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0年,這300年間被看做,埃及文化的轉型期

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至公元前30年羅馬將軍屋大維征服埃及之間的這300年間,被看作是埃及文化的轉型期。許多學者認為,這一時期的埃及人背離了3000年之久的法老文化傳統,迷失在希臘文化之中。德國曆史學家德羅伊森(Johann Gustav Droysen,1808—1884年)最早使用希臘化(Hellenismus)一詞來表達希臘文化對東方文化的征服之意,因此,後來許多學者認為埃及文化被希臘化了。

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0年,這300年間被看做,埃及文化的轉型期

亞歷山大大帝壁雕

的確,希臘人統治埃及的300年間,希臘文化對埃及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埃及人學希臘語,穿希臘式的服裝,到希臘劇院看戲附庸風雅。但是,埃及人說希臘語,用希臘文書寫官方文件,卻沒有對希臘文著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更不用說用希臘文從事文學創作了。上層埃及人即使坐在劇院裡觀賞希臘戲劇,卻很難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和共鳴,他們骨子裡仍舊遵循著舊有的傳統,堅持沿用埃及的歷法,崇拜埃及的神祇。因此,埃及文化希臘化僅僅化在表面,並未深入其中,埃及人還是固守他們的文化傳統,對希臘文化只是淺嘗輒止。

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0年,這300年間被看做,埃及文化的轉型期

埃及人

希臘人作為征服者,在文化上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自認為是優等的民族,他們想方設法使希臘文化傳統不因社會環境的改變而改變,這在托勒密王朝早期表現得尤其突出。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移民無論在血統、語言、習俗和宗教等方面都還保留著希臘文化的特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兩種文化交匯的廣度和深度卻不斷增加,希臘移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埃及文化的影響,在很多關鍵的文化層面,較多地受到了埃及文化的影響和滲透,表現出了“埃及化”的傾向。因此,“希臘化時代”實際上也是希臘人“東方化的時代”。

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0年,這300年間被看做,埃及文化的轉型期

希臘人

文化融合是一個相當複雜難解的過程,它是多種文化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希臘人統治埃及的300年間,埃及和希臘兩種文化在同一時空交匯碰撞,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因此很難說埃及文化被希臘化了,或希臘文化被埃及化了。著名歷史學家貝爾曾這樣說:“希臘主義的外在形式,即希臘語、希臘習俗、希臘宗教、希臘的社會生活、希臘的教育、藝術和文學,所有這些都被傳輸到新的環境中,但希臘文化的靈魂,即思想自由、完整的人性、微妙的平衡、面對殘酷現實表現出的無所畏懼,這些希臘人的榮光,卻沒有被輸送到埃及,反而在這樣的環境中枯萎了。”

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0年,這300年間被看做,埃及文化的轉型期

羅馬人

綜觀希臘人統治埃及的300年間,埃及和希臘兩種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但是,這兩種文化的融合並沒有最後完成,公元前30年羅馬人的到來阻斷了這一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