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數字經濟再出發 以「第一城」打開未來無限想像之門

潮平岸闊的錢塘江見證歷史時刻。

昨天,一場事關杭州未來幾年發展的會議——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動員大會,在雲棲小鎮召開。

5年前的雲棲小鎮,還是一個傳統工業園區,而現在它已經集聚了1萬多名科技人才。上個月,這裡還接待了來自全球的近6萬名工程師,大家在此一同探討科技與未來。如同雲棲小鎮的“逆襲”,杭州數字經濟也正在以幾何式速度發展。據統計,目前數字經濟對杭州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全市上市企業中數字經濟領域企業佔據半壁江山,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老百姓獲得感大幅提升。

在杭州,以“數字”為基礎的新產業,走出一條漂亮的“上劃線”,形成了信息軟件、電子商務、雲計算大數據、數字內容等優勢產業,湧現了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等龍頭企業,孕育了雲棲小鎮、夢想小鎮、物聯網小鎮等特色小鎮,集聚了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等科研機構。這裡,平均每天誕生602個市場主體,舉辦10場以上創業活動。創新活力正在錢江兩岸競相迸發、充分湧流。

在杭州,“數字”正深刻變革各行各業。萬向、娃哈哈、吉利、西子、中策、恆逸等傳統骨幹企業,正在打造雲上工廠、智造樣板,超過7.4萬家“企業上雲”,以此驅動流程創新和業務創新,百年商業大街延安路等街區變身為“新零售大街”,山核桃、覆盆子、蓮子酒等農產品通過網絡從山間地頭銷往全球各地。

在杭州,“數字”也全面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超過95%的超市便利店,超過98%的出租車、5000餘輛公交車都支持移動支付,帶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全城,完成“吃、住、行、遊、購、娛”;下載一個“杭州辦事服務APP”,就能辦理出入境、公積金、社保等153項政務服務;“醫信付”讓全市近900萬持卡群體享受到“先診療後付費”。

東風起,一一風荷舉。如今,把數字經濟擺在“一號工程”的杭州,朝著更高目標邁進——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抉擇。正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所言:“第一城”是提供無限想象之城。而馬雲則說,我們都要學會做未來的杭州人。

這也是一次目標明確的實幹之旅。具體而言,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全市數字經濟要力爭實現“五項第一”,即數字經濟限上主營收入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增加值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全國第一、互聯網工程師人才淨流入率全國第一。

杭州信心源自何處?基礎如何築牢?優勢又怎樣發揮?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院長盧山等受邀作主旨演講,杭州城區、部門和企業代表作了典型發言。從他們的話語中,或許可以獲得啟示。

“我為杭州有這樣的遠見深感驕傲” 馬雲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 杭州人生活在一座未來之城。

* 未來,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而是可以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企業的天下。

* 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杭州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杭州要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杭州人,我為杭州有這樣的遠見深感驕傲。

很多城市因為基礎好反而錯過良機,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杭州必須用好今天的優勢。杭州不僅有大量優秀的互聯網企業,事實上,杭州人已經生活在一座未來之城。歐洲還在用現金,美國還在用信用卡,杭州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此外,杭州大部分政務已經實現了“最多跑一次”,甚至很多事情實現了一次都不用跑。但衡量一個城市的數字化水平,不是這個城市有多少數字企業,而是這個城市所有的企業、政府機構和服務行業是否能夠真正用好這些技術,為城市的發展做貢獻。

數字經濟一定要考慮數字化的實體經濟。未來,不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而是可以用好互聯網技術的企業的天下。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初級階段,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能源,在未來的10至20年內會衝擊行業各個方面,但同時也是改變和提升的機會。未來製造業必須走向智能化,必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結合,必須要學會擁抱互聯網。

可以說,阿里巴巴和杭州互相成就,杭州好了阿里巴巴才會好。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杭州的潛力遠遠沒有發揮出來,杭州能夠保持對創業創新這樣的尊重和理解,相信未來杭州會有一批“阿里巴巴”。以前人們提到杭州會想到西湖,未來一提到杭州,應該是一個數字化的城市,一個數字經濟為特色的參與全球競爭的城市。

