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秦始皇陵是坐西朝東?有三理由,其一讓秦始皇死不瞑目

最早記錄秦陵的是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始皇初繼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直到1962年,我國考古學家對秦陵實施了轟動全球的歷史性考古,才第一次揭開這個號稱世界八大奇異之一的陵墓面紗。


為何秦始皇陵是坐西朝東?有三理由,其一讓秦始皇死不瞑目


參加這次考古的工作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佈局圖: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陵墓形狀呈矩形狀,高15米,東西長80米,南北寬50米,距地平深度35米深。從這張平面圖,我們大致可以推演出陵墓的方向:東西向,因為東西長度比南北向整整多出了30米。陵墓居於渭水之濱,且從西流向東,因此墳墓一定是座西向東了。


為何秦始皇陵是坐西朝東?有三理由,其一讓秦始皇死不瞑目


很多人的慣性思維大多是“皇帝坐北朝南”,而實際上,在秦及以前的時代裡,北和西都是尊者所居之位。《禮記》、《爾雅》等書記載:“南向、北向、西方為上”。“西南隅謂之奧,尊長之處也”。包括帝王陵墓也是如此,不僅是秦,就連西漢時期的帝王陵墓,也都是坐西朝東。那從什麼時候才改為坐北朝南呢?是從東漢時期才發生了這種變化。東漢明帝開始,陵寢改為坐北朝南,和洛陽宮城方向一致。明帝之後的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對“西方為尊”的記載得更為明確:“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

其一,秦始皇生前一直想要追求長生不死,並且還三番幾次派人出去尋找仙丹妙藥,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徐福東渡了。徐福帶著秦始皇的夢想東渡,卻在秦始皇死後仍舊杳無音信,因此有人便說,秦始皇陵之所以坐西朝東,因為將長生不死的希望寄託給了徐福,在自己死後也要向東方望去。然而實際上秦始皇卻被徐福給忽悠了,想必秦始皇要是知道徐福忽悠了他,死也不瞑目。


為何秦始皇陵是坐西朝東?有三理由,其一讓秦始皇死不瞑目


秦始皇陵坐西朝東,屬於“承古制”。秦時期墓葬的考古研究也表明了,秦代葬式面向東方,是與當時的禮儀風俗相關。據考察,陝西境內已發掘的917座秦墓,絕大部分都是東西向。秦公陵園的32座大墓,也全部面向東方,時期越早越為明顯。這就不僅僅是始皇陵一個陵墓的問題了,而是具有代表性的普遍現象。

秦始皇陵坐西朝東是秦國原本的風俗習慣,有一些典籍中曾寫道秦國時期就有坐西朝東的例子。同時根據一些文獻記載,古代君臣禮儀,就有主人入座是坐西朝東,彰顯自己的主人身份。而秦始皇作為天下第一個統一的君主,自然是天下的主人,坐西朝東也算是情有可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