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含蓄的民族,而在情愛方面,更為羞澀。過去的佳人才子們,迫於封建思想總不能露骨的表達愛意,只能將拳拳之情寄予物什上。就像如今的鑽戒代表著婚姻,過去的許多首飾也被賦予了“定情”的內涵。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定情信物在古代就開始流傳,很多詩詞歌賦中都對定情物有所描述。中國人相對含蓄保守,在定情物上反而顯得浪漫隨性。

今天,藉著七夕這個節日,讓我們來看一下,那些浪漫富有詩意的定情信物吧。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情香怡人:香囊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用絲線纏成,多種香味濃烈中草藥細末裝入袋中。先秦時,年輕人見父母長輩要佩戴編織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

香囊的風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荷包)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

正妻範兒:髻子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是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到,一女子為情人精心製作了簪子,聽聞情人另有所愛後,她把簪子燒掉後“當風揚其灰”,表達不會做小三決心。

簪也有象徵“正室”尊嚴意味。周宣王後姜後有“退簪勸政”之佳話:說是周宣王荒疏國政,姜後為了規勸他,就退去髮簪長跪於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羞愧難當,從此勵精圖治。

神仙專用:手鐲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如“跳脫”等。古代文學作品中,常有仙女以手鐲相贈戀人情節。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仙女萼綠華贈羊權金和玉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也有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手鐲送給他留念滴橋段。

國際接軌:戒指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由於戒指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嫁女子都不戴。古人含蓄,面對心愛的姑娘,愛在心口難開,就需要一點物品,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便有了定情物,浪漫姻緣的開始。

帝王之選:玉如意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古代宮廷裡不少地方都會擺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賞。除此之外,如意還作為一種信物,在皇帝選後妃時,皇帝執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宮中還是一種高貴禮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慶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獻如意。

君子之情:玉佩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玉在我國古代是君子象徵,顯得節制有禮,既不猴急,又不疏遠。

傳情之物:羅帕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古代羅帕多用於傳情,帶著說不清道不盡纏綿之意。多有這般場景,一女子面對心上人,含羞斂眉,雙手無措,便送帕於手。

一解相思:紅豆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愛人,哭於樹下。

淚水流乾後,流出來是粒粒鮮紅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果實,伴著姑娘心中思念,慢慢變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私定終身:梳子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接發同心,以梳為禮。我國古時候,送梳子有私訂終身,欲與你白頭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輩子都要糾纏到老,有結髮、私訂終身意思。

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為其梳頭習俗,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子孫滿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願,也有愛意傳遞。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習俗。

永結同心:同心鎖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記得有一傳說:善良女孩和忠厚後生相愛,可是父親不想讓女兒過窮日子,偏偏把她許給官家公子,婚期來臨時,後生搶出了新娘逃到了山裡,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之際,他們挽著手從山上跳了下去,尋找時只發現兩把鎖在一起的石鎖。

▌投稿、建議、合作:[email protected]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七夕,聊一聊古代人的定情信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