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成功的關鍵何在?|商業實踐問答


投資成功的關鍵何在?|商業實踐問答

導讀:近日,“新形勢下的企業戰略創新”上市公司暨行業領導者的學習會在全國各地紛紛拉開帷幕。企業家們圍繞各自行業提出了問題:如何讓投資項目取得成功,如何避免頻繁的戰略調整?致良知四合院的老師給予了啟發性回答。

我從事金融行業14年,投資過七八十家企業,其中包括一些本身做得不是很好的企業。雖然數據、法律、財務等評估結果均顯示他們業績不佳,但我們還是願意選擇相信並投資,因為看到很多創業者不惜抵押房產來維繫企業,感動之餘,我們也很困惑。一方面我希望幫助這些企業能走下去,另一方面肯定也希望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對此應該如何取捨?

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除了經營層面的困難,創業者心中會遇到許多問題,他們心裡的苦悶需要排解,他們心中的困惑需要指導,他們的心靈深處渴望成長,然而絕大部分投資者只給他們設置一個業績目標,讓他們快速奔跑,早日達成目標,很少有人去感知他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更沒有人幫助他們建設心靈。

在致良知創業創新學院,也有一批創新創業者,他們同樣拿到了很多投資,並在創業路上快速奔跑著。同時,他們在這裡找到了能夠坦率打開自己的心、建設自己心靈的機會,在聖賢思想的引領下,他們找回了創業初心,提升了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能量澎湃,心生萬法,創業途中的許多問題得到化解。

現在你所做的投資,是藉助自己的經驗,選擇最優秀的團隊、商業模式,然後進行投資。然而,這些選擇存在著許多風險,因為你無法瞭解對方心中真實的想法,即便這個人過去做了10件正確的事情,我們也無法保證第11件事他也做正確。所以,作為投資人,最大的機會不是“選擇”,而是“建設”,就是幫助創業者建設心靈,心上的問題化解了,投資成功率就會顯著提升。

如何幫助他們建設心靈呢?在致良知創業創新學院,我們積累了這樣的一些經驗:踐行明心和淨心的功夫,淨化心靈,進而引導他們找尋自己的人生使命。進一步,進行深刻反省,找到生命最深處的渴望,把個人使命和企業使命鏈接在一起,此時,企業就成為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聖賢文化始終陪伴、鼓勵著他們,從一開始就引導他們理解何為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以健全的心靈品質,依道而行,達成目標,同時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他們在這樣的目標指引下進行創業,格局就大不相同。

經過如此一番“心靈投資”,創業者變得更加純粹,心中更有力量,能夠清晰聽懂消費者心中的呼喚,進而做出人們真正需要的產品,創業風險大大降低,成功的概率也隨之提升。

對十幾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刻,它說我們每個人都存在著心理偏見。如果我們自己設計了一個新產品,那我們就會在心理上,人為地、主觀地把這個新產品、新功能的價值放大三倍。與此同時,當我們試圖用自己的產品取代消費者原有的性能時,消費者也會存在心理偏見:即便自己原來使用的產品並不好,一旦讓他放棄,在心理上他也會把原來這件東西的價值放大三倍。

這樣的偏見使得我們與消費者之間的認知存在了極大的差異,如果無法克服這種心理偏見,就無法真正讀懂消費者的心,創業成功的概率自然大大降低。

由此可以看到,幫助創業者建設一顆純粹心靈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只有純粹心靈才能讀懂客戶、消費者的需求,也才能夠讓創業成功的概率若干倍增長。

所以,你應該重新定義自己的事業,其本質應該是“投資+教育”,這個“教育”不是知識上的教育,而是朝向聖賢指引的教育,你要助推投資者和被投資的創業者們心靈成長,在成就他們的同時,自然會提高投資項目的成功率,進而獲得更多財務上的回報。

最重要的收穫是,你將因此而擁有一批心靈夥伴,他和你一起實現心靈的成長,你和他的關係變得又寬廣、又深厚。以後,他在繼續融資時,首先就會想到你,他會給你最優厚的條件,會願意一直跟你走下去,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所有的投資者之中,只有你是真心幫助他。

投資成功的關鍵何在?|商業實踐問答

從事醫藥行業,我們會按照國家現有的法規和國情、規劃等來制定企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在生產、製造、研發等各個領域的投入比較大,但國家政策的更迭常常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整個規劃需要重新來做。我們也嘗試從國際化的視野出發,目前又出現了國際貿易爭端,令我們更加迷惑。對此,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頻繁的戰略調整?

精確預見未來是很困難的,但整體方向完全可以預見。首先,我們要明確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有這樣五個層面:

一、交易型關係。把東西賣給顧客後,彼此間的鏈接就結束了,與消費者“相忘於江湖”。

二、產品型關係。企業以卓越的產品向消費者表達敬意,讓消費者感到物美價廉、物超所值。

三、服務型關係。企業不僅僅給消費者、客戶提供產品,而是切實為他們解決問題。

四、溫暖型關係。企業提供能夠觸動人心的服務,讓消費者因之感動。

五、光明型關係。企業的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許很簡單,但其中承載著聖賢思想的光輝,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渠道、開啟了一扇門,通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的生命可以走向光明,彼此之間建立起寬廣而深厚的鏈接。

當我們與消費者的關係達到第五種層面時,與用戶建立這份緊密而深厚的心靈鏈接,為人們的生命帶來更多溫暖和光明,就能堅實地立足當下、無懼未來。無論市場怎麼改變、政策怎樣調整、國際局勢如何變化,我們永遠不會掉隊。

否則即便我們把市場看得無比清晰,面對突如其來的競爭對手時,仍舊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在開發產品時,我們一定要找到消費者內心的痛點,感知其內心渴望,這需要我們通過踐行“明心、淨心”的功夫,修出一顆空靈純粹的心。

隨著市場邊界逐漸被打破,我們很難一眼看清5年後的市場格局,只有真正紮根民眾,始終與消費者走在一起,企業才有可能創造真正偉大的產品。

具體而言,比如從事洗化用品生產的企業,看到用戶對美滿家庭的渴望,就在洗衣粉、清潔劑的包裝中通過精美的小卡片、溫暖的文字為顧客提供關於子女教育、家庭生活等的一些提示,在潛移默化中為家庭注入一份溫馨和諧。

再比如做兒童藥物生產的企業,完全可以把聖賢關於家風家訓的教導引薦給客戶,幫助他們把孩子引上光明大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