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滄桑巨變看錦屏隆里

寬闊的道路,乾淨整潔;幽雅的樓房,鱗次櫛比;靜謐的環境,如詩如畫...走進錦屏縣隆裡鄉隆裡所村,田園裡濃厚的城鎮化氣息撲面而來。

改革開放40年來,隆裡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隆裡所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幸福“蝶變”,也正是這些變化,詳細地記錄了杉鄉錦屏鄉村農民越來越幸福的生活,也是見證了杉鄉大地上是幾百個小山村滄桑鉅變的縮影.......

農民變“市民”

用當隆裡當地人自己的話說,改革開放以前,能住進不漏風漏雨的房就是最大的幸福。一直到隆裡古城的旅遊開發前期,這樣的情況才逐步得到改善,可那時的隆裡村依然還是一窮二白。

一說起隆裡所村的過去,隆裡所村老村幹陶大伯感慨萬千,他告訴筆者,之前的隆裡所村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即使到了隆裡古城景區開始打造的那年,依然還有一部分人在溫飽線上徘徊,全村仍有不少的土坯房和年久失修的古民居里。老百姓連住都住不好,還談什麼吃、穿,還談什麼滿意度和幸福感呢?“要想富民強村,首先就要從村民的居住環境上入手,而且既然要做就要做的更漂亮!”為了更好地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保護古城古民居,從隆裡古城景區開始打造開始,隆裡所村便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懷下率先開始分批次修繕古民居,改善人居環境,開發鄉村旅遊。隆裡古城,在修繕古城古民居設計上,還積極徵詢民意,實實在在為他們謀福利。確保古城古民居以及各種文物的完整讓所有群眾都滿意。村民江大伯告訴筆者,生於50年代的他,可以說是隆裡所村40年變革的見證者,同樣也是受益者。

鄉村變景區

隆裡古城位於錦屏縣西南邊沿,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古軍事屯堡,古城面積48174平方米,有760餘戶,3280餘人。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利用國家的好政策,以隆裡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發動當地群眾利用房前屋後的空餘地帶栽花種草,著力打造花園庭院,改變了村容村貌,促進景區旅遊發展、群眾增收;同時圍繞景區古建築保護,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形成“人人是景區形象,處處是鄉村美景”的濃厚氛圍,全面提升群眾的整體素質助力隆裡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打造“記得住鄉愁”的古城,實現鄉村變景區的“蝶變”。

如今,到錦屏縣隆裡古城看美景品美食,去龍溪河邊賞龍潭虹影,在真武山上看夜景的人絡繹不絕……金秋的隆裡,就像一幅迷人的風景畫,讓一撥又一撥的遊客流連忘返……沿著202省道進入錦屏縣隆裡古城,寬敞的馬路兩旁,整潔林立的古建築、整齊劃一的桂花樹、鄉土氣息濃厚的文化牆、參天的古樹、農戶房前屋後的果菜園,甜醉了生活在這古城裡的每一個人;一副生態與人文相結合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具有古色古香和農家田園氣息的隆裡古城4A級國家旅遊景區映入眼簾。

“泥腿子”變上班族

村民住上了樓房,鄉村也變景區了,那下面鄉親們該幹什麼呢?當時,很多人也都有這樣的疑問,“房子修繕好沒人住,如今家門口沒事做,都出去打工了,村裡沒有人,還怎麼發展呢?”為了彌補鄉里發展的後勁,也為了更多的村民能實現家門口就業的夢想,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當地黨委政府和隆裡所村兩委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隆裡古城景區先後招引了湖南華旅公司、芬瑩五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華寨電子元件加工廠等項目、先後舉辦三屆新媒體藝術節,促進隆裡當地旅遊發展,帶動農村在家剩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陸續返鄉就業,自主創業,實現了從“泥腿子”到“上班族”的跨越式發展。

在此期間,蝶變的幸福生活自然離不開上級黨委政府、隆裡鄉黨委政府、隆裡古城管委會和隆裡所村兩委一班人在背後的辛勤付出。為了能夠順利創建國家4A級景區、舉辦三屆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和招引進更多的項目,縣委縣政府多次帶隊外出考察對接、當地黨委政府、隆裡古城管委會和村兩委全體鄉村幹部主動犧牲近年來的五一、中秋、國慶等國家法定節假日,只為了讓隆裡古城4A級國家旅遊景區早日創建成功、三屆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順利舉辦和招引進來更多的項目。按照當地鄉村幹部的話說:“要是能把早日把4A級國家旅遊景區創建成功、把三屆隆裡國際新媒體藝術節順利舉辦打響隆裡古城的知名度和把更多的企業項目招引過來,給咱們的群眾帶來了就業的機會,人人都能在家門口賺錢,這才是真的“賺”了呢!

如今的隆裡古城上下人氣順、風氣清、正氣足、民氣旺,古城古街古巷處處鳥語花香,茶餘飯後,男女老少聚在三街六巷裡,休閒散步、鍛鍊身體,處處歡聲笑語;道路兩旁和房前屋後,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生機勃勃,古城景區到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潘江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