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賀龍如何懲處住「小洋樓」的高官

1952年秋的一天,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看到一份部隊同志的反映材料:重慶北碚某部政委和第一副部長,為自己蓋了講究的“小洋樓”,快成了美國的“華爾街”了,嚴重脫離了群眾。

1952年賀龍如何懲處住“小洋樓”的高官

賀龍(右)、李達(右二)、黃立清(前左)等在重慶北碚山坡上視察某部門領導新蓋的“小洋樓”

我在整理資料時,發現了賀龍元帥擔任西南軍區司令員時的兩幀從未公開發表過的照片,那還是1980 年,我剛參加總參謀部《賀龍傳》編寫組不久,到西南去收集資料時發現的。其中一幀是賀龍站在山丘上,手指山下的幾幢小別墅;一幀是賀龍和高炮連的戰士們親切談話。但照片卻沒有說明,也沒有留下攝影記者的名字。為了弄清照片的內容,我訪問了照片上的陪同賀龍的幾位同志。他們講述瞭如下極為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了賀龍元帥對搞特殊化的領導幹部的憤怒,對士兵的關愛,也表現了他處理問題的獨特風格。

西南地區解放之初,百廢待興。由於經費很缺乏,部隊亟需的營房、倉庫、醫院還沒有全部建起來,剿匪部隊送到後方的傷病員有些還躺在醫院樓道里,有些武器裝備油料筒在露天存放,不少部隊還住在漏風漏雨的帳篷裡。

1952 年秋的一天,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看到一份部隊同志的反映材料:重慶北碚某部政委和第一副部長,為自己蓋了講究的“小洋樓”,快成了美國的“華爾街”了,嚴重脫離了群眾。

賀龍放下材料,就約上西南軍區副司令員李達(後授上將,任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顧問)、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後授上將,任副總參謀長)、幹部部部長黃立清(後授少將,任軍委空軍副政治委員)、組織部部長陳鶴橋(後授少將,任第二炮兵政委)、宣傳部副部長鬍痴(後任《解放軍報》副總編輯、新華社代社長)等有關負責同志,一起到北碚瞭解情況,事先也沒有通知該部。

賀龍一行來到北碚的一座山丘上,遠遠就望見了幾座新蓋起來的“小洋樓”。他們來到樓前,兩位房主人不在家,就徑直走到屋裡“參觀”:這裡電燈、電話、地毯、沙發、浴盆、抽水馬桶等一應俱全。

賀龍從“小洋樓”出來後,抬頭看到了附近山崗上有幾個帳篷,便對聞訊剛剛趕來的該部負責人說:“怎麼,‘華爾街’,還有住帳篷的?”

那位負責人回答:“報告賀司令員,那是高炮連的駐地。”

賀龍說:“上去看看。”就邁開大步朝山丘上走去,進了一個帳篷,仔細觀看。他關切地向連長和指導員詢問:“帳篷裡這麼黑,戰士們怎麼學習?”

連長說:“報告賀司令員,我們這兒還沒有拉電線。”

指導員順手點燃了煤油燈。

賀龍又問:“你們這裡怎麼沒有自來水管?吃水怎麼辦?”

“我們每天到下邊打水。我們換防到這裡,擔任保衛機關和首長的任務,戰士們情緒很高,不怕苦。剿匪部隊要比我們艱苦得多呢!”

賀龍點點頭,不再問什麼,走到外面,端端正正地站在圍在帳篷外的高炮連戰士面前,恭恭敬敬地給戰士們鞠了一個躬,誠懇地說:“我賀龍對不住大家了。我有官僚主義,到現在還讓你們住在漏風漏雨的帳篷裡,我向你們道歉了!”

然後,他指著對面的“洋樓”,憤憤地說:“現在經費這麼緊張,我們的高級幹部,不發揚艱苦樸素的精神,給自己蓋‘小洋樓’,卻讓保衛他們的高炮連住帳篷,太不像話了!”他又對隨行的幾位同志說:“你們回去後,叫他們從‘洋樓’裡給我搬出來,到這個帳篷裡來住。讓高炮連搬到‘洋樓’裡住!”

住在“洋樓”的兩位高官,是賀龍的老部下,聽到賀龍批評後,說:咱們先給賀總寫個檢討,房子暫時不搬,過幾天看看再說。

賀龍知道他們態度後,更加生氣。他說:“蓋好房子,寫個檢討就完了,還住在裡邊,以後誰都會這麼幹。有錯不改,誰也不行!知錯必改才是好同志、好黨員。告訴他們,限他們一個星期給我把房子騰出來,讓高炮連搬進去。他們的檢討要重寫,還要降級使用。”

賀龍的嚴厲批評,使那兩位高官終於認識了自己問題的嚴重性,並在後來改正了錯誤。

(作者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