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遭遇阿里京東狙擊 王衛身家跌300億


身家一度趕超馬化騰的順豐控股創始人王衛,今年遭遇了財富大滑坡。10月10日發佈的2018年胡潤中國百富榜顯示,順豐王衛的財富為1200億,比去年的1500億縮水了20%。

2017年2月24日,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在深交所敲鐘上市,隨後一連拉出4個漲停,最高攀升至73.48元,王衛的身家則在2月28日達到了262億美元,超過了騰訊的馬化騰。隨後更在3月1日的盤中短暫達到289億美元,距中國首富的寶座僅一步之遙。

順豐遭遇阿里京東狙擊 王衛身家跌300億

不過,順豐的好運很快就用完了,最近一年,順豐股價一路呈“自由落體式”下跌,累計下挫近30%,截止10月10日下午收盤,市值僅1800億左右。

在經營業務層面,順豐亦陷入被巨頭圍剿,轉型失利的痛苦泥潭中。儘管是物流界的霸主,但順豐的日子並不好過,其最核心的快遞物流業務正遭遇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包抄,後面還有“四通一達”的追趕,欲擺脫單一業務路徑、走多元化的電商業務更是屢戰屢敗,目前已虧損超16億元,仍無起色。而這一虧損業務的持續投入必然侵蝕順豐的利潤。

順豐的潛在風險還有王衛無法印證的婚姻狀況,畢竟,上市公司實際控股股東的婚姻狀況,是影響上市公司股價走勢、未來經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旦發生婚變,其股權必然發生動盪,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及業務。

1、 快遞遭阿里京東包抄,電商屢戰屢敗鉅虧16億

在快遞業,順豐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儘管它的營收、淨利足以“吊打”四通一達,但市場佔有率卻不是第一,且有逐年下滑之勢。

2018 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425.04 億元,同比增長32.16%;歸屬淨利潤22.34 億元,同比增長18.59%。不過,由於重貨、冷運等新業務尚未實現盈利,成本端漲幅高於收入端,上半年公司整體毛利率18.9%,較去年同期下降2.3%;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達到20.1%,較去年同期下降2.1%。

此外,從2014年以來,順豐快遞的市場份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與“四通一達”逐步侵蝕不無關係。

順豐對低端市場的放棄,在充分享受到時效件市場的高額利潤的同時,也錯失了國內電商的發展紅利。2017年順豐快遞業務量增速為18.29%,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同時由於時效件增速低於電商快件,導致了順豐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

順豐遭遇阿里京東狙擊 王衛身家跌300億

順豐、韻達等市場份額

京東和菜鳥的不斷介入,也使得順豐的市場份額受到一定擠壓。

2018年初,京東物流重點針對B端客戶開放。2018年9月,京東物流在北上廣三地開始試水C端快遞市場散客件。而從京東物流提供的產品時效和價格來看,京東迚軍時效市場直指順豐。其價格雖然高於四通一達,但低於順豐。

京東物流依託京東商城在物流領域深耕多年,品牌效應明顯,物流網絡發達。而由於京東商城強大的流量依託,京東物流有著得天獨厚的客戶優勢。

電商霸主阿里更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8年5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表示,將投入上千億元,如果一千億不夠,那就再投資幾千億。要將佔GDP15%的社會化物流成本降到5%以內。而在兩年前,時任菜鳥網絡CEO童文紅已首次提出。

菜鳥雖然起步晚,但其有著低成本高擴張的物流平臺模式。

今年5月,阿里巴巴及菜鳥網絡宣佈向中通快遞戰略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雙方將在倉儲、物流等領域進一步合作。2017年中通的市場份額佔比約15.5%,在通達系和順豐中位居行業第一。在香港國際機場,菜鳥與中國航空、圓通速遞正投資約15億美元建設世界一流的數字物流中心。

阿里巴巴2019財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菜鳥網絡營收為33.27億元,相比上一季度28.52億元的營收,增加4.75億元。此前據《財經》雜誌報道,阿里巴巴2018財年一季報披露,菜鳥網絡日均協助投遞包裹5500萬個。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7年二季度中國快遞業務量日均保持1.08億件——基於菜鳥網絡的快遞業務擁有佔全國快遞業務量的五成以上。

在菜鳥、京東物流的圍剿,以及四通一達等快遞公司的追趕下,順豐未來市場份額恐怕不會太樂觀。

2018年上半年,順豐主營業務中速運物流收入佔比99.32%。可以說順豐是極度依賴快遞收入的企業,一旦時效快遞市場份額被侵蝕,必然導致其市場份額下降。

或許是意識到危機,順豐在2010年便開始試水多元化,包括電商金融等。順豐優選屬於“順豐商業事業群”的核心項目,但順豐優選自2012年上線以來,換了7任CEO。財報顯示,僅這一個零售業務,順豐在2015至2017年間的虧損已經達到16億元。

順豐優選多是售賣進口食品,價格較高。而同類型的國內水果,順豐優選價格要明顯比其他超市要貴。筆者曾對比順豐優選與華潤萬家等門店客流量,在華潤萬家客流量絡繹不絕的時候,順豐優選常常門可羅雀。

