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918!918!今天是2018年9月18日,距離1931年9月18日已經過去87年,但所有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那一天。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策劃炸燬瀋陽柳條湖路段南滿鐵路路軌,隨即嫁禍中國軍隊,進而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這便是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日軍次日即侵佔瀋陽,至1932年2月,東北全境皆淪陷,1932年3月,日本匆忙拼湊起“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中國東北地區漫長的奴役統治。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918事變紀念碑

一、日本侵佔東北之心早已有之

早在1927年6月,日本政府在東京召開“東方會議”,就討論並確定了侵略中國的具體方案,並由田中義一起草了一份秘密奏摺給天皇,制定《對華政策綱要》(即田中奏摺)。奏摺內稱“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田中義一

1928年6月,日本關東軍制造皇姑屯事件,將東北軍閥首領張作霖乘坐的列車炸燬,張作霖重傷不治身亡,日本希望藉此事件造成東北出現群龍無首的局面,藉機佔領東北。但出乎關東軍意料的是,1928年12月,張學良等衝破日本帝國主義的阻撓,宣佈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隨後張學良進一步對日本採取不合作的態度,並開始在南滿洲鐵路附近建設新的鐵路設施,通過低廉的價格與之競爭,導致日本南滿洲鐵路陷入了經營危機。日軍石原莞爾、板恆徵四郎等人決定發動戰爭來奪得主導權。

從1929年起,日軍陸軍參謀本部和關東軍在中國東北三省先後秘密組織了四次“參謀旅行”,偵察情況,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的作戰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制定“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大綱”,確定了以武力侵佔中國東北的具體步驟;7月,陸軍參謀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調運至瀋陽,對準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月,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國師團長會議上叫嚷:滿蒙問題只有用武力解決。隨後進一步做了發動此次戰爭的各種準備。

二、戰前中日兵力差距懸殊

九一八事變前,東北軍在東三省駐軍總兵力遠大於日本關東軍。

當時中國東北軍共有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總兵力合計20萬人,部署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各地。日軍在東北的正規軍1.5萬餘人,另外有在鄉軍人和警察等輔助部隊約1萬餘人,總兵力約2.7萬人,日軍以瀋陽為中心,部署於南滿鐵路沿線,以便於機動兵力。

九一八事變後,遼寧省的東北軍大部分撤往關內,吉林省東北軍除馮佔海帶走的部分官兵外其他跟隨熙洽投降日軍,黑龍江省的東北軍在馬占山的帶領下奮起抵抗一段時間,後因寡不敵眾退至蘇聯。

三、主政者軟弱無能助推侵略者囂張氣焰

1931年9月18日事變發生當夜,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中將參謀長榮臻根據張學良之命,命令東北軍“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裡,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次日張學良在協和醫院對天津大公報記者談話時再度說:“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故北大營我軍,早令收繳軍械,存於庫房”。由於執行張學良不抵抗命令,北大營8000名守軍被只有300左右的日軍擊潰。 事變4天后,1931年9月22日,蔣介石在南京市國民黨全體黨員大會上又並陸續明確提出“以和平對野蠻,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9月23日,國民黨政府發表告全國民眾書,要求“以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避免衝突 ”,公開實行不抵抗主義。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蔣介石手書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931年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並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儘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

黑省淪陷後,南京政府覺察日軍將進犯錦州,急令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於1931年11月25日向國聯提出劃錦州為中立區的提議。有了南京政府的表態,張學良急不可待地直接與北平日本公使館參事就此事進行具體交涉。但這種交涉不僅受到南京方面的反對,而且也無法從日本方面獲得妥協的條件,日方堅持東北軍必須全數撤出錦州。

錦州中立案曝光後,遭到各界人士和學生群起反對,國民政府外交部於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電施肇基聲明放棄中立案,同時還表示:日軍如進攻錦州,中方將實行自衛。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也已就此作出決議,強調“如日軍進攻,應積極抵抗”。

