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碩果纍纍,今天我們有了「中國農民豐收節」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分,

這一天,我們也迎來了一個特別的節日。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批覆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可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今天是第一屆,農曆戊戌年八月十四,恰逢中秋節假期哦!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為什麼要設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一節日的設立,有著豐厚的歷史根基、民意基礎和文化底蘊,有利於提升廣大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有利於以節為媒、推動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創新,是鄉村振興特別是文化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農民豐收節主題標識的意義是什麼?

麥穗是我國農業的主要代表元素,象徵著豐收。標識中間由麥穗演變成“豐”字,造型端莊穩重,識別性強,緊貼豐收節主題,直觀表達出慶豐收的喜悅和對“豐收”的憧憬。組成“豐”字的三條線由麥芒演變而成,形成放射狀的弧線,給人一種傳播感,意在體現“中國農民豐收節”傳承農耕文明的重要作用,體現崇農重農的價值理念。

為什麼把秋分設為豐收節?

  • 從節氣上看,春種秋收、春華秋實,秋分時節碩果累累,最能體現豐收。秋分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晝夜平分,秋高氣爽,既是秋收、秋耕、秋種的重要時節,也是稻穀飄香、蟹肥菊黃、踏秋賞景的大好時節。

  • 從區域上看,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各地收穫時節有所不同,但多數地方都在秋季,秋收作物是大頭。所以兼顧南北方把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便於城鄉群眾、農民群眾參與,也利於展示農業的豐收成果,具有鮮明的農事特點。

  • 從民俗上看,我國十幾個少數民族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如畲(shē)族的豐收節、藏族的望果節、彝族的火把節,大多在下半年。在國家層面設立一個各民族共同參與、共慶豐收的節日,有利於促進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團結和發展。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今天我们有了“中国农民丰收节”

農民豐收節開展哪些活動?

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時農事,組織開展好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做到天南地北、精彩紛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千篇一律。

回溯過往,我們為祖先創造的輝煌燦爛、如詩如畫的農耕文化所震撼,為先民的智慧、睿思、創新、勤勞和偉大而自豪。汲取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厚重遺產和磅礴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徵程上建功立業,這是我們慶祝農民豐收節的當下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