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徐少春,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掌門人。80年代末,他辭掉公務員的鐵飯碗,隻身一人奔赴深圳蛇口。當年的深圳,恰逢改革開放10週年,領風氣之先,東風勁吹,滿目春意,處處瀰漫著讓人躁動的氣息。這種幹事創業的磁場吸引了無數年輕的不安分的靈魂,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深圳歷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梁湘曾說過一句話:“如果要生一千次,我願生在這個地方;如果要死一千次,我也願死在這個地方。”金蝶“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從最初做DOS財務軟件轉向做Windows財務軟件,再從財務軟件轉型做企業ERP軟件,然後砸碎ERP邁向“雲戰略”,歷經三次“蝶變”,終於破繭而飛,成為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領軍者。如今,軟件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部金蝶創業史,半部中國軟件史。”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25年創業歷程,在徐少春看來,真正的蝶變就是找回真己。真己,就是每個人的至善之心。徐少春說,“我內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驅動著自己前進,這個無形的力量就是——良知。”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變化、創造和愛的故事。


口 述:徐少春

編 輯:陳為 孫允廣

來 源:正和島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幼時讀《林海雪原》,想當少劍波


1963年,我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的一個小鄉村。沅江市地處洞庭湖畔,因“沅水歸宿之地”而得名,享有“洞庭明珠”、“江南寶地”的美譽。

我一共兄弟姐妹五個人,我排行老四,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疼愛。那時候,家裡雖然貧窮,但人窮志不能短。從小父親就教我們兄弟姐妹《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從那時候就相信人們內心都是善良的,是有愛心的。

我從小酷愛讀書,家裡沒有電燈,就點著煤油燈看。外面有人來了,我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有鄰居就跟我媽說,你那個小兒子是個書呆子。小時候,我最愛讀《林海雪原》,夢想成為少劍波那樣的英雄人物。當時,這種浪漫主義,是我心中最深的情結。

因為貧窮,我上高中的時候,經常是以鹹菜蘿蔔來填飽肚子。我告訴母親:

“我一定要做金錢的主人,絕不做金錢的奴隸。”這為我從小埋下了立志的種子。等到我創立金蝶後不久,就提出了“五子登科”( 金子、票子、房子、車子、女子)的概念,希望員工過上有尊嚴的生活,讓員工享受公司發展帶來的紅利。

恢復高考制度後,父母積極鼓勵我去參加高考。1979年我16歲,考取了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當時,我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學生,有人評價說我“文質彬彬,但又銳氣十足。”大學期間,我最愛讀的書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書中寫道,人生所有的歡樂都是創造的歡樂:愛情、天才、行動——全靠這一團烈火迸射出來。這句話,後來成為了我的座右銘。

1983年,我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武漢一家工廠。當時我為工廠編寫了一個工資管理小程序,大大簡化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從那時起,我心中就有了幫助財務人員從賬海中解脫出來的夢想。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深圳挖到第一桶金:5萬塊錢


由於分配的工作與我並不合拍,我選擇了繼續深造,考取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師從著名會計理論家楊紀琬先生,成為中國第一批會計電算化碩士研究生。

其間,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論會計電算化的標準化、通用化和商品化》,於1987年發表在《電子財會》雜誌上,這是我第一次在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論文發表後,湖北武漢無線電六廠一個即將退休的總會計師給我寫了一封信:“徐教授,你這篇文章很好!我看了以後,就想著與你合辦一個會計軟件公司。”原來,這位會計師把我當成教授了。

當時我心裡想,原來還可以辦一個公司來做這件事。回顧整個創業歷程,這一刻,是我創業夢的起點。

1988年,我從財政部科研所碩士研究生畢業。畢業後,我被分配在深圳市財政局預算處,但當時我女朋友章青在山東工作,所以我選擇去了山東濟南。而原來去濟南的那個同學,替代我去了深圳市財政局。

