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如果要盤點最近韓國綜藝的趨勢,那麼“觀察類綜藝”絕對是無法忽略的。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9月6日),韓國國內目前在播的觀察類綜藝共有八檔,涵蓋多個電視臺,佔據了一週六天(除週四)的時間,且在時段上也多為晚間的黃金檔。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兼具日常生活的紀實與演播室觀察的談話部分,觀察類綜藝在節目模式上看似沒有太大的亮點,但在內容上卻涵蓋了明星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關於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多種關係和場景,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和喜愛。

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新鮮感:“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對於明星生活的好奇,恐怕是觀眾收看這類節目的初衷。明星在褪去光環、迴歸生活之後,會是什麼樣子?

這八檔節目,帶著不同的觀察視角,比如單身明星的日常生活(《我獨自生活》《我們家的熊孩子》)、名人家庭的相處之道(《同床異夢2-你是我的命運》《妻子的味道》《逃離巢穴3》《爸爸本色》)、名人的工作生活(《全知干預視角》《網線生活》)等等,呈現出夫妻、親子、朋友、工作關係等多重關係。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比如2013年起播出的MBC《我獨自生活》,就是關注到韓國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過著單身生活,從而萌發出的節目點子(注:《我獨自生活》也是在近兩年才加入了演播室的談話部分)。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我獨自生活》:電視劇拍攝場)

節目邀請單身獨居的明星,記錄下他們的的工作與生活,在舞臺上有著強烈爆發力的嘻哈歌手,在生活中卻是善良佛系、愛舔酸奶蓋;在T臺上高冷板著臉孔的頂級模特,在生活中卻被簡單的算術給難倒;作為廣受歡迎的漫畫家,每逢漫畫截稿日就亞歷山大;作為韓裔好萊塢演員,把生活也過得像電影一樣……過去,大眾看明星,總是隔著濾鏡,看到的盡是完美的一面,而這些節目提供了明星另外的一種面貌,而在總是向大眾展現出完美的一面,明星在公眾面前總是有著完美的形象,而生活中他們也有著和普通人相似的一面,也許不太完美,但是卻足夠接地氣,這也是這檔節目一直受到喜愛的原因。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網線朋友》:大胃王網紅)

而JTBC新近播出的《網線生活》,則是邀請了頂級的網紅博主,如遊戲玩家、美妝博主、大胃王博主,記錄下他們作為博主、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平時網友只能通過直播、視頻裡看到他們風趣幽默的樣子,而這些網紅博主的成名之路也並非那麼容易:大胃王博主一個月要在伙食費上有鉅額的支出,為了保持身材,他不得不每天花大量的時間進行運動;美妝博主擁有一房間各種各樣的化妝品,每次上妝卸妝對於皮膚都是不小的傷害……

明星由於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往往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經歷,而回到日常生活中,他們也要和普通人一樣學著處理人際關係、生活事務,在這些節目中,明星建立起了不同於以往的另一種形象,這種形象不一定完美,卻更為真實,觀眾從中也得到了解開好奇心的快感。

認同感:“我的生活/想法也是這樣!”

而如果觀察類綜藝只靠“新鮮感”續命,恐怕也難以持續高的關注度,演員、歌手、模特、運動員、網紅等名人區別於普通人的生活部分畢竟有限。但是觀眾一旦能夠在節目中得到認同感,找到自己的生活與明星的生活中的相似點,或者是有相似的想法,這就會成為觀眾持續觀看的理由。

筆者認為,觀察類節目的認同感源於以下兩個方面:明星在生活場景中流露出的普通人的面貌、對於演播室評論嘉賓觀點的認同。

觀察類節目的出演者在明星的身份之外,他們也是別人的朋友、愛人、父母、同事,也會有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經歷,從而也就建立起了和觀眾之間的親密關係,觀眾的認同感則由此而來。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同床異夢2》:秋瓷炫於曉光夫婦)