數字第一城,不僅是指財富上和經濟上,也是指城市的文明程度、治理程度、安全程度。在杭州,只要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就可以不花錢借到充電寶和雨傘。並不是數字化就會變得冷淡,技術讓城市變得更加溫暖。這是個被數字化改變的時代,同時我們也改變著杭州。我們都要學會做未來的杭州人。

“用數字力量賦能,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盧山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院長

* 杭州攀登“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目標,需要克服不少難題。

* 要把數字經濟變成一個產業,有產出、有規模、有就業。

* 讓企業家成為創新的主帥,專家成為創新的主力,政府成為創新環境的主責。

數字經濟時代,是一個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將會崛起的時代。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是先行者、引領者。接下來,攀登“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目標,需要克服不少難題,比如,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如何解決好模式創新與核心技術創新的問題,如何平衡創業成本、人才生活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此外,也會面臨數字鴻溝、數字冷戰、數據霸權和數據安全等問題。杭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要在這些方面率先給出“杭州答案”。

杭州要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要用數字的力量賦能,把過去的不可能變為可能,不斷拓展邊界。為此,我提三點建議,一是優化行業的發展環境,引領產業的知識技術升級。要把數字經濟變成一個產業,有產出、有規模、有就業,都要用數字化的信息和知識去驅動;二是加快企業數字轉型,加速在技術佈局和資源的重構,搭建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等;三是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構建一個容錯和柔性的創新文化,讓企業家成為創新的主帥,專家成為創新的主力,政府成為創新環境的主責。

“插上數字化翅膀,製造業換道超車”

沈金榮 中策橡膠集團董事長

當前,製造業面臨生產組織方式的重大變革,數字經濟將為製造業的增長持續釋放新的動力。比如,中策橡膠已經在生產環節引入阿里雲的人工智能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目前,阿里雲已幫助中策橡膠提升混煉膠平均合格率3%-5%。可見,製造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將會實現製造業的換道超車。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物聯網企業

陳宗年 海康威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對杭州的企業家來說,是“機遇”和“責任”。海康威視正在積極佈局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產業,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助推數字經濟轉型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核心要素是技術領先、市場地位,以及規範管理經營,我們正從技術創新體系、產業佈局拓展,以及國企改革等方面,推動這些核心要素的實現。我們將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努力實現世界一流的物聯網企業戰略目標。

數據資源將成為杭州最重要的競爭力

王堅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數據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最重要的資源。杭州要做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需要挖掘出數據的價值。杭州在全國率先打造“城市大腦”,在挖掘數字價值方面,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探索。城市大腦交通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需要加快拓展治安防控城管、市場監管、醫療、平安、旅遊、環保,智能亞運領域的應用,最終實現在線城市治理的全覆蓋,讓數據資源來優化所有公共服務。杭州是一個把中國帶上“雲”的城市,數據資源將成為杭州城市最重要的競爭力。

為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奠定基礎

鄭榮新 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局長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作為杭州“城市大腦”的牽頭單位。接下來,我們將打通“一張網”,著力破除部門專網壁壘,實現數據資源的互聯互通。做大“一朵雲”,以政務云為主體,融合部門、區縣(市)計算資源,構建邏輯集中的“一朵雲”。建強“一大腦”,完成核心平臺建設,深化數據運算,支撐行業應用。匯聚“一個庫”,形成全市所有相關數據,為充分挖掘數據價值奠定基礎。

促進數字經濟與產城人的有機融合

佟桂莉 市委常委、蕭山區委書記

蕭山要把最優的區塊留給平臺,把更多的空間留給數字經濟,打造數字經濟生態、金融、人才和文化最優區,促進數字經濟與產城人的有機融合。在與產業融合上,推動汽車零部件、紡織、化纖等傳統優勢行業全面推廣智能製造,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在與城市融合上,加強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深化交通小腦建設,啟動城市大腦建設,加快將各行業、各領域的信息數據互聯共享,努力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全國樣板;在與人的融合上,著力在政務服務、醫療、教育、旅遊等領域,深入推進數字化應用,讓群眾共享數字化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