在濟南期間,我經常去“三好電腦”逛街,琢磨著能不能辦個電腦公司,推廣自己研發的財務軟件。在濟南待了兩個半月,感覺山東文化氛圍很保守。因為在當時的山東,辦公司還是一件很難的事。這時候,我萌生了離開濟南,去深圳打拼的想法。

1988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本甦醒之年”。那時候,民間流傳著“擺個小攤,勝過縣官”的說法。在深圳的同學不停地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深圳有多好:這裡的女人街、跳蚤街可以買到舊衣服、舊電器,甚至很多都是進口的。30年前物質匱乏的我們,是多麼渴望更高品質的衣服和電器啊!這些使我眼前一亮,對深圳充滿好奇。當然,對我產生最大吸引力的還是深圳開放、包容的氛圍,能夠讓我有機會創辦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

於是,我決心奔赴深圳,追尋夢想。我的導師楊紀琬先生——中國會計屆泰斗、財政部會計司司長,給我寫了一封推薦信,介紹我去深圳市蛇口中華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來到蛇口,一下火車,我就看到一個指示牌——一邊指向香港,另一邊指向深圳。一看到香港方向,心裡馬上就反應到,我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蛇口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當時蛇口工業區的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袁庚總攬大局,乾的風生水起。袁庚提出的那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爭議廣泛,卻又深得人心。

當時的深圳,自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已經經歷了10年的發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一年,中國開始接入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一員;這一年,“大哥大”在深圳街頭出現;這一年,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已開工建設一年……1988年的深圳,處處瀰漫著創業的氣息,空氣中蘊含著夢想、生機和活力。

這期間,我一邊工作,一邊開始編寫財務軟件。

1991年5月,我正式辭職。在去蛇口社會保險公司辦理勞動保險的時候,我已經有8年工齡,但卻只領取到360元。這筆錢很少,但我並不覺得惋惜;我砸碎了自己的鐵飯碗,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創業夢想之中去。1992年1月,鄧小平來深圳視察了。當時,全國上下都感覺科技的春天要來了,所以更加堅定了我創業的想法。

我向岳父借了5000元,開始了創業生涯。儘管當時深圳的創業氛圍很好,但創業並不容易,成立一家民營企業仍然很艱難。我先承包了一家電子公司的軟件開發部,作為創業的過渡。

很快,我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當時,我經常去賽格市場看最新產品,因為硬件比軟件更容易賺錢,我就先做起了硬件生意。這期間,同學給我介紹了一個海南客戶。因是同學介紹,我對此“一百個放心”,合同也沒簽,就帶著30萬元的電腦過去了。但去了之後,這個公司總經理百般刁難,只願意付一半的錢,我一氣之下,就把東西運回了深圳,賣給了與我有著良好合作關係的深大電話公司,掙了5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錢,夠我10年會計事務所的工資了。

雖然賺了錢,但這次經歷也讓我摔了個大跟頭,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做生意,一定要先簽合同,規則第一。

有了第一桶金,我就開始籌備公司了。我寫了65頁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交給了深圳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審批。當時的深圳市副市長親自批准我設立民間科技企業。後來,科技局的一個幹部告訴我,這是他們見過最好的可行性報告。

1992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金30萬元。我給公司取名叫“愛普”,“愛普”反過來就是“普愛”,就是“讓愛普灑人間”。英文名字叫Accounting Process Technology,指會計處理技術的意思。“賬海無邊,何處是岸?”我希望開發出一個財務軟件,把財務人員從記賬、做賬的苦海中解脫出來。我要把愛帶給所有財務人員,這是我的初心。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毛阿敏的歌給了“金蝶”靈感

創業的前三年是最艱難的,當時一沒有錢,二沒有人才。

愛普成立之初,除了我自己外,只有一名員工。我每天帶著“愛普財務軟件”和夥伴一起騎著自行車,逐個企業進行宣講。如果企業不買,也可以免費試用。由於產品實用,幫助企業解決了財務報表的難題,愛普軟件在財務人員那裡口口相傳,有口皆碑。短短几個月時間,用戶就增加到了30多家,我和同伴忙得不可開交,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將公司規模做大。

