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中氣象條件對軍隊戰鬥力有著重要影響

軍事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進行的,戰場的自然地理條件,特別是氣象條件對作戰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現代戰爭呈現立體戰、合同戰、總體戰,戰爭爆發的突然性增大,軍隊機動靈敏,戰場情況變化急劇,電子對抗異常激烈,戰爭的破壞、消耗空前嚴重,作戰方式新穎多樣,組織指揮複雜、困難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如何處理好軍事活動與氣象條件的關係是當今軍事研究中的課題之一。

衡量軍隊強弱的標準是戰鬥力。構成戰鬥力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人的因素,另一個是武器(包括裝備以及物資保障)的因素。要處理好軍事與氣象的關係,正確運用氣象條件,達到提高戰鬥力完成軍事任務的目的。

氣象對人的生存能力和戰鬥活動的影響

自然界的威脅甚至比來自敵人的威脅更持久、更嚴重。敵人一次猛烈的火力突擊,只能在一定時間內使對方某一部隊造成一定的傷亡,然而遇上一種惡劣的氣象條件,如嚴寒、酷暑、冰雹、颱風等,可能使全軍上上下下同時受到威脅,甚至導致全軍覆沒。例如:1812年,拿破崙率60萬大軍進攻俄國,攻佔莫斯科後,因寒冬降溫,法軍飢寒交加,並遭到俄軍反擊,死傷約55萬人之多,最後,敗回巴黎。有人估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因嚴寒傷亡的人數均達百萬人。據各國部隊統計的數字看,冬季作戰凍傷與戰場傷亡的比例幾乎為一比一,成為嚴重危害戰鬥力的禍害。

現代戰爭中氣象條件對軍隊戰鬥力有著重要影響

異常的氣象因素能導致人體生理活動失調,產生疾病;一定的氣象條件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劇烈的冷暖變化可直接誘發某些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在強烈的日射或高溫的日子裡,還可能使戰鬥人員發生中暑、熱痙攣等病症。

正常的人對已適應的氣象條件不會感到不適,也不會造成對戰鬥活動的限制和干擾。但是惡劣的氣象條件有時能給人的活動帶來巨大的困難。每逢雨季來臨,暴雨或連續性降水天氣往往會造成山洪暴發、江河氾濫、道路泥濘、橋樑沖毀,這一切都會給部隊的快速機動造成很大的困難;積雪同樣會給人的徒步行進造成困難,積雪深度為15至20釐米時,徒步行走不便,雪深達40釐米以上時,人員沒有輔助工具就不能行走,這必將影響部隊的行動。

氣象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用以製造武器裝備的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明顯地受到高溫和嚴寒的影響。如在嚴寒大氣中,金屬變脆,各種武器零件斷裂現象增多。

現代戰爭中氣象條件對軍隊戰鬥力有著重要影響

武器的使用也要受氣象條件的制約。武器都是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使用的,特別是對飛機、艦船、精確制導等武器設備的使用,氣象條件更為重要。經過多次實驗和經驗的總結,得出了飛機在風、雲、雷、雨等天氣現象下起降、飛行的最低氣象條件,低於最低氣象條件,極可能造成事故。氣象條件對武器裝備使用的限制,將削弱武器的作用,降低戰鬥力。

現代局部戰爭經驗表明,現代化武器系統的使用,遇到了一些新的氣象問題。即使過去受氣象條件制約較少的步兵,如今由於大量使用反坦克導彈、武裝直升機以及某些新技術裝備,也同樣受到了氣象條件的制約。所以必須重視氣象對武器的影響。

從戰鬥力的角度來看,善於選擇和利用能夠多發揮人和武器的最大威力的氣象條件,對於爭取作戰勝利是至關重要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氣象是戰鬥力的“倍增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