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在學生會的任職經歷,剖析學生會官威巨大的原因

以我在學生會的任職經歷,剖析學生會官威巨大的原因

袁部長的官威嚇死人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幹部火了,一個學生會幹事詢問社聯副主席10月7號開不開會,袁姓部長斥責“楊主席是你能@的嗎,請諸位幹事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馬屁拍的驚天響。

無獨有偶,同樣是四川一二本高校,學生會幹事叫錯了學生會副主席名字,被部長罰寫名字五十遍,並“不希望再見到類似事件。”

這幾個事件非常典型,在人們的印象中,大學生都是純真無暇朝氣蓬勃,但人們在社會在官場中見到的上下欺壓、阿諛奉承之風卻已然滲透到學校裡,而且,更加露骨和不堪。

有人說,這都是差學校發生的事情。

確實是,一個是二本,一個是專科,但也不能說好的學校就沒有這種現象,中山大學日前就出臺一份名單,新入會的近百學生幹事掛著副部長級、正部長級公示出來,把社會官場一套學的逼真無比。

這種對於權威對於官威的追求把學生工作中的混亂不堪全然展現出來。為什麼會這樣,10年前這種現象還不明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厲害?

本人畢業於一個985高校,曾任學生會外聯部部長。我想從我自身經歷剖析這種風氣氾濫的原因。鄙人認為,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會財政不獨立以及學生工作與考評獎學金的掛鉤,是導致學生會組織的墮落的三大原因。

01 社會影響

社會是大學學生會組織不良風氣產生的根本土壤。

很少有群體像大學生一樣,從高中到大學經歷人生和眼界的巨大變化。高中時一心只讀聖賢書,不瞭解社會運轉的方式,對於走上社會有種額外的渴望;上大學後,突然有了空餘時間、空餘精力,也充滿了模仿社會人的慾望,而加入學生會是大學生了解社會運轉的重要窗口。

但目前社會,並未給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我任外聯部長的時候,一大工作是為學生會活動拉活動經費,免不了接觸社會人士和團體。

大二學生會組織全校辯論會,副主席帶我們外聯部去外面一個公司商談贊助事宜,生動地給我們上了一課。

這個公司的老總平民出身,靠自己辛苦打拼有了目前地位和財富,為人比較傲氣。本來我們約好當天下午3點見面,到了他們公司,漂亮的前臺小姐攔住我們:“X總正在見一個重要客人,請你們稍等。”到了四點半都沒有見到人,我們副主席想給公司老總打電話,前臺小姐一臉不耐煩:“你們急什麼,裡面客人都是大官,時間不比你們寶貴?”

最終也沒有見到那個老總,只能改天再去。回來的路上一個幹事不住抱怨怎麼這樣放人鴿子,副主席人比較好,勸我們“社會就這樣,你沒權勢沒人在乎你。”

不可避免的,這種風氣就這樣傳遞到學生會之中,尤其是很多剛入學的學生以“社會成功人士”為榜樣,好的學不到,這些官架子、拍馬屁的表面功夫是最容易學習的。

雖然大學號稱象牙塔,但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大部分人並不能免受影響。

02 財政不獨立

當然,如果說社會什麼樣大學就什麼樣過於絕對了,畢竟大學的一大目的就是培養新一代的社會接班人。

如果新培養的學生跟以前的社會人完全一樣,那就說明我們大學教育是失敗的。總體來看,中國大學的環境還是要比社會純潔很多。

而在純潔的大學裡卻出現了比社會官僚風氣更為嚴重的學生會,這就說明肯定是這個組織出現了問題。

在我看來,學生會的第一大問題是財政不獨立。

我國大學的學生會不是獨立自主的學生自治組織,而是是學校團委的下屬組織,學生會經費完全掌握在校團委手裡,準確的說是團委書記一個人手裡,組織活動必須經過團委批准,這就必然導致學生會成為一個“唯上”的團體。

我在學生會時,學生會主席是我老鄉兼師兄,負責與校團委書記聯絡要經費。每次組織活動開會,主席發言的最後一句肯定是:“這個活動一定要讓校團委書記XX老師滿意,否則他不會批給我們經費。”

不幸的是,學校團委及管理人員不是純真的大學生,他們是專職的行政人員,而且都是帶有行政級別的官員,相比於搞學術的老師,官僚氣息濃厚的多。可以說,這些專職行政人員是大學裡風氣最不好的一群人。