要想在創業初期活下來,就必須克服兩個挑戰:一是快速獲得融資;二是獲得高素質人才。解決這兩個問題,就能解決公司的生存危機。

於是,我決定對公司進行股權改造,引進戰略投資夥伴。當時社會上的創投機構還不夠發達,更多依賴自身人脈關係。後來,蛇口社會保險公司總經理趙勇表示了對愛普進行投資的意願。經過磋商,蛇口社會保險公司獲得了40%的股權,成為愛普第一大股東。我持股35%,是公司第二大股東。在趙勇的引薦下,美籍華人趙西燕女士也認購了公司2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三大股東。股改之後,公司由“深圳愛普電腦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深圳遠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緊接著,機會來了。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確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會議指出,以公有制經濟為核心的前提下,要大力發展其他所有制經濟。中央政策調整後,深圳加快了改革步伐,大規模引入外資公司,外企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當時外資公司使用的財務軟件都是國外的,有一個共同缺點——無法處理中文文本及人民幣業務。而當時財政部規定,外資企業需要使用人民幣作為企業的記賬本貨幣。因此,在處理財務時,外資企業需要一套符合中國特點的軟件。

我覺得,這是一個發力點,就從這方面努力。1993年,深圳市遠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出了首個財務軟件產品——“金蝶”。

為什麼起“金蝶”這個名字呢?實際上是源於《思念》這首歌。1988年的春晚上,毛阿敏唱了《思念》這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深深打動了我:“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再加上,我從小就很喜歡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希望像裡面的的主人公一樣,充滿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於是,我想要給產品起一個很浪漫的名字——金蝶。

金蝶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夠減輕財務人員工作的艱辛。當時,很多財務人員還在使用算盤這種古老的工具來處理財會業務。我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像一隻金色的蝴蝶一樣,飛進當時全國1200萬名財務工作者的窗口,幫助他們甩掉算盤。

後來,這一理念演變成了金蝶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廣告語之一——“用金蝶軟件,打天下算盤。”

金蝶的產品投放到市場後,由於非常契合當時深圳市場上不同企業對於財務軟件的需求,所以銷售情況非常好。當時很多客戶只記得金蝶這款產品的名字,反而不清楚公司的具體名稱。很多客戶打電話諮詢時候,開口就問:“是不是金蝶軟件公司”?實際上,“金蝶”只是公司的一款產品。既然這款產品讓客戶如此印象深刻,為了讓品牌效應的影響力最大化,我就把公司改名為“金蝶”。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三次對自己下手,大破大立

蝶變1:從DOS財務軟件到Windows財務軟件

金蝶的歷史上,經歷了3次大的轉型,歷經三次蝶變。

第一次蝶變是從做DOS財務軟件轉為做Windows財務軟件。

先前時期,財務軟件都是基於DOS系統的。1985年,微軟推出了一款不同於DOS的計算機系統——Windows1.0。相比DOS系統,Windows系統有兩大優勢:一是增加了鼠標應用,二是可以進行多任務處理。可是直到1994年之前,Windows系統都沒能在中國大規模推廣,因為微軟一直沒能推出中文版。1994年,第一個中文版Windows系統登錄中國。我當時覺得這個系統操作美觀,也更加實用,體驗程度遠遠優於DOS系統。我認定Windows系統才是未來的主流。於是想開發一款基於Windows系統的財務軟件。

當時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想法。因為Windows系統還未普及,中國大部分電腦是DOS操作系統的。而且,大部分企業的電腦配置都跟不上最新的Windows系統,金蝶的競爭對手也都是繼續開發DOS系統應用的。後來美國股東趙西燕說,美國公司辦公室電腦都已經換成Windows系統了,Windows系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於是,我下定決心。經過一年時間研發,金蝶於1995年春節後推出了中國首款基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財務軟件“金蝶財務軟件For Windows 1.0版”。隨後,金蝶又不斷對軟件進行升級,推出了V2.5版本等。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新軟件推出後,受到市場的熱烈歡迎。新軟件還被中國軟件評測中心確認為中國首個優秀級Windows版財務軟件。金蝶基於Windows系統的軟件帶動了整個軟件業的升級,促進了國內財務軟件由DOS系統向Windows系統的迅速轉移。

