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非國資 龍江銀行混改啓程

在金融去槓桿、監管加碼、同業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加大,混改成為部分銀行突圍的戰略選擇。黑龍江省級城商行——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銀行”)四家大股東日前集團掛牌轉讓股權,其中逾20%股權明確要求受讓方為非國資企業股東。這也拉開了龍江銀行的混改大幕。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龍江銀行業績表現不佳,會影響混改的進程以及股權估值,此外,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或難尋民資買家。

逾兩成股權尋求非國資買家

9月28日,龍江銀行股東黑龍江省大正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正投資”)、上海上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上實”)以及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際”)在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合計掛牌出售該行23.769%的股份,轉讓底價約為35.78億元,掛牌截止日期為10月30日。

消息未落,9月29日,龍江銀行第二大股東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糧資本”)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所持有的龍江銀行14%股權,轉讓底價為210774.18萬元,掛牌截止日期為10月31日。此次龍江銀行四大股東擬轉讓股權共計37.769%,轉讓底價總計約56.86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掛牌的四家公司,均位於龍江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其中,大正投資、中糧資本分別為該行第一大、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20.5%、20%;上海上實、上海國際依次為第五大、第六大股東。上述四家企業分別掛牌轉讓14.5%、14%、5.02%、4.249%的股權。如果股權轉讓成功,大正投資和中糧資本的持股比例下降至6%,第一大、第二大股東將易主;而上海上實和上海國際則將完全退出股東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兩大交易所的股權轉讓對受讓方資格條件有不同的要求。在黑龍江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的23.769%股權轉讓明確要求“受讓方為具有法人資格的非國有性質公司”。而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的14%股權只要求“意向受讓方應為依法設立並有效存續的境內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據瞭解,此次掛牌前,該行前十大股東以國資為主,持股比例接近全行總股本的70%。為此,龍江銀行在2017年就開始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劉澄認為,龍江銀行現以國有控股為主,通過混改,可以增加經營體制的靈活性,提高投資者的信心,扭轉業績下滑的壓力。

關於龍江銀行股權轉讓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致電龍江銀行董事會秘書處,併發送採訪提綱,不過截至發稿未收到回應。

業績下滑恐影響股權估值

不過,龍江銀行此次混改大幕開啟正值業績下滑之時,這也讓部分分析人士擔憂,業績表現不佳會影響該行混改的進程以及股權估值。

公開資料顯示,龍江銀行於2009年12月25日正式對外掛牌營業,是在原齊齊哈爾市商業銀行、牡丹江市商業銀行、大慶市商業銀行和七臺河市城市信用社基礎上合併重組而設立的省級城市商業銀行。截至2017年末,該行資產總額為2427.25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1.24%,不良貸款率為2.22%,撥備覆蓋率179.88%,主要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不過,在盈利能力方面,2017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為50.39億元,同比減少4.9億元;淨利潤為15.96億元,同比僅增長2.38%,較2016年36.33%的增速出現大幅下滑。

事實上,對於龍江銀行,淨利潤增速斷崖式下滑並非首次出現。2014年,該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8.18億元,相比2013年的18.3億元,降幅高達55%。而2015-2016年局面有所好轉,這一數據分別為11.57億元、15.78億元。而這種向好勢頭在2017年再度出現逆轉,除了當年淨利潤增速大幅放緩,該行同期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更是下滑12.53%至13.8億元。

在劉澄看來,龍江銀行業績表現不佳,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確實會影響混改的進程,影響潛在購買者對龍江銀行的投資信心。

和很多地方銀行一樣,龍江銀行也面臨著一定的資產質量壓力。雖然2017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22%,較2017年初下降了0.27個百分點,不過據該行披露的《2018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顯示,該行去年9月末的不良貸款率曾高達3.56%。對此,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採取現金清收、訴訟清收、呆賬核銷等多種措施處置不良貸款,實現了不良貸款率的持續下降。

除業績不佳外,資料顯示,2013-2015年,龍江銀行陸續有監事長楊進先、副行長楊寶仁、副行長王貴彬三位高管先後落馬。2016年以來,該行又陷入票據違規、同業理財違規、融資擔保公司鉅額金融連環窩案等案件。

談及混改過程中面臨的阻力,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中心主任黃志龍表示,當前商業銀行進行混改可能會面臨估值偏低的問題,一方面是由於整個資本市場低迷,造成銀行整體估值較低;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銀行的經營業績表現不佳,也會影響混改的進程。

混改之路仍然漫長

事實上,受金融去槓桿的影響,中小銀行經營壓力加大,紛紛尋求國資企業增資入股。而龍江銀行卻選擇開啟混改,引進非國資企業股東,此舉也引起市場關注。

有市場人士指出,龍江銀行此時進行混改,一方面是落實國家層面關於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有利於盤活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龍江銀行國資比例確實太高,引入非國企有利於完善其公司治理,推動上市等工作。

黃志龍認為,部分商業銀行進行混改有兩方面綜合考量:其一是許多城商行、農商行都是本地國有企業,對這些銀行進行混改是貫徹落實中央推進國有企業混改的精神;其二,在利率市場化、金融強監管和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時期,許多地方性商業銀行面臨同質競爭的壓力較大,同時面臨較大的補充資本金的壓力,迫切需要引進戰略投資開拓發展思路。混改將緩解這些銀行的資本金壓力,同時可能為提升銀行競爭力提供機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也指出,商業銀行混改可以進一步改善銀行的股權結構,通過民營資本的引入,使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能夠在經營過程中實現優劣互補,進而強化外部監督機制,避免“一股獨大”。

不過,有銀行業人士指出,目前金融監管趨嚴,整體的監管導向還是在限制跨業投資,龍江銀行或難尋民資買家。對此,劉澄建議,龍江銀行一方面要擴大宣傳面,把混改作為一個體制創新的契機,一方面應加強與潛在投資者的聯繫,尤其是能給龍江銀行帶來資金資源和管理優勢的潛在大型非國資企業、民營企業中的龍頭企業,以期望通過這次轉讓,在保持股東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龍江銀行能夠找到一個比較有實力的、能給銀行帶來正向支持的股東,協助龍江銀行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混改是一味溫和甚至略帶苦味的中藥,混改不會一蹴而就,其療效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開始顯現。從長遠看,這將提升銀行的估值水平。”董希淼進一步補充,以混改為契機,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要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銀行作為真正市場主體的生機和活力,提升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

定向非国资 龙江银行混改启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