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阿布手記 ▼

有多少人和阿布一樣,每天光思考中午吃什麼,晚飯吃什麼,就愁白了頭。

手機外賣點餐看似花樣繁多,卻早就吃膩掉了,還想找到符合口味又健康的,那簡直難如登天。

可是,有人卻把我們每餐都會吃到的食材,做出了新花樣,看上面的圖你們一定不會想到:

「一碗白米飯,還能做成這樣?」

很多時候,和許久沒聯繫的老友打開話匣子,第一句問的都是,“吃飯了嗎?”

朋友打電話過來,要到自己的城市,腦子裡立刻出現的也是,“我請你吃飯!”

離開家鄉在外工作,逢年過節回家,耳邊都會響起家人用熟悉的鄉音說,“回來吃團圓飯。”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米,或者常說的米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種情感紐帶,阿布有時候出國探店呆久了,都會想念那一口米飯。

然而,我們每天都在吃的米,只能做成飯嗎?不!米,它可以這樣。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加上肉鬆麥片秘製醬,它還可以這樣:(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阿布的這位朋友一直在做的,正是用這樣的方式,把中國稻米文化擴散出去。

因為她知道,中國的米,絕對不只有一種可能性。

我叫鄭粲誼,粲的意思,是白米。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從英國留學回來之後,我先後就職於多家500強企業,並擔任品牌策略及市場部負責人,即使從苦逼的乙方轉到看似輕鬆的甲方,我一直沒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我以為我就會這樣生活下去,爭取加薪晉升,慢慢變成寫字樓的一份子。

直到2013年,我的發小來到了魔都,帶著他從老家帶回來的項目。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發小的工作單位在我的老家——浙江青田。2005年4月,延續了1200年的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中國的第一個世界級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發小帶來的就是有著千年生態平衡產生的“稻魚米”,而他最需要的是一個市場推廣人。

受他影響,我也變成了一個創業者,辭了職,決定今後專心只做一件最簡單的事:賣米。

可不論是小飯館,還是比較出名的餐廳,常常會拿出這幾句話搪塞,即便是再認真的我們,也會啞然——

“你懂米嗎?”

“隨便什麼米都可以的呀!”

“我們對米的預算很低的,你看現在多少人會吃的?”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我懂米嗎?”

在夜晚,獨自一人,我看著窗外的繁華,八點的燈照亮了夜上海,每個人都快速的工作生活著,那一刻,我不甘心,於是我買好車票,回到了離開許久的家鄉。

“我真的知道我面對的是什麼嗎?”

這不過是普通的米而已,城市中的我們,拎起袋子,走進凌亂的菜市場或者是整齊的大型超市,米,隨處可見,並不奇怪。

我忍不住想,每天都會接觸米的我們對於那麼簡單的一粒米,可以看得清裡面的世界嗎?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在青田老家,我待了大半年時間。

從綠油油的稻秧到金黃的稻穗,從彎下腰插秧到直起身背稻穀,從怯生害怕到四處遊蕩的河魚,我才真正看清了這數千年傳承,才真的明白了米的珍貴。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米,對於中國人來說,它所承載的生命力和文化,經久不息卻似乎日漸生疏。

越深入接觸米越感慨米的現狀,我感到挫敗和憤懣。

身邊的人會特意從超市買來聽說不錯的日本米,甚至從日本買來電飯煲…從別國口中得知“米壽”的存在,卻不知道“米壽”、“茶壽”、“白壽”等都是源於中國。

米文化在它的發源地卻被我們逐漸忘卻,有什麼辦法,能讓米文化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中呢?帶著疑問,我回到了上海。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2014年初,我帶著我創立的“林間食家”稻魚米品牌參加了一場展會,無意間看到一個人的公號名稱是“雲間”,帶著好奇的心態,我加了這個和我很像的人。

可能就是緣分使然,他也懷著和我一樣的創業想法——對“米”進行改造。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費蜀黍是廣告行業的老人,所以對於產品內容編輯及項目策劃比較有經驗。

和我聊過沒多久,他便直接告訴我,“在不斷開拓銷售渠道的同時,要發掘米的更多表現形態。”

我恍然大悟,終於明白——要讓米重新被大家接受,

最好的方法是讓它換一副模樣。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於是我們正式開始了改造之路,1年的市場調研品牌構思,2年四處淘米、潛心甄選,500公里的無數次折返。

2015年11月,米鬥有料誕生。

它用來尋找最符合中國人wei的米,這個wei即是口“味”,也是腸“胃”。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對美食有著極致追求的靜靜也加入了我們,三個人租了一間小小的店面,承擔了所有的崗位,我們就開始自己的米食研究。

靜安區長樂路687弄7號103室——便是我們的米斗食研室,本來就小的店面因為我們四處蒐羅的原料用米而變得更加狹窄。

我仍然記得來到我們店裡的客人的同一套吐槽,“老闆,我想坐著吃。”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我想做讓人放心的美食,卻忘記了其他所有的事情,專心的研發帶來的只是窮困潦倒。

“放棄吧,何必為了情懷傾家蕩產呢?”

