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湖,水色碧绿透蓝,宛若一块玻璃种翡翠

最近闲来无事,游览了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它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解放之前是之江大学所在地,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

整个校区古风弥漫,古树林立,最让我感觉神奇的是情人湖.大家都知道,大的湖泊或者海,颜色是蓝色的,但是之江校区的情人湖却并不大,它却也有着那摄人心魄的蓝.

情人湖,水色碧绿透蓝,宛若一块玻璃种翡翠

似乎所有带情人二字的地方都是学校里最美的地方。比如我们学校以前推平了一幢楼,只为造一片情人坡。只是情人坡就真的只是高高低低的坡,上面一棵用来遮挡的树都没有,全是一些小型灌木。每次路过那里,看情侣们失魂落魄又端庄地手挽着手在小道上来回走,我们就都会不约而同地吐槽:这情人坡功能不够!

情人湖,水色碧绿透蓝,宛若一块玻璃种翡翠

那么为什么这个情人湖会是这种颜色呢?有人说是因为污染,有人说是硫酸铜含量太高了.首先,我认为第一种应该是不可能的,只要是去过的人就会知道,之江校区绿化面积几乎达到了百分百,地理位置又极好,绝不会因为污染而让湖水都改变了颜色.

情人湖,水色碧绿透蓝,宛若一块玻璃种翡翠

首先,跟大家讲讲为什么大的湖泊或者海洋看起来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光所具有的波粒二向性,再加上水具有能够吸收红色波长光的性质的关系。水吸收了光的长波部分(红色),剩下的就是短波部分(蓝色)。因此海或者湖这样贮存着大量水的地方看起来就是蓝色的了,而玻璃杯中的水量少,所以看起来就是无色透明的。

情人湖,水色碧绿透蓝,宛若一块玻璃种翡翠

天空的颜色也是同样的道理。大气中存在着无数氮气和氧气,还有很多眼睛看不到的浮游尘埃,都向着不规则的方向散射,这时候由于波长最短的青色光成分最容易散射,所以看起来就是青色的。由于在傍晚的时候太阳光到达地表的距离变长,波长较短的青色光到达得比较费劲,而波长很长的红色光就先到达了地表。朝阳和夕阳看起来都是像燃烧一样的红色,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影响湖水颜色的因素:

1、取决于湖水对光线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影响水色的因素,主要有悬浮物质、离子含量、腐殖质和浮游生物等。当悬浮质多时,湖水呈兰绿色或绿色,甚至呈黄色或褐色;含腐殖质多时,则呈褐色。

2、湖水的水色与透明度有密切关系,透明度越大,水色越高。水色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深水湖水色高,浅水湖水色低;咸水湖水色高,淡水湖水色低。