學生會幹部每個季度都要與校團委開會,流程統一:都是校團委書記講話、副書記指示,然後學生會主席講話,沒有其他人什麼事。

這種會開多了就形成傳統,導致學生會各部門開會也是一樣的風格,部長講話,副部長指示,幹事沒有說話的餘地,跟官場一模一樣。

財政不獨立的另一個後果是學生會組織的低姿態。為了讓校團委滿意,主要是校團委書記本人滿意,學生會主席、副主席不得不低三下四阿諛奉承。我曾參加過幾次學生會幹部與校團委的飯局,從主席開始,所有人都要依次敬團委書記酒,他喝半個,我們喝一個,還要一口一個“X書記好”“請X書記提攜”等敬語,卑微到地底下。

另外,學生活動經費掌握在校團委管理人員和學生會主席團手裡,也容易導致腐敗。

這不是危言聳聽,我見過一個副主席把他平常吃飯的票據當做活動經費報銷,更有甚者,有別校的學生會主席在購買活動用品時,拿了上萬塊回扣,還洋洋得意向別人炫耀。但因為他們與學校團委書記關係好,其他人也沒什麼辦法,甚至大家還都羨慕不已。

如果想讓學生會成員具有獨立自主的人格,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會成為獨立自主的學生自治團體,所有經費由學生會自己保管和管理,切斷與上級尤其是學校裡官員的聯繫。

但目前看來,在大學都無法“去行政化”的情況下,學生會要想獨立,任重道遠。

以我在學生會的任職經歷,剖析學生會官威巨大的原因

03 與學分積掛鉤

學生會組織成員的不良風氣相比普通大學生嚴重得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活動與學分積掛鉤,與獎學金掛鉤,與保研資格掛鉤。

我們經常聽到這種消息:

  • 某某學習成績不好,經常曠課,但因為學生活動參加的多,年底測評加分多,成功獲得獎學金,而那些好好學習的人卻落在後面。
  • 助學金評選黑幕重重,經常有人憑自己學生會幹部的身份,與團委或輔導員暗箱操作,拿著iphone領貧困學生助學金,而那些真正家貧的人卻拿不到。
  • 保研資格戰更是如此,按理說研究生資格應該是學術優先,但學生會主席副主席身份可加十分、二十分,很多學渣學分積低的不行,就是因為學生會幹部加分,佔據了不該有的保研名額。

這些政策導致兩個學生會‘腐敗’的兩大原因:吸引學生“渣滓”進入學生會;參加學生會目的不純。

第一,在參加學生會組織可以帶來優惠的前提下,很多學習不上進的“壞學生”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們知道自己學習拼不過那些好學生,於是想盡辦法加入學生會混加分。

相比於有志於學術和未來就業的上進學生,這些不上進的學生可以把更多精力用於學生活動中,於是劣幣驅除良幣,壞學生佔據學生會幹部,而好學生參加活動少,到了大二大三就紛紛退出了。

以我為例,我是學習比較努力的學生,當年我在學生會里當了半年的外聯部部長,後來忙考研出國,實在沒精力,就辭了學生會職位,改由部裡另一個學生接任,那個學生其實不錯,就是學習不努力,掛科嚴重。

這就造成了一個戲謔的現象:本應該是學生領導者的學生會,其成員都是不學習的學生,素質不高,而好學生越來越不屑於參加這類活動。

人員素質降低必然導致亂象橫生,官僚風氣不過是這種素質下降的表面體現。

第二,很多人參加學生會,不是為了服務學生,只是為了往上爬當學生幹部,從而可以在獎學金評選或者保研資格中獲得加分。

為了往上爬,難免會有一些阿諛奉承的手段,想必袁部長那麼急切的拍楊副主席的馬屁就是因為楊副主席可以提拔他。

學生會成員本來素質就難以保證,加上動機不純,兩者互相影響,讓學生會成為一個散發腐臭味道的組織。

要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可以完全取消學生會的加分。

剛上大學的學生都是精力充沛的人,本身就有積極參與學生管理的意識。如果沒有名利誘惑,那些真正想為學生服務或者單純想鍛鍊自己能力的人還是會加入學生會。而那些一心想撈好處的學生會自動退出,從而提高學生會成員的純度與素質。

不過,學生活動加分制度本身就是為了學生會好控制,在目前的中國大學很難改革。

以我在學生會的任職經歷,剖析學生會官威巨大的原因

不知道倡議有沒有用

04 總結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學生會不良風氣的成因為社會風氣影響、財政不獨立、學生活動加分制度,三者互相影響使學生會組織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現在就有一些企業明確提出不要當過學生幹部的人,這也是那些加入學生會一心想拿好處的人給自己帶來的惡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