我笑了笑,還是轉身擠進狹窄的店面裡,繼續改造糙米。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我為了實現口感上的突破,決定結合國外“輕食”理念,對產品進行一次改良升級。

把“米”元素融進Smoothie,便有了銷售量最高的“糙米杯”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糙米杯底料是各種穀物,吃下來有燕麥、糙米、麥片,健康又裹腹,口感上既有溼軟又有乾脆

除了好吃的糙米杯,我們還賦予米更多的樣式。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比如這款糙米乳,原生態糙米與水果的水乳相融,可冷藏,可加熱,可常溫,滿足一切口感的需求。

解饞的同時,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秋風漸起時,小酌一杯米酒釀,來一場恰到好處的秋起微醺,特調玫瑰與鮮橙,增添米酒釀的浪漫與。

但要注意米酒釀適合風雅,不宜買醉哦。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肚子餓了,煮一碗飯太麻煩?那就來一個糙米飯糰吧!

魷魚、肉鬆、芝士、青椒、糖心蛋……團成一個個可以邊走邊吃的美味。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青糰子用細沙陳皮餡配上青稞,軟糯勁道。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還有玉潤米糕,微甜可口。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我們的食研室很小,也藏得很深,剛開始客戶搜到地址,基本上都不會一次性找到米鬥在哪。但吃過一次米斗的人,就不會忘記。

我仍然記得那500份突如其來的訂單,我們三個手忙腳亂,一人制作、一人擰蓋、一人打包。

然而到最後,讓我覺得溫馨的是來自於食客的留言和點評,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正喚醒著這座城市對米文化的印象。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其實每一個食客都是可愛的。

有人說,長樂路上走了不下九十遍,還是不知道這家店位置在哪裡,他們家的店面是有多神秘啊。

有人說,初雪的味道好濃稠,應該是桃膠和銀耳出的膠,感覺自己補充了滿滿的膠原蛋白~

有人說,年初被種草,過年寒假來覓食,吃了閉門羹,但吃貨在吃方面的毅力可是很強的,我又來了一次。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期間也發生過一些只有我們知道的故事。

“你若安康,便是晴天”。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2016年下半年,米鬥入駐了3大外賣平臺,也積極參加各種集市活動,比如黃小廚、M50、B&B、思南公館、大悅城……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黃磊老師很喜歡我們的酒釀哦

米斗食研室迎來了越來越多的客人,原本就小的面積更顯侷促,我們越來越感覺空間的侷限。

我們不想米和米文化的傳播受到我們空間的限制,米鬥有料急需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來展現。

2017年,在周詳的籌備後,米鬥獲得了入駐靜安嘉裡中心的資格,擁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靜安嘉裡中心施工廣告圍擋

“米斗的商業壁壘只可能是米鬥。”

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研究每一種米,吃一口我就知道該如何搭配,即便市場上出現了米漿、米汁飲品,也只是簡單的將米碾碎。

1000多個日夜的嘗試,給了我們不被超越的信心。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從2015年至今,米鬥即將走向第四個年頭。從最初的3人小工作室,發展到如今的9人團隊,我們深感創業的不易。

我嘗過上百種米,甚至已經練成一項“絕技”,嘗一口米,就能知道這款米能做出什麼形態的產品。

“創業不是鬧著玩,不是秀底褲,不是炫耀貼,不是深夜食堂。而是熱情下的冷靜,自嗨下的理性,平常心下的堅持。”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米鬥九俠:陳森美、費蜀黍、靜靜、孫海清、鄭粲誼、王詩旻、餘娜、林楊、王辰贇

米鬥從來不是一家普普通通的輕餐店,它所呈現的也不僅僅是糙米食品,它所做的也不止是讓大家喜歡上吃米。

米鬥已經踏出了第一步,而未來米鬥還將加入更多米的元素和玩法,米文化與民俗是傳承幾千年來的自豪與社會根系,它會融入到我們的每一餐裡,更會融入進我們的精神中。

我們希望尋覓一群有腦洞、有行動的“淘米客”,用傳統的米食和創新的形式,讓我們去引導米文化的傳播,一起見證米斗的成長,見證米的更多可能性!

吃了幾十年的飯,你還不知道米最神奇的打開方式?!

——————— end ———————

試著把生活的節奏放慢,

把讓平凡變成不平凡,

不也是,

我們每個人一直都想做的事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