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索飛有脫貧記

馬索飛有是臨夏縣掌子溝鄉達沙村七社村民,全家7口人,其中勞動力4個,耕地1.5畝。馬索飛有曾打過零工、幹過泥瓦工,但仍然沒有改變貧困的狀況,他家是全村典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儘管如此,他人窮志不窮,始終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創業精神。

在鄉、村兩級黨組織的關心和支持下,他積極參加農業部門組織的農業科技培訓班,認真學習農業科學技術,到外地參觀學習,迅速轉變發展觀念,立足本村高寒陰溼氣候條件,選定發展當歸種植特色產業,成為掌子溝鄉產業脫貧致富的典型。

2013年,達沙村“兩委”在論證引進推廣當歸種植時,選定馬索飛有為重點幫扶對象和致富帶頭人,多次給他講解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鼓勵他樹立信心,絕不能等靠要。縣、鄉、村和幫扶部門為他鼓勁、打氣,並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2014年,他流轉本社群眾土地11畝,試種當歸取得成功,初見效益後,他的勁頭更足了。之後,為了繼續擴大當歸種植規模,提高產量和品質,他購買當歸種植書籍,耐心細緻地向技術人員求教,不斷鑽研學習。2015年,在產業扶貧政策支持下,他辦理精準扶貧貸款5萬元,又流轉耕地20多畝,擴大當歸種植規模,並邀請鄉農技站技術人員指導種苗購買、播種、除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節。通過努力,他種植的20多畝當歸又喜獲豐收,每畝收益4000多元。

2016年,馬索飛有將當歸種植面積擴大到45畝,年純收入達26萬元。他通過當歸規模化種植,增加了收入,蓋起了新房子、接通了自來水、硬化了院子和門前道路,徹底擺脫了貧困。達沙村的其他貧困戶深受他的啟發,紛紛確立追趕目標,樹立起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現在,村裡30戶村民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種起了當歸。馬索飛有用自己所學的當歸種植技術,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帶動下,鄉親們種植當歸都獲得成功,不但品質好,而且個頭大,各地藥商蜂擁而至,收購了全部當歸。

對於如期脫貧,馬索飛有有自己的看法,他說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要不等不靠,主動尋找機會,早日擺脫貧困。今年,他繼續幫助其他貧困戶和鄉親們種植當歸,共同致富。2016年,他被選為村監委主任,被鄉上評為優秀致富帶頭人,成為全鄉群眾和貧困戶學習的榜樣。


記者:尹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