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得濟

得濟:是洛陽話,來自古語。過去我講過,不要小瞧洛陽土語,每一個單詞都內涵深刻,巷子裡的老太太隨便說一句土話,很有可能都傳至古代。可惜的是,大多都已失傳。今早我特意問了幾個六、七十歲的老夥計,但都搖頭不知。當我說“養兒得濟”都恍然大悟。

得濟,有多種含義,最重要的三項含義為得以保全、得以成功和獲得救濟的意思。最早出自清·葉廷管 《吹網錄·注引罌聽之法》:“觀此知《墨子·備穴篇》文,即後世防禦地雷之法所自昉。 墨子發其端, 馬敦數百年後用之已得濟,亦見載籍之有益也。”

1、得以保全。2.獲得救濟。3.指得到子女奉養。4.得以渡水。5.有益;得利。6.得以成功。這六項都有記載,古典文學作品都有描述。我們洛陽的老人經常說的是第三條:指得到子女奉養。《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從來父母生兒也要得濟,生女也要得濟。”

“養兒防老”是俗語,指養育子女以防老年無依靠。出自宋•陳元靚《事林廣記》。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法律有約束也是根據傳統道德底線而來,不太一樣的是法律做了界限,做了細化。養兒與贍養老人都是責任和義務。“養育孫子”既不是責任也不是義務,這一點,很多年輕女人不懂。在該帶孫子與不該的區域劃分,媳婦們強調的是習慣、習俗,但這一項法律不予承認。這一點,年輕夫婦得懂這個道理,老人家是幫,不是應該,孩子們要懂得感恩。

“養兒得濟”是自然傳統,無可挑剔,但為啥很多老人還要強調這句話呢?舊時,沒有兒子的家庭會從親屬那裡過繼一個“兒子”或領養一位,確保“香火”的延續,這就延伸出了“得濟”一詞的議論和閒時的探討。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很多人曲解、誤解了偉人的這句話,隨意擴展。實際後面還有: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能辦得到。這句話提高了千百萬婦女的地位。尤其是語錄發表後的七十年代,偉人的話打破了千年的“男尊女卑”界限,尤其是在“計劃生育”國策上發揮了巨大作用。實際在道德、工作、生活以及司法解釋領域,還是會考慮傳統與道德,傳統與現實的不同點。在糾結社會很多問題時,會感覺:男女都一樣,很多時刻也凸顯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