技術領先的產品,帶動了金蝶業務高速增長,奠定了金蝶在財務軟件行業中的領先地位。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初,是金蝶銷售部員工最為忙碌的時候,他們每天幾乎都要加班到晚上10點以後,坐末班公交車回家。

這段時間被金蝶的銷售人員稱為“最美好的時光”。

蝶變2·從財務軟件邁向ERP系統

1997年到2008年,是金蝶的第二次轉型期,從開發財務軟件到開發企業ERP系統。

1997年是中國ERP行業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國內的ERP市場主要被跨國公司壟斷,其中德國SAP、美國四班軟件、美國甲骨文等公司佔據著ERP高端市場。隨著信息化發展,國內財務軟件企業不甘心落於人後。於是,1998年6月,八大財務軟件商在北京聯合召開了“向全面企業管理軟件進軍”的發佈會。會上,我呼籲:“中國財務軟件公司重任在肩,可以走自己的路。”

金蝶順應時代,開發了K/3ERP產品,這是一款基於三層構架的ERP系統解決方案,實現了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合一,並且融合了電子商務功能。K/3獲得了市場良好回應。當時珠海勵致洋行董事長俞敏說:“中國企業首先解決的問題是基礎信息化,K/3不像國外軟件那樣大而全,而是抓住了最核心的東西”。他還特別補充說:“K/3是中國人做的,更適合中國國情。”

這一時期,金蝶的成長速度非常快,業績也很亮眼。但我無時無刻不擔心公司發展,害怕一有閃失,企業就會倒下去。當時的金蝶就像開了一輛跑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我卻只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2001年,金蝶在香港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獨立軟件廠商。當時,國際資本市場正經歷一輪寒冬,納斯達克指數半年內跌去了4成,互聯網泡沫開始破滅。互聯網公司一片哀鴻遍野,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蝶能夠順利上市相當不易。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2002年時,ERP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國際方面,甲骨文通過一系列收購,實力大增,與IBM、SAP、微軟成為世界四大軟件企業,佔據著大型企業市場。國內ERP市場進入了“戰國時代”,很多硬件廠商開始通過整合資源,進入ERP市場。在低利潤的中小企業市場中,國內本土企業的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為了獲得客戶,國內廠商開打“價格戰”,導致整體利潤下滑。

金蝶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藍海,讓業務保持高速增長。當時我認為,中國軟件產業之所以做不大,是因為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很多軟件企業都在孤軍奮戰,本土企業需要帶動產業生態鏈群發展。金蝶發佈了BOS平臺,合作伙伴可以在該平臺上研製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軟件,平臺也可為企業進行應用定製和個性化開發。

當時國內廠商還掀起了一場“ERP普及風暴”,希望用標準化的ERP產品大面積佔領市場。由於面向中小企業的產品易於安裝、後期維護成本低,這些廠商的佔有率大大提高。但金蝶沒有這樣做,我認為傳統的ERP無法解決客戶個性化需求,金蝶應該反其道而行。

我提出了“個性化ERP”戰略,並把這一戰略作為金蝶產品的藍海戰略。

個性化ERP解決了異構系統不能有效集成,各項業務工作無法標準化、規範化,企業個性化需要無法滿足的行業頑疾。於是,金蝶的“個性化ERP”戰略在競爭對手“ERP普及化”的攻勢中,殺出了一條血路,鋪墊了金蝶的光明前景。

蝶變3·從ERP系統轉型“雲戰略”

