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利子聊歷史,每天為大家帶來一則對聯小故事。還是老規矩,先給大家說一點對聯的小知識。

對聯最根本的特徵是“對仗”,對仗體現為語言對仗和文字對仗。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漢語言的偉大,或許全世界的語言中,唯有漢語能體現出這種簡約而對稱的美,怎麼說呢?口頭表達體現語言對仗,文字書寫體現文字對仗。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語言對仗,主要體現在字數和平仄上。字數相等、平仄相協讀起來方能朗朗上口。如漢語和英語相比,字數相等很難做到,因為字數不等同於單詞數,它說的是音節相等,例如,英語中的“one、Three”,音節不同,而漢語則為“一、三”。

文字對仗,對聯不光要說出來,往往還要寫出來掛在牆上、門柱上等。當它被掛起來時,它就不光是文學作品了,更是一種裝飾品。裝飾品就要有可欣賞性,不一定說非要像對聯這樣對稱吧,也總不能太畸形吧。還以英文來說,單詞又長又短,表音不表意,寫副英文對聯該準備多大的紙? 小知識就說到這,我們來說對聯故事。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我們今天說的是蘇家的故事。蘇軾是大詞人,並且活著的時候就十分有名,他曾在多地為官,每至一地,必先遊覽當地的風景名勝。相傳有一日,蘇軾帶著蘇小妹和佛印泛舟河上,三人一路上吟詩作對、談笑風生。漂著漂著,忽然見到一個漁夫正在收網,網中有魚有蝦,還有個小烏龜。蘇小妹見狀,忽然心生一對,便說出來讓蘇軾對。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這上聯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蘇軾和佛印二人冥思苦想,最後也沒有對出下聯。蘇小妹見難倒了哥哥,高興的不行,不過她自己心中也沒有下聯,這下連最後由七百年後的一個才子對了出來。

這個上聯太出名,所以一直流傳了下來,歷經元明也沒人對上來。一直到了清乾隆年間,才有個叫王爾烈的才子對了出來,這下聯為,“鰍短鱔長鯰大嘴,一串無鱗”,時人皆以為妙對。

蘇小妹見漁夫,出上聯“龜圓鱉扁蟹無頭,三斑有殼”,難倒了蘇軾

關於這幅對聯,有的朋友說你連對聯平仄都搞不清,還來講故事。其實啊,唐宋時期的中古漢語分平上去入,上去入為仄聲,其餘為平。普通話裡沒有入聲,入聲歸於仄聲之上去和平聲之陰平、陽平,所以用普通話判斷古詩詞的平仄,就會發生錯誤。上聯中的“殼”字,在今天看來是平聲,古漢語則為仄聲。

蘇小妹其人,很多人說是虛構的。但我們就是講講故事,何必管她是否虛構呢,讀個故事,學副好對聯就好了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