2018年5月,順豐優選網站在全世界排名第113640位,可以算是物流巨頭做了一個草根網站。電商領域除了阿里巴巴和京東,連排在第三位的唯品會都生存困難。拼多多的成功在於抓住了下沉人群,而順豐優選天然的認為電商和快遞一樣,只要拿下高端領域市場就可以像快遞一樣成為行業龍頭。它忽略了一件事情,人們願意多花幾塊錢選用順豐快遞,是因為其時效性。在工作中,選用效率高的順豐,帶有商業往來上的緊迫性。而人們在購物的時候,這種緊迫性並不一定是剛需。

為了讓業務更加多元化,順豐加快佈局跨境速遞、冷鏈、快運以及同城配送等。從盈利能力來看,四大新業務尤其是冷運、國際、同城配尚處於培育階段,毛利率較低的新業務佔比提升,使得順豐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20.9%下降至2018 上半年18.9%。

而能否在新業務穩住陣腳,已成為順豐控股關切的重點。

2、王衛婚姻狀況成謎,股權結構存隱憂

在順豐快遞業務遭遇巨頭包抄,試水電商屢屢失敗之際,眾多金融、法律界專家亦對它的股權架構表示擔憂:順豐控股大量的股份被鎖定,上市時其流通盤只佔總股本3.17%,股權質押風險極高。縱觀不少借殼上市案例,小殼裝入大資產的屢見不鮮。尤其是實際流通股比例低於總股本的10%,這樣的股權結構甚至能引發市場操縱。

規範類似問題,只能靠股權分佈,但這方面的制度卻存在巨大缺陷。按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社會公眾持股比例不得低於10%,否則面臨退市。但其中對社會公眾股的定義過於狹隘,使得股權分佈制度約束形同虛設。按上市規則,非公開發行對象只要不是上市公司董監高關聯人,且認購比例在10%以下,就認定為社會公眾股股東。順豐控股通過“曲線”的方式勉強滿足了監管要求,但存在一定的爭議。

不過,隨著當初的限售股解禁,截止2018年8月23日,順豐控股的流通股已增至11.19億股,佔總股本的25%,終於名正言順地符合監管規定。

但更大的危機可能在於順豐控股股權架構中更隱蔽和潛在的風險——控股自然人股東的婚變風險。招股書顯示,深圳明德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明德控股)是順豐控股的實際控股股東。天眼查資料顯示,明德控股僅有兩個自然人股東,分別是順豐快遞的創始人王衛先生以及副董事長林哲瑩。王衛持有明德控股99.9%的股份,而林哲瑩僅持有0.1%的股份。換言之,王衛是上市公司順豐控股的實際控制人。

不過,王衛的婚姻狀況如同他個人一樣,一直是個謎。商業江湖上一直充斥著王衛的各種傳說,但他很少接受正式的採訪,僅有的一些報道也未曾涉及他的個人生活,人們對他的認識非常有限。目前從公開資料及資產置換和收購的報告書中,沒有發現任何有關順豐控股實際控制人王衛目前的婚姻狀況,而這在國外的證券市場是不可想象的。

上市公司的風險,不僅來自經營、投資,還有諸多人際關係,處理不慎,會影響上市公司的股價、股份變動。根據美國資本市場的玩法,甚至一些“浪漫關係”、“緊密關係”、“曖昧關係”都被視作風險關係,往往一有失度,便會招致天價罰單。

儘管無法從公開渠道印證王衛的婚姻狀況,但網絡上有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稱他已婚並育有子女。那麼假設:如果王衛已婚,且沒有簽訂婚姻財產協議這種簡單的持股方式,還可能存在實際控制人婚變而帶來的風險。因為證監會認為,發行人實際控股股東個人婚姻訴訟可能會導致公司股權在較長時間內不穩定。

上市公司實際控股股東的婚姻狀況,是影響上市公司股價走勢、未來經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些離婚案可能會對公司的股權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造成巨大的影響。

而此前經典的案例便是,土豆網因創始人王微的離婚大戰,錯失最佳上市時機,最終導致被對手優酷網吞併。2016年,崑崙萬維董事長周亞輝離婚,其前妻李瓊分得了價值近70億人民幣的股票,創下了A股史上“最高分手費”的記錄。

2017年春節前,在A股上市的雲南最大中醫藥企業一心堂藥業大股東阮鴻獻離婚,導致公司股權結構變化及實際控制人變更,前妻分走價值20.2億人民幣的股票。

按照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如果雙方沒有特別約定,夫妻雙方婚後的投資、生產、經營收益歸雙方共同所有。換言之,儘管《收購報告書》沒有提到王衛的婚姻狀況,萬一發生婚變,其妻子在法律上完全有可能分走一半的股份。在這種情況下,王衛的持股狀況很可能會由絕對控股變成相對控股,公司的經營權就會發生鬆動,其妻子可能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事務享有知情權和決策權,公司股東大會的重大決策不可能繞開大股東作出。因此,萬一王衛個人將來發生婚變,這對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可能是嚴重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