的角色,並回憶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經歷、場景,捕捉那些微妙的心裡感受,去調整、補充、展現角色複雜細微的內心世界,注意從自己身上發掘最細小、最潛在的細胞,去創造角色性格中最具魅力的特徵,如從《遠離戰爭的年代》中的文雁對家人那撲朔迷離的感情,是怨?是愛?是恨?難以說清。

對離自己距離較遠的角色,朱琳更是在認真研究角色的基礎上刻苦學習,便自己向角色靠攏。如強演《梨園傳奇》中的花想容,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朱琳別說演川劇,她連聽都聽不懂,而且對川劇的高腔難以接受。可在短短三個月中、她跟著川劇團下鄉、拜川劇演員為師,每天跟著劇團練功,晚上觀摩劇團演出,劇團的同行們休息了,朱琳就跟著錄音機學習,最後不僅出色的完成了影片角色的塑造,而且還能演出完整的《秋江》等川劇名劇目。朱琳參加了《二十年後再相會》《別無選擇》等12部電影和《彎彎的石徑》《凱旋在子夜》等七部電視劇以及《迎接十月的陽光》等五部專題片的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