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看區塊鏈和數字資產革命的來臨

現在有許多人已經做過數字貨幣交易,也可能參與過區塊鏈的一些項目,肯定也有人不瞭解。 其實最開始的時候,貨幣就是貝殼,後來出現了國家主權之下的各種銅錢、大洋等,紙鈔包括美元、人民幣等等。實際上我們從人類歷史的貨幣演變歷史來看,以往所有貨幣都只滿足一個需求:人們用來對物品、商品的購買,僅僅滿足這一點。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存有很多錢,我存在銀行,或者我存在家裡,存在我的賬戶上面。我們回過頭看,我們以前在身邊的很多事情,很多現象,你會認為那個錢放在那存著是他滿足了你存錢儲蓄銀行這個需求嗎?那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如果把我們的所有的錢、貨幣、車等都當做資產來看待的話,在以前的歷史裡這些資產都屬於你,但是無法牢固地屬於你,它的所有權不是保存在你可以掌控的範圍之內。

心理學裡面有講述到人的不同層次需求,馬斯洛理論裡說人的基本需求滿足之後,會考慮安全的心理需求,需要獲得安全感。我們人類對於任何一種資產的所有權的安全感其實一直都存在著,因為人性是自私的,我們都希望財富屬於自己,它不會被盜取、不會輕易消失,我們希望我們的房子所有權永遠都是我們自己的,沒有人可以拆它。

那麼從這個角度去看,區塊鏈裡的機制從設計的時候,就假定了各種作惡的可能性。它假設了各種作惡的可能性,發過來通過數學和加密算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然而在很多行業裡,大家做產品設計的時候都會去講用戶需求,其實解決用戶的需求的本質就是滿足用戶的心理需求,當初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就把心理學考慮進去了,把人性作惡的可能性考慮進去了。

從這個角度講,他設計的數據結構自然而然地具備了安全性和健壯性。他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設計一個系統,在落地的時候又滿足了人們對數字資產的所有權有足夠健壯的保護能力,滿足了這樣的心理需求。所以說中本聰不只是加密算法、通信技術專家,更是一個心理學大師,他把人性琢磨透了。 在現如今,你持有任何一種數字貨幣資產,只要你不洩露你的私鑰,它就永遠在區塊鏈上屬於你。

這種情況在以前我們好像遇到過,好像是美國的《獨立宣言》裡說過,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而具有自己的人生權利,這種大同思想在區塊鏈裡實現了,沒有任何人可以侵犯你的財產所有權。 區塊鏈解決了很多人性的問題,數字資產的流轉、保存機制解決了很多人性的問題,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圍繞人來轉的,把人的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好解決了。

回想一下,你進入數字資產和虛擬貨幣世界的契機是什麼呢?從我們觀察來看,80%的人都是因為聽說數字貨幣可以賺錢才進入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也耳有聽聞,某某90後或是00後動不動就梭哈,對於很多人來說刺激很大,因為傳統的證劵基金行業一年能保持20%的收益,可以保持三五年,就已經很不錯了,巴菲特實現這麼多年,所以他就富了。

突然之間,一個新生事物出來,動不動就讓人賺了十倍甚至是百倍,這對於人性的刺激可以說是非常大。 一個事物能讓人賺錢人們才去投入, 一個產業能讓一個區域、一個國家產業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政府才會往裡面投入;這一點其實從宏觀到微觀都是一樣的道理,區塊鏈世界如果不能讓人賺錢它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數字,如果不能讓人獲利,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規模。

所以我嘗試想闡述的結論是:我認為在以往很多在數字資產、數字貨幣,區塊鏈行業裡賺過很多錢和鉅額財富的人可能很張狂,但是這些人對於區塊鏈的蓬勃發展,對數字資產的普及有非常好的作用。

馬斯洛理論: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needs),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safetyneeds),指希求受到保護與免於遭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的需求;

3.社交需求(belongingness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的需求;4.尊重需求(self- esteem needs),指獲取並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自我實現需求(self-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於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