可對於是否抵抗問題,南京政府與張學良之間明顯發生分歧。張明顯地傾向於和平方法解決,鍾情於“錦州中立化”方案。1931年11月29日,張學良致蔣介石密電,稱“惟個人對此(指中立案)亦頗贊成”,並在與日方代表談判之同時,開始秘密安排從錦州一線自動撤軍。此舉引起了南京政府的嚴重不安。顧維鈞於1931年12月3日電文中極力勸阻道:“兄(指張學良)擬將錦州駐軍自動撤退,請暫從緩”;後1931年12月5日顧維鈞又與宋子文聯名致電張學良:“現在如日人進兵錦州,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防禦。”蔣介石亦於1931年12月8日致電張學良:“錦州軍隊此時勿撤退。”但張學良12月21日致電第二軍司令部:“當最近日本進攻錦州之時,我軍駐關外部隊理應防範,但若現政府方針未定時,自然不用錦州部隊進行防守,因而撤至關內”,“部隊駐地為遷安、永平、灤河、昌黎”。1931年12月25日、26日,張學良又致電國民政府,稱“錦戰一開,華北全局必將同時牽動”,屆時日本“以海軍威脅我後方,並擾亂平津,使我首尾難顧”,非但錦州不可守,連華北地盤亦不保。因此張學良不顧勸告,一意孤行將軍隊從錦州撤退。而與此同時,關東軍已經開始進攻錦州。12月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日軍進軍路線

日軍進攻錦州時,國民政府多次電令張學良抵抗,1931年12月25日,令其“積極籌劃自衛,以固疆圉”,張不遵令;張學良部隊開始從錦州撤退後,12月30日國民政府還急電令其“無論如何,必積極抵抗”,但已經無濟於事。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佔領錦州。而此時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早已奉張學良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在張學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軍兵不血刃佔領錦州。

1932年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軍,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932年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激戰五天,自衛軍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日軍佔領哈爾濱。

由於 “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東三省萬里河山淪入敵手,3000萬東北父老成了亡國奴。

四、中共黨中央迅速反應

九一八事變之時,中國共產黨正處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中,而黨所領導的各革命根據地,正面臨國民黨軍隊殘酷的“圍剿”。但與國民黨的消極態度截然相反,中國共產黨對九一八事變迅速作出了反應。1931年9月20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僅兩天,中共中央就發表《中共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響亮地喊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東三省!”同時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戰鬥號召:“只有廣大群眾的革命鐵拳,才能制止帝國主義的暴行,驅逐帝國主義滾出中國!”而且,中國共產黨立即採取了行動,要求滿洲黨組織:“要立刻分配幹部到南滿各地,中東路、吉長路沿線的農民群眾中與動搖不滿的東北軍閥中去發動反日鬥爭,游擊隊戰爭與兵變。”

根據中央的指示,中共滿洲省委作出了“樹立黨的領導,開展游擊戰爭”的決定,一方面支持和領導義勇軍的抗日鬥爭,另一方面組建抗日遊擊隊和工農義勇軍。派出大批優秀黨團員骨幹到義勇軍中去開展工作,並創建了眾多由黨直接領導的游擊隊。如:

楊靖宇到東北反日總會做領導工作,後以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到南滿負責整頓各縣的黨組織、抗日遊擊隊和義勇隊。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楊靖宇


趙一曼到瀋陽的工廠中領導工人鬥爭,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她領導工人進行反日罷工,配合了義勇軍和反日遊擊隊的武裝鬥爭。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趙一曼


童長榮領導整編一些潰散的舊軍隊和群眾性的抗日武裝,發展了5個反日遊擊隊,建立了12個較穩固的遊擊根據地。

趙尚志領導的巴彥游擊隊,後來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趙尚志任政治部主任。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87年了,但“九一八”作為民族苦難的印記,牢牢刻在了中國人記憶之中,並且要代代傳遞下去。

九一八事變老照片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日軍進入張學良府邸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日軍收集張學良物品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日軍集結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日軍進攻北大營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日軍行軍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關東軍進入齊齊哈爾

918!918!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舊照

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