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美食,也要無油煙!後宰門25家餐館接入公共煙道

既要美食,也要無油煙!後宰門25家餐館接入公共煙道

早起去“四紅包子”鋪買兩隻大肉包,晚上下班順路在“馮萬興滷菜店”切只鴨子。在後宰門正街一側,不足100米,匯聚25家餐館,鹽幫居、老北京涮羊肉、兄弟燒烤……各種美食琳琅滿目,成了名副其實的“美食一條街”。

近日,後宰門美食街油煙整改基本結束,臨河一側餐館接入公共煙道。附近居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不再飽受油煙的困擾。

“老闆在這裡做了快20年,一手痠菜魚是拿手絕活。”鹽幫居大廚蔡炳軍說,去年店裡新引入川菜,每天接待幾十桌客人,晚上營業到12點。

據介紹,後宰門“美食一條街”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幾十年來,整條街以餐飲為主的格局保存至今,不到100米範圍分佈了25家餐館。

此前,因缺乏相應設施,各餐館油煙汙水多以直排形式進入北玉帶河,河面常年漂浮一層油汙,未被充分處理的油煙影響居民生活。此外,許多餐館因後廚面積狹小,雜物、器具等多放置餐館後門,阻礙居民正常出行。

“以前晚上,家裡臨河一側窗戶根本不敢開。”家住後宰門27號的居民洪鳳英說,因雜物堆積,地面油垢碎屑淤積,河岸幾乎沒有落腳之處。

今年5月起,梅園新村街道對後宰門美食街油煙設施實施整改。臨河一側餐館均取締直排管道,統一接入公共煙道,煙道沿居民樓兩側“爬上”頂樓。

“餐館排放的油煙經過光解油煙淨化器淨化後,沿管道上行,在高出居民樓2米處排放,對居民影響大大減少。”梅園新村街道環保科副科長李曉寧介紹。餐館排放的汙水也接入汙水管道,經過處理後排放。為了防止河流岸線雜物堆積,街道採取封閉餐館後門的方式,從根源上杜絕餐館侵佔河道岸線行為。

截至今年9月底,美食街油煙設施整改基本完成,汙水管道下地,餐館後門封閉後,北玉帶河河岸地面清爽整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