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經濟「半年報」

經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

經濟運行呈現了增長平穩、就業向好、物價穩定、國際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

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經濟“半年報”

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介紹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史麗 攝

“穩的格局更加鞏固,好的態勢更加明顯。”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用這兩句話概括了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特點。

7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經濟“半年報”。邢志宏在會上表示,經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經濟領域出現更多積極變化,支撐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多,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更加明顯。

結構優化

服務業佔經濟比重達54.1%

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主要體現在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據邢志宏介紹,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增速連續八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區間。就業形勢持續向好,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35萬人,完成年度目標的66.8%。同時,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連續兩個月低於5%。“綜合宏觀經濟四大方面的主要指標來看,我國上半年的經濟運行呈現了增長平穩、就業向好、物價穩定、國際收支改善的良好格局。”

邢志宏表示,好的態勢更加明顯,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結構在改革中優化。服務業主導經濟增長的特徵更加明顯,上半年服務業佔經濟的比重達到了54.1%。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上半年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2個百分點和4.6個百分點。

動能在轉換中增強。隨著“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創業創新環境持續優化。數據顯示,1月~5月,全國新登記註冊的企業同比增長了14.7%,日均新登記註冊企業1.56萬戶。新主體和新技術的發展有效帶動了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成長,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壯大。

質量在轉型中提升。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1月~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22.7%,增速高於去年同期16.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的營業利潤同樣保持兩位數增長。此外,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3%,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經濟增長。

“綜合上面這些情況,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更趨明顯,為完成全年主要經濟預期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邢志宏表示。

活力增強

小微工業企業景氣指數達96.5%

針對有記者提出“經濟已經築底,下半年是否有回調的壓力”這一問題,邢志宏回應稱,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的大背景下,下半年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還會繼續增加,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將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他表示,“三去一降一補”紮實推進,明顯促進了供求關係的改善。去年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結束了連續54個月的負增長,工業領域走出通縮以來,企業經營和預期明顯改善,工業生產形勢比較穩定。工業生產的穩定,帶來效益和預期的改善,又帶動了工業投資的增加。數據顯示,上半年製造業的投資增長了5.5%,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為穩定增長打下了更好的基礎。

同時,需求在穩步擴大,經濟增長的動力不斷增強。今年以來,消費增長穩健,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穩居“三駕馬車”之首。

投資積極跟進,圍繞補短板、強基礎,加力增效,對經濟增長髮揮了關鍵性作用。外需明顯回穩向好,上半年出口增長15%,內外需求聯動,經濟增長的動力格局在進一步改善。

微觀主體活力增強,經濟增長的活力進一步提升。調查顯示,二季度小微工業企業的景氣指數達到96.5%,比一季度提高了3.4個百分點,達到了兩年來的最高。“在‘放管服’改革的助力下,小微企業的活力明顯增強,小微企業的活躍反映了經濟增長的包容性增強,基礎更加廣泛深入。”邢志宏說。

此外,市場預期向好,經濟發展的信心持續提升。據介紹,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了113.3%,為近年來的較高水平。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OECD等一些國際組織也調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可以說,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將會進一步鞏固和擴大。” 邢志宏總結說。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王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