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電閃我當看不見

陽光一定會出現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雷電是伴有閃電和雷鳴的放電現象

壯觀而又有點令人生畏

雷電一般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

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

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捲風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雷電是怎麼形成的?

雷電產生的原因

雷電是發生在大氣層中大氣或雲塊在氣流作用下產生異性電荷的積累使某處空氣被擊穿,電荷中和產生強烈的聲、光、電併發的一種物理現象,通常是指帶電的雲層對大地之間、雲層與雲層之間、雲層內部的放電現象。這個放電的過程會產生強烈的閃電和巨大的聲響,即人們常說的“電閃雷鳴”。

雷電的分類

我們根據生活常識和結合有關資料,發現雷的種類主要有四種:直擊雷、球雷、感應雷和雷電侵入波。

直擊雷:是雷電與地面、樹木、鐵塔或其它建築物等直接放電形成的。這雷擊的能量很大,雷擊後一般會留下燒焦、坑洞,突出部分削掉等痕跡。

球雷:是一種紫色或灰紫色的滾動雷,它能沿地面滾動或空中飄動,能從門窗、煙囪等孔洞縫隙竄入室內,遇到人體或物體容易發生爆炸。

感應雷:是指感應過壓。雷擊於電線或電氣設備附近時,由於靜電和電磁感應將在電線或電氣設備上形成過電壓。沒聽到雷聲,並不意味著沒有雷擊。

雷電侵入波:是雷電發生時,雷電流經架空電線或空中金屬管道等金屬體產生衝擊電壓,衝擊電壓又隨金屬體的走向而迅速擴散,以致造成危害。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雷電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雷電電流平均約為20 000A(甚至更大),雷電電壓大約是10的10次方伏(人體安全電壓為36伏),一次雷電的時候大約為千分之一秒,平均一次雷電發出的功率達200億千瓦(一般電飯鍋的功率低於1000瓦)。

我國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三峽水電站,電站的裝機總容量為1820萬千瓦,只有一次雷電功率的千分之一。

當然雷電的電功率雖然很大,但由於放電時間短,所以閃電電流的電功並不算大,一次約為5555度。

全世界每秒就有100次以上的雷電現象,一年裡雷電釋放的總電能餘約為17.5億千度。

如何預防雷電對人體的傷害?

雷電傷人的四種方式

雷電對人的傷害方式,歸納起來有四種形式,即:直接雷擊、接觸電壓、旁側閃擊和跨步電壓。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直接雷擊:在雷電現象發生時,閃電直接襲擊到人體,因為人是一個很好的導體,高達幾萬到十幾萬安培的雷電電流,由人的頭頂部一直通過人體到兩腳,流入到大地。人因遭到雷擊而受傷,嚴重的甚至死亡。

接觸電壓:當雷電電流通過高大的物體,如高的建築物、樹木、金屬構築物等洩放下來時,強大的雷電電流,會在高大導體上產生高達幾萬到幾十萬伏的電壓。人不小心觸摸到這些物體時,受到這種觸摸電壓的襲擊,發生觸電事故。

旁側閃擊:當雷電擊中一個物體時,強大的雷電電流,通過物體洩放到大地。一般情況下,電流是最容易通過電阻小的通道穿流的。人體的電阻很小,如果人就在這雷擊中的物體附近,雷電電流就會在人頭頂高度附近,將空氣擊穿,再經過人體洩放下來,使人遭受襲擊。

跨步電壓:當雷電從雲中洩放到大地時,就會產生一個電位場。電位的分佈是越靠近地面雷擊點的地方電位越高,遠離雷擊點的電位就低。如果在雷擊時,人的兩腳站的地點電位不同,這種電位差在人的兩腳間就產生電壓,也就有電流通過人的下肢。兩腿之間的距離越大,跨步電壓也就越大。

室外防雷的措施

在雷電發生時,我們應儘量不要到室外活動,大多數雷擊死亡的事故都發生在戶外。所以在遇到烏雲密佈,狂風暴雨即將來臨時,大家要儘快躲到室內。如果躲避不及,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氣時,提醒大家可以採取以上幾種防護措施。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室內防雷的措施

雷電來臨時,躲到室內是比較安全的,但這也只是相對室外而言。在室內除了會遭受球形雷侵襲外,雷擊電磁脈衝也會通過引入室內的電源線、信號線、無線天線的饋線等通道,進入到室內。所以在室內如果不注意採取措施,也可能遭受雷電的襲擊。下面介紹幾種室內防止雷電災害的措施。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你一定要了解的雷電小知識

人被擊傷後的應急措施

當人被雷電電流擊傷後,如不能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將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人被雷擊中後,他的身上是不帶電的,因為雷電電流擊中人後已經通過人體洩放到大地,所以接觸受傷者進行搶救是沒有危險的。受傷者被雷電的電火花燒傷只是表面現象,最危險的是對心臟和呼吸系統的傷害。通常被雷擊中的受傷者,常常會發生心臟停跳、呼吸停止,這實際上是一種雷電“假死”的現象。要立即組織現場搶救,將受傷者平躺在地,進行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同時要做心外按摩。如果不及時搶救,受傷者就會因缺氧死亡。另外,要立即呼叫急救中心,由專業人員對受傷者進行有效的處置和搶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