金蝶的第三次轉型是最艱難的,這次調整是歷史上最刻骨銘心的一次轉型。

ERP系統讓金蝶的版圖不斷擴張,企業人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間,金蝶的員工人數漲幅超過了一倍,總人數達到近1萬人。到了2011年,金蝶已經擁有12000名員工了。當年上半年,金蝶收入增長了58%,淨利潤同比增長43%,創下了歷史之最。

當時我們都很興奮。但中國有句古話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沒想到,8月份中期業務發佈時,金蝶的股價跌了16%,第二天跌了近8%,第三天下跌6.5%,連續三天下跌幾乎跌去了金蝶市值的一半。投資人認為金蝶業務擴張帶來成本費用上升,並且擔心企業管理失控。

2012年,金蝶遭遇了史上最艱難的時刻。上半年,金蝶淨虧損達到2億多。這是金蝶自成立以來首次虧損,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幾乎把金蝶逼向了生死存亡的險地。

此時,金蝶在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出現了竊取商機、偽造公章、私籤合同等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有的人為了業績製作虛假客戶確認單,還有的員工缺乏保密意識屢次發生洩密事件……

這一年,移動互聯網正在中國如火如荼的普及。金蝶的重心還在ERP系統和傳統諮詢服務業,我覺得是時候調整方向了。我的想法是把公司變成一個輕公司,未來業務更多的集中於互聯網、雲計算等領域。就這樣,金蝶拉開了公司史上最波瀾壯闊的轉型序幕。

我用了兩三年的時間,把原來公司的一萬兩千人縮減至七千人左右,員工壓縮近一半。這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但我們不得不主動求變、主動轉型。當時整個公司士氣十分低落,員工不斷流失,一些高管相繼離職,裁掉了一些業務,收入也自然下滑。此時,我內心無比痛苦。

我一個人回到家裡,想到了“三個堅持”。我心想,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堅持信念、堅持信任、堅持行動。這三個堅持,支撐了我把轉型走下去。

首先是“堅持信念”。我回顧多年的創業歷程,心中一直有把公司做大、做強的理想,儘管走過很多彎路,但絕不能放棄。我相信只要繼續堅持下去,勝利一定會屬於金蝶。我深信軟件行業擁有廣闊前景,我常常在公司講,金蝶所做的是一個永恆的行業,只要地球上還有企業存在,就會有我們的身影,就會有我們發光發熱的地方。金蝶人要堅持信念,堅持走正道,堅持行王道。

其次是“堅持信任”。歷經艱難後,金蝶有一隻高度凝聚的團隊,一個高度信任的集體。我不再迷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而是更信任一起奮鬥的兄弟姐妹。

第三個就是“堅持行動”。這次轉型讓我們冷靜思考,更加認清當前形勢。我們把這次轉型稱為二次創業,是個我們一次蛻變、一次重大轉變的機會。我們說幹就幹,隨時調整,快速迭代,圍繞用戶體驗建立“小、美、快”的創新文化。

這一年7月,我專門請金一南將軍來給金蝶講《苦難輝煌》。聽完金將軍演講之後,大家感覺我們的堅持確實是對的。其中,金一南將軍講到一個故事:

1927年8月1日凌晨2時,連續三聲槍響,南昌城內各處起義軍應聲而起。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隨後,22000餘人的起義隊伍南下,計劃“先得潮、汕、海陸豐,建立工農政權,後取廣州,再舉北伐!”

剛剛誕生的隊伍信心滿滿,誰也沒有料到,僅僅一個多月後,在敵人的瘋狂反撲下,他們險些夭折——主力部隊損失殆盡,朱德領導的“斷後”部隊成了四面楚歌的孤軍。

前進還是撤退?放棄還是堅持?留下還是離開?每個人都面臨選擇。

南昌起義失敗後,最終有八百餘人的隊伍上了井岡山。他們保存住的革命火種,從此再未熄滅。朱德當時曾跟他們說過這樣的話:願意離開的可以離開,相信我的跟我走。


很多人選擇了相信,有一句話說——有的人因為看見而相信,有的人因為相信而看見。因為相信,金蝶人看見了希望,這給了大家很大的鼓舞,重新點燃了金蝶人心中的夢想。我們感覺到,越是在危機時刻,越要擰成一股繩,越要堅持到底。

