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八仙桌兒

八仙桌:是洛陽話嗎?可以列入,過去老城區幾乎家家正堂都有“八仙桌兒、條几”,洛陽人辦“紅事兒”都在庭院,桌子、凳子不夠,就會有“執事”帶領幾個鄰居小夥子借八仙桌兒、長板凳兒包括“條盤兒”,為了避免出錯,會在背面寫上主家名號。高檔次的八仙桌,人家自己直接就用紅漆寫好名字了,這樣,不管你結婚待客辦多少桌,不會出錯。我們今天把這個桌子寫出來,是很多年輕人已經不知或忘卻了這個桌子的“雅號”。

八仙桌兒:是中華民族傳統傢俱之一,指桌面四邊長度相等的、桌面較寬的方桌,大方桌四邊,每邊可坐二人,四邊圍坐八人,故漢族民間雅稱八仙桌。八仙桌尺寸標準一般是四邊在90cm以上,淨高一般在80cm左右。這只是一般要求,並沒有真正的固定尺寸,覺得適用就可以了,常見的八仙桌尺寸為一平方米,也可以根據房間面積和佈局適當增加或減少,只要邊長不低於0.9m就好。八仙桌是尺寸較大的一類方桌,在傳統堂屋陳設中,往往與條案(洛陽稱:條几)、太師椅組合,擺放居於堂屋中軸線靠北牆的重要位置。大邊朝前,抹頭朝兩側,漂亮花紋朝前,伸縮縫朝後,這樣八仙桌就不會擺反了,這也適用於對稱形狀桌案的一類傢俱。

我在老城見過的八仙桌兒,一般分三種:普通人家的簡單、價格偏低,沒有雕花;稍稍講究家庭的雕刻精美寓意深邃。奢侈人家的八仙桌兒除了雕刻還鑲嵌有“大理石”面,這種桌子不多,人家一般不借,但也不是小氣,德高望重的老爺爺會給你準備簡易的桌子,這樣做舉辦婚禮的鄰居家都心領神會,不會埋怨。

八仙桌在用於吃飯飲酒是可以圍坐八個人,故名八仙桌。現今可考的八仙桌至少在遼金時代就已經出現,明清盛行,尤其是清代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幾乎家家都可以尋到八仙桌的影子,甚至成為很多家庭中唯一的大型傢俱。

到了明代,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分為有束腰與無束腰兩種形式,有束腰的工藝是,在桌面下部有一圈是收縮進去的,而無束腰的即四腿直接連著桌面。至清代時,八仙桌大部分改成帶束腰的,腿有的也改成了三彎腿,牙板加了很多如柺子龍、浮雕吉祥圖案等裝飾性的部件,美觀性很強,做工很精巧。

八仙桌結構簡單,用料經濟,一件傢俱僅三個部件:腿、邊、牙板。桌面邊長一般要求在0.9米以上,桌面邊抹都做得較寬,攢框打槽,以木板做面心板,面心板通常為兩拼,桌面心後面裝託帶,以增大桌面的牢固度及承重度,也有用瓷板、癭木、雲石作桌面的。

現如今的家庭飯桌,也有正方形,但長方形居多,似乎又回到了造桌子的原點,簡單明快唯獨缺了藝術的典雅。

洛陽話:八仙桌兒

洛陽話:八仙桌兒

洛陽話:八仙桌兒

洛陽話:八仙桌兒

洛陽話:八仙桌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