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一帶一路」下中國港口國際化之路

港口物流:“一帶一路”下中國港口國際化之路

近日,由拖輪船長、輪機長等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的天津港集團援瓜達爾港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對瓜達爾港所有拖輪、引航船舶等設施進行系統檢測並對瓜達爾港國際碼頭公司的巴基斯坦員工進行為期兩週的專業培訓。瓜達爾港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位於俾路支省西南部,是“中巴經濟走廊”的旗艦項目和“一帶一路”的重要示範項目。這是中國港口企業從單一投資海外港口,到輸出管理、技術、人才,融入當地發展,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舉措。

今年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五週年,五年間,中國港口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化國際合作,在國際大舞臺上展示自身實力,也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去成熟的運營經驗,中國港口企業的國際化之路越走越順暢。

中國港口有了更廣闊的世界舞臺

港口,是具有水陸聯運設備和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也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更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載體。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通互聯互通取得多項成果。海運方面,與3個國家簽署了海運協定,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總數達38個,覆蓋沿線47個國家。目前我國港口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600多個主要港口建立航線聯繫,海運互聯互通指數保持全球第一,海運服務已覆蓋“一帶一路”所有沿海國家。

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運輸需求增速放緩,傳統港口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吞吐量增速減緩的形勢下,中國港口企業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了更為穩定的發展。據統計,中國企業已參與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斯里蘭卡漢班託塔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34個國家42個港口的建設經營。“我們還將繼續加強海運民航合作,推動與沿線國家的海空立體聯通;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助力交通運輸企業‘走出去’,加快推進‘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聯度越來越密切,中國的開放進程進一步加快,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港口企業,‘走出去’是必然選擇。”經濟學家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港口發展的紅利,也帶動當地就業,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人民帶去實實在在的好處。

“走出去”步伐紮實穩健

近年來,更多的國內港口企業啟動國際化戰略,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投資佈局。

今年3月6日,青島港與西班牙穆爾西亞自治區卡塔赫納港簽約建立友好港關係。至此,青島港建立的友好港已達22個。隨著一個又一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青島港的“朋友圈”沿著“一帶一路”持續落子佈局,不斷延展,已橫跨亞、歐、非、美等各大洲:南有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馬來西亞關丹港、巴生港等;西有埃及塞得港、吉布提吉布提港、德國漢堡港等;北有法國佈雷斯特港、土耳其馬普特港等,構築著聯通世界的大格局,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布點佈局。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簡稱“上港集團”)有限公司繼2010年投資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公司,成為該碼頭第二大股東後,又在2015年獲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碼頭25年的特許經營權。其中,澤布呂赫港是亞歐航線的末端,為絲綢之路歐洲端的出海口,處於西歐、北歐航運體系的樞紐位置。海法新港則輻射整個中東和東歐地區,全部建成後碼頭設計年吞吐量186萬標準箱,至少能佔到以色列全國集裝箱吞吐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截至目前,澤布呂赫碼頭碼頭已持續經營了8年,對上海港這幾年的發展有很大作用。”上港集團投資發展部總經理周嶠表示,上港集團由此加深了和亞歐航線船公司的戰略聯繫,並和世界其他碼頭運營商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機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周嶠透露,海法新港項目預計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開始開工建造,預計2020年下半年可提早開展運營。

全球最大港口運營商之一的招商局集團,也在“一帶一路”沿線積極佈局:以1.85億美元收購吉布提港口23.5%的股份;與斯里蘭卡國家港務局合作建設科倫坡港南集裝箱碼頭(CICT),作為南亞地區目前唯一的深水中轉碼頭,該碼頭是迄今斯里蘭卡已投入運營的最大外商投資項目。目前,招商局集團境外實體機構193家,分佈於六大洲44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大陸在內)擁有53個港口,已經形成了遍佈於東南亞、南亞、非洲、歐洲等地的港口、物流、金融及產業園區網絡,大都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點位。截至2017年底,招商局集團境外企業總資產7240億元人民幣,境外營業總收入達583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達34億元人民幣,海外業務已經成為招商局重要的利潤增長點。

與此同時,更多的國內港口企業也紛紛啟動國際化戰略,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收購馬來西亞關丹港40%股份,擁有60年特許經營權。河北港口集團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正式註冊成立印尼秦海港口有限公司,推動印尼佔碑鋼鐵工業園綜合性國際港口項目。寧波舟山港與“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港口締結友好港,開闢航線近90條,年集裝箱運量超1000萬標準箱,已成為東南亞國家輸往日韓、北美等地國際貿易貨源的樞紐……

對外合作呈現多元化

“中國企業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建設,一般分為港口承建和碼頭運營兩大類,前期碼頭投資主體以港口承建企業為主,中國本土碼頭運營企業近幾年才開始探索‘走出去’,其主要以輸出碼頭運營技術和碼頭運營管理經驗、取得碼頭經營權為主。”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謝文卿表示,國內港口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碼頭運營、管理、技術、服務經驗,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到碼頭的實際運營當中,管好用好這些海外資源。

今年2月24日,青港國際和中遠海港口簽約成立海路國際港口運營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世界一流的碼頭運營管理平臺。在此之前,青島港已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全球碼頭管理經驗:與中石油合作,為國家規劃的“海上絲綢之路”15個港口之一的緬甸皎漂港提供運營管理服務,創造了中國沿海港口第一個向海外輸出管理的經典案例;與馬士基碼頭公司合作,共同運營管理意大利瓦多利古雷港集裝箱碼頭和冷藏碼頭,實現了青島港歷史上首次資本海外輸出;與中遠海運港口合作,運營管理阿聯酋阿布扎比碼頭,併成立了全球化碼頭運營管理平臺—海路國際管理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僅僅建造一個港口,還會投資毗連的自由貿易(特別)經濟區和一些其他的發展項目。與中國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獲得一套完整的發展規劃。記者瞭解到,招商局集團依託海外港口網絡,推動“前港、中區、後城”綜合開發模式(以下簡稱“PPC模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即以港口為龍頭和切入點,以臨港的產業園區為核心和主要載體,通過硬環境與軟環境的打造,發展適合東道國資源稟賦的相關產業,然後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後方的城市建設,推動項目在東道國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PPC模式不僅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經濟發展,而且可以為中國的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務平臺,通過一攬子的解決方案,幫助眾多的中小企業走出去。

港口給城市帶來了繁榮,並改變著一國的經濟面貌,有效支撐著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港口“走出去”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中國港口發展的紅利,也將惠及“一帶一路”沿線更多國家和人民。

來自:中國水運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