從那之後的2014年至2015年,金蝶開始聚焦於雲戰略,相繼推出了“雲之家”等移動辦公軟件,進行雲轉型。2014年5月4日,我在金蝶總部參加金蝶“五四”青年節紀念活動。我跳上公司接待前臺,砸掉了電腦,宣告一場“工作方式革命”,鼓勵移動辦公、社交辦公、共享辦公和彈性辦公。8月,我和客戶一起掄起大錘砸掉了服務器,宣告成立“ERP雲服務事業部”。軟件是過去,雲是未來。這一刻,標誌著金蝶“雲轉型戰略”開始集中發力。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2017年時候,我們把ERP也砸了,這是金蝶歷史上砸掉最狠的一次。砸掉ERP意味著砸掉一份自己從事的事業,而不僅僅是砸掉一個產品。拋開金蝶20多年的積累不說,很多企業的ERP至今仍在運行。但我們就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讓“金蝶雲”全面代替傳統ERP。金蝶的目標是,到2020年,雲業務收入佔比達到60%,成為一家真正的雲計算公司。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在轉型過程中,最難的是管理和文化的轉型。為什麼很多企業不能轉型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企業領導者不能“放下過去”,心中裝滿過時的經驗而不自知,還津津樂道,結果給企業帶來戰略盲點,既看不到戰略轉型的方向,又找不到轉型的突破口。

大破才能大立,一切的快樂都是創造的快樂,金蝶人就是要有捨我其誰的精神和勇氣。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龍場之行,牽手王陽明


2016年,我去了兩次貴陽龍場。龍場在貴陽市區西北七十餘里,是明朝王陽明先生悟道的地方。當時的龍場,位於叢山之中,幾乎與世隔絕,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王陽明被貶到龍場後,想起這些年來的遭遇,日夜反思。一天夜裡,他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當年6月19日,我帶領金蝶42名高管來到龍場學習。到了陽明紀念堂,主辦方設計了一個“立志”的活動,每個人依次跪拜王陽明先生。當我跪拜完之後,轉過身來,面對金蝶的42名高管,一種莫名的情感突然充斥心中,我當場給這42名高管跪下了。

這一跪不得了,我痛哭流涕,這些高管們也痛哭流涕,和我緊緊地抱在一起。我們很多同事都是下午3點多的飛機,在上飛機之前,我們就在貴陽機場旁邊的一個農莊吃了中午飯。大家的話匣子都打開了,很多人說出了心裡的話,就連平時不太說話的技術型幹部也滔滔不絕,說出了很多令人感動的話。

後來又去了一次,兩次貴陽龍場之行,我找到了“走正道”的“不二法門”,這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就是走正道。這些年來,我不斷地在公司提倡王陽明先生的“致良知”哲學,核心要義就是在貴陽龍場悟到的“心即理”。王陽明所說的“心”,是一種“本心”,人的本心是光明的、至善的,但是由於受到各種“慾望”的矇蔽,本心常常失去光明,因此需要“格物致知”,才能求到自己的“本心”,這就是王陽明所推崇的“知行合一”。

我從2008年就開始苦苦探索中國管理模式,堅持了十幾年。龍場之跪之後,我終於醍醐灌頂,摸到了中國管理模式的“魂”。中國管理模式,就是我們每一個企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實踐探索出來的一套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來的企業自信,建立起來的深層次的文化自信。我認為,中國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的一個很大不同就在於“正心”。通過“正心”引導員工走向光明。我在金蝶公司大力推行的“致良知”文化,就是希望每一個金蝶人通過“正己之心”,找到本心的光明,光明就是力量。

一個人活在黑暗中是多麼地累!一個人如果不能夠跳出自己“小我”的境界,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無法去做更大的事情。所以,轉型就是要顛覆自己、改變自己,顛覆自己那些傳統的觀念、思維模式。

