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数字经济再出发 以“第一城”打开未来无限想象之门

潮平岸阔的钱塘江见证历史时刻。

昨天,一场事关杭州未来几年发展的会议——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在云栖小镇召开。

5年前的云栖小镇,还是一个传统工业园区,而现在它已经集聚了1万多名科技人才。上个月,这里还接待了来自全球的近6万名工程师,大家在此一同探讨科技与未来。如同云栖小镇的“逆袭”,杭州数字经济也正在以几何式速度发展。据统计,目前数字经济对杭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全市上市企业中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老百姓获得感大幅提升。

在杭州,以“数字”为基础的新产业,走出一条漂亮的“上划线”,形成了信息软件、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内容等优势产业,涌现了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孕育了云栖小镇、梦想小镇、物联网小镇等特色小镇,集聚了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科研机构。这里,平均每天诞生602个市场主体,举办10场以上创业活动。创新活力正在钱江两岸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在杭州,“数字”正深刻变革各行各业。万向、娃哈哈、吉利、西子、中策、恒逸等传统骨干企业,正在打造云上工厂、智造样板,超过7.4万家“企业上云”,以此驱动流程创新和业务创新,百年商业大街延安路等街区变身为“新零售大街”,山核桃、覆盆子、莲子酒等农产品通过网络从山间地头销往全球各地。

在杭州,“数字”也全面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超过98%的出租车、5000余辆公交车都支持移动支付,带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全城,完成“吃、住、行、游、购、娱”;下载一个“杭州办事服务APP”,就能办理出入境、公积金、社保等153项政务服务;“医信付”让全市近900万持卡群体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

东风起,一一风荷举。如今,把数字经济摆在“一号工程”的杭州,朝着更高目标迈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抉择。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所言:“第一城”是提供无限想象之城。而马云则说,我们都要学会做未来的杭州人。

这也是一次目标明确的实干之旅。具体而言,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全市数字经济要力争实现“五项第一”,即数字经济限上主营收入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增加值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国第一、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

杭州信心源自何处?基础如何筑牢?优势又怎样发挥?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院长卢山等受邀作主旨演讲,杭州城区、部门和企业代表作了典型发言。从他们的话语中,或许可以获得启示。

“我为杭州有这样的远见深感骄傲” 马云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 杭州人生活在一座未来之城。

* 未来,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而是可以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的天下。

* 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杭州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我为杭州有这样的远见深感骄傲。

很多城市因为基础好反而错过良机,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杭州必须用好今天的优势。杭州不仅有大量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事实上,杭州人已经生活在一座未来之城。欧洲还在用现金,美国还在用信用卡,杭州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此外,杭州大部分政务已经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甚至很多事情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但衡量一个城市的数字化水平,不是这个城市有多少数字企业,而是这个城市所有的企业、政府机构和服务行业是否能够真正用好这些技术,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

数字经济一定要考虑数字化的实体经济。未来,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天下,而是可以用好互联网技术的企业的天下。电子商务只是数字经济的初级阶段,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在未来的10至20年内会冲击行业各个方面,但同时也是改变和提升的机会。未来制造业必须走向智能化,必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结合,必须要学会拥抱互联网。

可以说,阿里巴巴和杭州互相成就,杭州好了阿里巴巴才会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杭州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杭州能够保持对创业创新这样的尊重和理解,相信未来杭州会有一批“阿里巴巴”。以前人们提到杭州会想到西湖,未来一提到杭州,应该是一个数字化的城市,一个数字经济为特色的参与全球竞争的城市。

数字第一城,不仅是指财富上和经济上,也是指城市的文明程度、治理程度、安全程度。在杭州,只要芝麻信用600分以上,就可以不花钱借到充电宝和雨伞。并不是数字化就会变得冷淡,技术让城市变得更加温暖。这是个被数字化改变的时代,同时我们也改变着杭州。我们都要学会做未来的杭州人。

“用数字力量赋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卢山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院长

* 杭州攀登“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需要克服不少难题。

* 要把数字经济变成一个产业,有产出、有规模、有就业。

* 让企业家成为创新的主帅,专家成为创新的主力,政府成为创新环境的主责。

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将会崛起的时代。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是先行者、引领者。接下来,攀登“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需要克服不少难题,比如,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好模式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的问题,如何平衡创业成本、人才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此外,也会面临数字鸿沟、数字冷战、数据霸权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要在这些方面率先给出“杭州答案”。

杭州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要用数字的力量赋能,把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不断拓展边界。为此,我提三点建议,一是优化行业的发展环境,引领产业的知识技术升级。要把数字经济变成一个产业,有产出、有规模、有就业,都要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去驱动;二是加快企业数字转型,加速在技术布局和资源的重构,搭建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三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一个容错和柔性的创新文化,让企业家成为创新的主帅,专家成为创新的主力,政府成为创新环境的主责。

“插上数字化翅膀,制造业换道超车”

沈金荣 中策橡胶集团董事长

当前,制造业面临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数字经济将为制造业的增长持续释放新的动力。比如,中策橡胶已经在生产环节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时间内处理分析每一块橡胶的出身,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极大地稳定了混炼胶性能。目前,阿里云已帮助中策橡胶提升混炼胶平均合格率3%-5%。可见,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将会实现制造业的换道超车。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物联网企业

陈宗年 海康威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对杭州的企业家来说,是“机遇”和“责任”。海康威视正在积极布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产业,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助推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要素是技术领先、市场地位,以及规范管理经营,我们正从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布局拓展,以及国企改革等方面,推动这些核心要素的实现。我们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努力实现世界一流的物联网企业战略目标。

数据资源将成为杭州最重要的竞争力

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数据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最重要的资源。杭州要做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需要挖掘出数据的价值。杭州在全国率先打造“城市大脑”,在挖掘数字价值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城市大脑交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需要加快拓展治安防控城管、市场监管、医疗、平安、旅游、环保,智能亚运领域的应用,最终实现在线城市治理的全覆盖,让数据资源来优化所有公共服务。杭州是一个把中国带上“云”的城市,数据资源将成为杭州城市最重要的竞争力。

为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奠定基础

郑荣新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

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作为杭州“城市大脑”的牵头单位。接下来,我们将打通“一张网”,着力破除部门专网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做大“一朵云”,以政务云为主体,融合部门、区县(市)计算资源,构建逻辑集中的“一朵云”。建强“一大脑”,完成核心平台建设,深化数据运算,支撑行业应用。汇聚“一个库”,形成全市所有相关数据,为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奠定基础。

促进数字经济与产城人的有机融合

佟桂莉 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

萧山要把最优的区块留给平台,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生态、金融、人才和文化最优区,促进数字经济与产城人的有机融合。在与产业融合上,推动汽车零部件、纺织、化纤等传统优势行业全面推广智能制造,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与城市融合上,加强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深化交通小脑建设,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将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数据互联共享,努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全国样板;在与人的融合上,着力在政务服务、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入推进数字化应用,让群众共享数字化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