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遊戲之「鬥雞」

童年遊戲之“鬥雞”

我要說的“鬥雞”不是弄兩隻大公雞的那種“鬥雞”,而是小時候經常玩的一種遊戲,每個地方的叫法可能不太一樣,有叫“撞拐”、“鬥拐”的,我們那裡叫“鬥雞”。

鬥雞的規則是一條腿獨立,另一條腿用手扳成三角狀,放到獨立腿的膝蓋上,膝蓋朝外,用膝蓋去攻擊對方,若對方雙腳著地,則贏得戰鬥。在童年的遊戲中,這是最激烈最有男子漢氣概的遊戲,多數男孩兒都喜歡這個遊戲,當然也有不少像假小子的女生也喜歡這個遊戲,膽兒大的還敢跟男孩子一較高低,非常的好玩。

小時候玩鬥雞最多的是在小學學校。我們那個村有四個莊,小學學校就坐落在四個莊的中間,所以很自然的我們就按照各個莊為單位組成戰隊來玩這個遊戲。那個時候每節課結束會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我們會充分利用這個時間來玩鬥雞遊戲。每個教室前面都有一片空地,那是我們絕佳的戰場。每當下課鈴響起,我們就各自從教室裡衝出來,聚集到空地上,迅速找到對手,然後就迫不及待的鬥起來。

鬥雞的玩法有很多種,可以兩人鬥、三人鬥、四人鬥、一對多、混鬥等。兩人鬥是兩個人之間的戰鬥;三人鬥是三個人之間的戰鬥,可以兩人結伴對付另一個人;四人鬥是兩兩結伴組成戰隊,可以一對一、二對二,也可以二對一;一對多是一人守擂,眾人輪番挑戰,直到把擂主鬥敗為止;混鬥是一群人沒有規則的亂鬥,誰敗了誰退出,直到鬥到最後一個人為止。雖然鬥雞的玩法有很多種,但是我們在課間十分鐘多是玩兩人鬥、三人鬥或四人鬥,有時候也玩混鬥,不過在我看來,混鬥和一對多才是最好玩的。

鬥雞是各自用膝蓋去撞擊對方,迫使對方雙腳著地而打敗對方,但是膝蓋撞膝蓋是很疼的,所以我們一般不用這種硬碰硬的玩法,而是用壓制,把對方的腿壓下去讓其雙腳著地而落敗,這種戰術其實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可以操作。對戰的雙方各自準備好,然後集中精力跳著衝向對方,在接觸的一剎那迅速抬高膝蓋,高過對方就好,然後迅速壓下去,一擊如果不中,就要迅速躲閃,伺機發動二次進攻,這個時候一定要快速躲閃,一不小心身體的某個部位就會被擊中,有可能就會失去平衡雙腳著地而落敗。碰到勢均力敵的對手時,雙方可能要發動多次進攻才能分出勝負,有時還可能打成平手。如果雙方實力不對等的話,可能第一次進攻實力強的就把對方擊敗了。

童年遊戲之“鬥雞”

因為課間休息時間有限,我們還會在放學後約鬥,以莊為單位組成戰隊,單挑、群鬥、混鬥都可以。我們一群人聚集到放學回家的路上,選好戰法,講好規則後就開始戰鬥。因為這樣的戰鬥關乎每個莊的實力和尊嚴,所以我們都會竭盡全力的去戰鬥。比如,我們每個莊的人組成一列縱隊,那就是四個縱隊,然後剪刀石頭布確定對手,分成兩兩戰隊對決。每列縱隊面對另一列縱隊,面對面一對一的鬥,誰敗誰退出,前面敗了後面跟上繼續鬥,直到把一列縱隊的人全部鬥敗為止,這樣最後不管剩多少人,跟另一戰隊取勝的進行單挑或混戰,然後決出勝者,鬥敗不服的可以約第二天放學後繼續鬥,反正我們有的是時間,一天一天的鬥,斗的時間長了總會鬥出高手來,那種見誰滅誰、捨我其誰的感覺是相當棒的。

在我的記憶中,我沒有見到因為鬥雞而骨折受傷的,頂多是腿疼,但是那個時候還是聽說過別的地方的學生因為鬥雞而導致骨折的事情。雖然鬥雞有風險,但是對我們來說,沒有見到就不怕,該怎麼鬥還怎麼鬥,開心最重要。我們一個莊的回到莊裡後也會約鬥,單挑、混鬥是我們經常玩的。大傢伙聚到一個地方,確定好玩法和規則後,就開始鬥起來,鬥來鬥去,斗的渾身冒汗,腿疼的不行,但是依然不停歇,直到被家裡人喊回去吃飯為止。

童年遊戲之“鬥雞”

鬥雞是讀小學的時候才玩的,讀完小學升入初中後就沒有再玩了,這之後也就再也沒有玩過了,也很少見人玩,不過那些年的記憶還是很深刻的留在了我的腦海裡,讓我慢慢去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