那段時間,我也經常回老家,去尋找根的力量。每次我在困難的時刻回到家鄉看到父母,他們就會給予我力量。父母培育了我們,一聽說他們的孩子做的不錯,他們就感到很驕傲。我看到他們的眼睛,內心就知道,我絕不能讓他們失望。


「致敬四十年」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創業路

我仍有夢,準備再大幹30年

今年8月8日,我在金蝶25週年良知與夢想晚會慶典上發表了《讓陽光照進每一個企業》的演講。我覺得,人就是要走向光明。我們不能在糾結、焦慮、迷茫無明中等待,我們要走出黑暗的小我世界,走向光明的大我天地。

回望25年創業路,我初心未改“致良知”。我今年55歲,希望能夠再為祖國健康工作30年,能夠推動成就社會、服務民眾的新商業文明。

未來的金蝶要繼續堅持“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成為最值得託付的企業平臺,與天下有志之士共商、共建、共享一個新的商業文明世界,讓中國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讓陽光照進每一個企業,讓新商業文明之光普照世界。這是我如今的發心和使命。

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去槓桿、去產能等內外因素,很多人對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夠樂觀,很多企業也感覺經營壓力很大。也有很多同事跟我講,目前全國各地的GDP增長率都在下降,整體經濟遇到很大挑戰。但我不這麼認為,我常常講三句話:

第一句話是,經濟不是在下行,而是在醞釀新的增長。這些年來,中國在新經濟領域增長很快,傳統經濟轉型調整是應該的,房地產下行不要奇怪!應該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金蝶的創新方向就是要助推這些領域的客戶,幫助他們數字化轉型。

第二句話是,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市場發生了變化。我們很多同事說,推廣“雲產品”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雲”是什麼,所以“雲產品”沒有市場。我說不是沒有市場,是市場發生了變化。我們要告訴客戶,我們“雲”的價值是什麼,告訴客戶雲產品能夠幫助公司降低成本,能夠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第三句話是,偉大的公司總是孕育在大變局之中。2008年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也曾一度在下行,但後來醞釀了互聯網經濟的大發展。從去年開始,國內經濟又開始面臨新一輪壓力,企業有所擔心很正常。但我認為在這之中,中國經濟正醞釀新的成長,數字經濟將成為主力軍。

市場是經常發生改變的,中國企業就應該順勢而為。很多國外的管理模式很穩定,但到了中國市場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就失效了。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趕超國外企業,華為超越了思科,立白從寶潔手中搶回了市場份額,國產家電開始全面崛起,國產汽車也正醞釀新的成長,金蝶在企業雲服務領域也超越國外同行……

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儘管有時候口頭上有些抱怨,但都特別有家國情懷。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家,特別有抱負,特別地勤勞,特別能奮鬥。我自己可以說,把我的生命獻給了分分秒秒的工作,我的很多企業家朋友也是這樣。有這樣一群勤奮的企業家,中國經濟能不發達嗎?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我期待國家能夠創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讓國企和民企在開放的領域公平競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不同所有制企業在相應的領域中發揮各自獨特的優勢。比如,在涉及到國計民生、公共設施的領域,由國家統一規劃、整體把控;其他領域,讓民營企業在市場中進一步發揮自身所長。

激發企業家的心之力,是最大的供給側改革。去年9月,建國以來中央首以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讓我們企業家群體倍感振奮。國家鼓勵大家講真話、談實情、獻諍言,聆聽企業家的心聲,就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國家政治穩定,社會就能夠穩定,經濟就會發展。


徐少春在金蝶25週年晚會慶典上發表《讓陽光照進每一個企業》演講

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我常說,這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這是一個風雨無阻的時代,這是一個風雨同舟的時代,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改革開放40年,點燃了無數中國人的夢想。“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和軟弱者”,我們唯有無所待而興起,與偉大祖國同頻共振,去幹一番偉大的事業,才能不辜負這個千年一遇的偉大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