3、水色也有日变和年变的特点,早晚与日间水色略有不同;春、夏季水色受径流携带泥沙影响而较低,秋、冬季则较高。水色用水色计测量确定。

情人湖,水色碧绿透蓝,宛若一块玻璃种翡翠

看,青海湖就是这么蓝

然而最早时期,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原因.当人们来到大海边眺望大海时,见到的海水却是蓝色的。由此艺术家们给大海一个美丽的名字:蓝色的大海。 海水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揭开这一奥秘的是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1921年,拉曼在英国皇家科学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乘船取道地中海回印度。一天,轮船在碧波万顷的地中海航行,深蓝的海面上跃动着鱼鳞状的光斑。这时,在船的甲板上,一个年轻的母亲与她年幼的儿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极大关注。“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地中海。”“为什么叫地中海?”“因为它处在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之间呗。”“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呀?” 对儿子提出的这一问题,对答如流的母亲可被问住了。为了回答儿于的问题,这位年轻的母亲只好求助于在她身旁倾听他们母子对话的拉曼。研究光学的拉曼很自信地告诉那位小男孩说:“海水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天空是蓝色的。”拉曼的这一解释在当时是得到科学界认可的。 这一解释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瑞利是一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他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并由此推导出,海水的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颜色的结果。拉曼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后告别了他们二人,走向甲板的另一方。但他不知是什么原因,对自己的回答总有些疑虑,转而耳边又回响起那年幼的男孩的一连串的“为什么”,内心又升起了几分愧疚。作为一个知名的科学家,他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在“已知”中去追寻“未知”的好奇心。失去好奇心对于一位科学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自此,拉曼在成功面前开始了对自己的反省。 回到加尔各答后,拉曼开始认识到瑞利勋爵对海水色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 他立即着手重新研究海水为什么呈蓝色这一问题。他从光的散射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入手,根据爱因斯坦等人提出的涨落理论,着手实验,发现了阳光穿过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都会发生散射现象,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的数据,证明了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现蓝色的机理,与空气中的水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一致。 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拉曼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这一发现被科学界称为“拉曼效应”。拉曼效应的发现,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地中海轮船上那个年幼的男孩的提问,把拉曼领上了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也使拉曼成为印度、同时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此后不久,前苏联的兰茨贝格等人在晶体中也发现了这一效应,故该效应又称为“联合散射”。 (2) 人们常喜欢用蓝色来形容海洋。其实海水的颜色,从深蓝到碧绿,从微黄到棕红,甚至还有白色的,黑色的,并非只是蓝色。 原来,海水和普通水一样,都是无色透明的,海洋色彩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海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海水后,随海洋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海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海水的温度。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紫光的波长最短,反射最强烈,为什么海水不呈紫色呢?科学实验证明,原来人的眼睛是有一定偏见的,人的眼睛对紫光的感受能力很弱,所以对海水反射的紫色很不敏感,因此视而不见,相反,人的眼睛对蓝、绿光却比较敏感。 海洋绝大多数是蓝色的,如果海水中悬浮物质比较多,或者其他原因的影响,大海的颜色就不再是蓝色的了。如我国的黄海,它是古代黄河的入海口,黄河夹带的大量泥沙流入海中,把蓝色的海水“染黄”了。虽然现在的黄河改向渤海倾泻,但黄海北面经渤海海峡与渤海相通,加上它要承受淮河、灌河等河流注入的河水,所以海面仍然呈现浅黄的颜色。 在印度洋西北部,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是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海里生长着一种红褐色的海藻,由于这种海藻终年大量繁生,把海面染成一片红色,红海因此而得名。 太平洋东北部的加利福尼亚湾,南部有血红色的海藻群栖,北部有科罗拉多河在雨季时带来的大量红土,海水呈现一片红褐色,被称为朱海。 白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它深人俄罗斯西北部内陆,北极圈穿过白海。白海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严寒,终年冰雪茫茫,加之白海有机物含量少,海水呈现一片白色,故名“白海”。 黑海表面有顿河、第聂伯河、多鹅河等淡水注入,密度较小;黑海的深层是来自地中海的高盐水,密度较大。上下海水之间形成了密度飞跃层,严重阻碍了上下水层的水交换。黑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与地中海进行水交换。由于海峡又窄又浅,大大限制了黑海与地中海的水交换,所以黑海深层缺乏氧气,上层海水中生物分泌的秽物和死亡后的尸体沉至深处腐烂发臭,大量的污泥浊水,使海洋变黑了。加之黑海地区经常阴雨如晦,风暴逞凶,就更增加了黑的感觉。 赤潮也可使海水颜色出现异常。赤潮是一种由于局部海区的浮游生物突发性地急剧繁殖并聚集在一起的现象。赤潮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这主要看引起赤潮的海洋浮游生物是什么种类。由夜光虫引起的赤潮呈粉红色或砖红色,由某些双鞭毛藻引起的赤潮呈绿色或褐色,某些硅藻赤潮则呈黄褐色或红褐色。 另外,由于太阳时而隐没在云层之中,时而透过云层放出光芒,海洋的颜色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海洋的颜色还取决于太阳离地平线的高度。 (3) 有两个成语是“海天一色”、“青山绿水”,但为什么海水通常是蓝色的,而湖水是绿色的(同样的深度)?是下面的原因吗? 因为光的反射 也就是倒影。海的方面→因为地球是圆的,而海也大到看不到边,可以映出天空的颜色(除了早晨、傍晚,一般为蓝色);湖的方面→也和海一样,只是湖水还倒映出岸边的山色(多为绿色)。 水中物质的影响 或许海水和湖水中有不同的成分,而这些不同的成分对光的散射作用不一样。如果把海水抽到一个湖里,颜色会怎样呢? 水中的植物 湖水的流动性较小,类似藻类的植物较易滋生,所以呈现出绿色。如果某处海水里也有大量的绿色植物,海水会是绿色吗?

没想到生活中小小的一个疑问居然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和我们不知道的知识,那么为什么情人湖的水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小编还没有弄清楚,希望万能的你们有一天能够了解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