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文 | 安之若惜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她就是演員,不做明星


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第一季中,憑藉專業點評,犀利言辭,超一流水準點評的導師章子怡,在第二季中再次擔任導師,這讓無數網友驚喜不已,像她這樣顏值高,三觀正,專業技能又過關的導師,無疑成為了第二季的最大亮點。

在上一季節目中,她敢於直言點出娛樂圈流量小花演技的拙略,又敢於表達自己對於新生代演員的喜歡,不懼流言,敢於承認自己是其他低位男演員的迷妹的,這樣真性情,放眼整個娛樂圈,似乎除了章子怡,再也沒有誰敢這樣了。她的嚴格和高標準不僅僅是要求別人,對自己更是苛刻。

她在早年拍《臥虎藏龍》時,沒有替身,爬上爬下,天天捱打。威壓出事故她摔得鮮血直流,看哭了探班的媽媽,她卻笑著安慰大家,說只要能留在劇組就好。她多次受傷,咬牙堅持,看到導演每天收工會擁抱演得好的人,卻從未擁抱她,這讓她從心底憋出來一股勁,我不夠優秀,我要加倍努力。最終她成了影后,在國際上拿下八個獎。李安導演這才告訴她,他就是要把章子怡的潛力給逼出來,否則感覺對不起她的天賦和努力。

天賦之外是對自己的不斷進取,她只做演員,不做明星。她的《一代宗師》,一拍就是五年,她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訓練武打動作,做到最好。拍《藝伎回憶錄》,她踮著腳在桌子上跳舞,她在上面下了七八回大腰,大腿撕裂。拍完,導演問她怎麼做到的,她說“一遍一遍摔出來的”。

她從不會費勁折騰自己的臉,而是拼命折騰自己的演技。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演員這個職業,我希望是值得人敬畏的!


章子怡發飆的新聞可謂刷爆各大新媒體平臺,原因是她和劉燁吵了一架。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在節目中,鄭爽在表演過程中多次笑場,其他評委都在一旁圓場,但章子怡卻怒了,直接開啟與劉燁的“互懟”模式。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

你滿意什麼?他們一點信念感都沒有,你滿意什麼?鄭爽一直在笑場,你滿意什麼?

你因為鄭爽演的你演的角色,你對她太苛刻,我覺得她演的挺好的。

話音剛落,最後章子怡一氣之下把鞋子扔了出去,氣場十足!儘管最後倆人擁抱和好,但網友們卻不淡定了。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因為章子怡說:“演員這個職業,我希望是值得人敬畏的!”她不只是說說而已,正如出演《我的父親母親》少女招娣時,提前三個月進組,每天在雪地裡跑三千多米,幾度累暈,可她演活了這個角色。正是源於她對演員這個職業的熱愛,對工作的專業才能讓她一路披荊斬棘。

不管是演員還是其他行業,都應該牢記要對自己的職業有敬畏之心,因為敬畏,才會時刻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會精益求精創造出更美好的東西。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不忘初心,保持職業敬畏心


導師章子怡認為“讓演員迴歸表演的初衷,用匠心豐滿角色的靈魂,飽含對熒幕的敬畏,哪怕只剩一個表情,一個眼神,也可以是最純粹的表演。”

剛出道時,她因為出演了張藝謀執導的《我的父親母親》而一舉成名。電影中,章子怡通過眼神和表情就能將農村女孩靈動且純真的勁兒演繹出來;在陳凱歌執導的《梅蘭芳》中,章子怡當時雖然已經在國際影壇聲名遠播,但是在面對只有六場戲的劇本時,她依舊能放下身價,潛心去鑽研《梅蘭芳》情人的這一角色,利用工作間隙看完了整本《孟小冬傳》,讓觀眾一秒就記住了那個開闊爽朗的孟小冬。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我們都覺得演員距離我們很遙遠,可是職業敬畏心,是存在於我們的各行各業的職場人中,羅振宇就曾對北大學生說:“如果我有些觀點和你們的不一樣,那八成是我錯了。” 那麼,要和時代同步,就要不斷的學習。

內心保持職業敬畏心的人,對未知事物總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想要探究事情的真相。舊有的經驗與知識積累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慾。強烈的求知慾帶來的就是強烈的學習動力。

羅輯思維的CEO,脫不花,本名叫李天田。在成為羅輯思維CEO之前,脫不花一直以企業諮詢師為人稱道,17歲輟學,19歲當董事長,從大公司諮詢顧問到羅輯思維CEO。脫不花17歲時,聰穎好學的她被美國俄亥俄大學看中,為出國而來到北京國際關係學院補習英語。在北京晃悠了一年後,她認為花父母的血汗錢去讀書太不酷了,瞞著家人找了份月工資380元的工作,做著打字接線買盒飯管倉庫的雜事,為這事她和長輩吵翻了。

之後,她開始在中央電視臺附近的小小廣告代理公司工作,經常去央視廣告部給領導送材料。那是個“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的時代,當時的廣告業與現在的互聯網差不多,年輕人多、野蠻生長的機會也多,讓一名高中肄業生也有機會混跡其中。

她利用週末時間參加 免費的“廣告人沙龍”,講座來彌補自己專業的不足,除了在公司學習以外,他還非常喜歡閱讀,只要有空就看書。通過不斷的鑽研、努力,她逐漸在行業展露頭角。

正是這種不滿足,給了她無窮的學習動力,也成就了她的職場傳奇。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死磕”是一種內在動機,它決定著努力的程度


職場上有“死磕”精神的人,通常是高成就需求者。所謂高成就需求者,就是經常追問自己:我需要怎樣的自我發展?我應該去學習什麼知識和技能?我應該為我自己設定怎樣的目標?

美國哈佛教授麥克利蘭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高成就需求者的人渴望將事情做得更為完美,喜歡設立有挑戰性的目標。

高成就需求者不會滿足眼下的成功,他們內心永遠有種對完美卓越的渴望。而這種渴望就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死磕”精神。

有“死磕”精神的人,是對自我的不滿足,對高成就的不斷追求,有“死磕”精神才會渴望機會,產生向上的力量。無論是我是演員裡的演員還是我們每個普通人,只有對自己不滿足於現狀,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成為某個領域的出色人物,才能變得更優秀,更卓越!

章子怡告訴你:要有所成,得有“死磕精神”

“死磕”是一種內在動機,它決定著努力的程度


小王是剛入職場的新人,上班以後就沒有多餘的時間看書了,在學校學的專業的知識基本上都用不上,和同事日常的工作對接和老闆日常的工作彙報成他的難事,一次部門例行會議中,小王勤勤懇懇的工作成果,卻被一起來的小李率先在老闆面前彙報了。從此,有好項目的時候,老闆第一個就想到了小李,眼看小王在職場上的道路越走越難。

現在市場上有關職場培訓的種類繁多,不知道選什麼課的小王,又擔心自己辛苦掙的錢打了水漂,加上平常上下班以外沒有多餘的時間,擔心課程太複雜,浪費了精力和時間。

在職場上不如意讓小王更容易焦慮,在競爭中也處於了弱勢,無法突破自己的瓶頸期,職場升職無望。

其實想要在職場上提升自己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