《同床異夢2》中,展現不同明星夫婦的相處之道,秋瓷炫與於曉光的中韓夫婦,超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相互扶持與成長,羨煞旁人,當於曉光得知自己要當爸爸之後,他充滿喜悅的淚水感染了每一位觀眾。在《全知干預視角》裡,初入職場的經紀人小松和自己的藝人樸成光從尷尬的關係到逐漸相熟;演員申賢俊與經紀人小勇共事十多年,他們之間的情感也遠遠超過同事。

無論觀眾有著什麼樣的身份背景和人生閱歷,為人父母、初入職場、結交朋友這樣的經歷,總會與這些節目中的明星一樣,或多或少地體驗過,“我的生活也是這樣”,也就很容易在這些節目中找到與自己的相似之處,從而建立起這一層面上的認同感。

此外,演播室的嘉賓點評也是構建觀眾認同感的另一層面。在這些觀察類綜藝裡,演播室嘉賓往往擔當著解說或評價的角色,一針見血的吐槽或者是金句頻出的神點評,同樣能夠直擊觀眾心靈。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我們家的熊孩子》)

最具有代表性的,非《我們家的熊孩子》莫屬。沒有什麼比孩子的婚事更讓父母操心的。大齡單身男明星,在自己的媽媽眼中,永遠是長不大的熊孩子。年逾50歲的歌手金建模仍然一副頑童的模樣、往返於家-健身房-工作地點的金鐘國一心只想練肌肉、綜藝人樸秀洪最愛夜店——現代人充滿個性的生活方式在老一輩的父母眼裡,全都糟心得不像話,特別是自家孩子婚事的“老大難”問題。媽媽們對於自家孩子的吐槽也就輕而易舉地引發了觀眾的認同感。

除了《我們家的熊孩子》,《網線生活》和《全知干預視角》中,每一段視頻播放完畢後,現場的觀察員會給出精妙的點評,往往也能夠引起觀眾的會心一笑。

“我也是這樣做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這就是觀察類綜藝給觀眾帶來的認同感的滿足。

陪伴感:“試著像他們一樣生活吧!”

觀眾被新被鮮感所吸引,並在其中收穫了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觀察類綜藝節目已經能夠讓觀眾在收看節目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愉悅,而更為重要的是,節目能夠帶給觀眾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上的引領,帶來陪伴感,這才是觀察類綜藝節目的殺手鐧。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全知干預視角》:李英子的美食推薦)

在《全知干預視角》中,被觀察對象李英子有著吃遍韓國美食的“吃將軍”屬性,她能夠僅僅通過語言描述,在觀眾的腦海裡形成極為誘人的美食畫面,她在節目中介紹的所有美食,香腸年糕串、泡菜餃子等都迅速成為熱門美食。無獨有偶,《我獨自生活》中女團成員華莎獨自吃烤牛腸的片段一經播出,便引發大眾效仿,推動了牛腸的銷售,甚至獲得了韓國牛腸協會的嘉獎令。

在明星效應的帶動下,他們在生活中的有趣嘗試,都得到了觀眾的積極效仿。與此同時,更為深層次的意義上,明星在節目中呈現出的生活態度也給大眾帶來了積極影響。

當我們收看觀察類綜藝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


(《妻子的味道》:中韓夫婦回中國拜訪親戚)

《同床異夢2》《妻子的味道》通過展現明星夫婦的日常生活,向大眾傳達出了對於家庭、愛情的珍惜的深層含義;《我獨自生活》中,不同的出演者活出了不同的精彩,實際上也能夠引起處於獨自生活狀態的觀眾的共鳴;《我們家的熊孩子》一方面尊重出演者“放肆”的活法,另一方面也強調孩子與父母之間無論何時都相互牽絆的深情。

為什麼觀察類節目能有這麼大的感染力?有別於科教片或者公益片的說教感,觀察類節目通過真實展現那些有影響力的明星的日常生活,與觀眾的日常生活形成了參照,就像是一條紐帶,讓明星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被拉近,在同理心的作用下,觀眾自然也更容易被打動,甚至從中得到力量。

結語

沒有過分的環節、遊戲設定,也沒有誇張的劇情轉折,當我們在看觀察類節目的時候,我們在看什麼?新鮮感、認同感、陪伴感——每一個“接地氣”的生活場面就像是一面鏡子,每一位觀眾都在節目裡看到了自己,或者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