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打造ET城市大腦 加速推動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8月1日,阿里雲發佈了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其合作伙伴可以基於該平臺輕鬆實現工業數據的採集、分析、挖掘、建模,並且快速構建智能分析應用。阿里雲表示,未來3年將面向工業領域招募上千家生態合作伙伴,以實現智能製造成功案例的規模化複製,加速推動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發佈

作為全球領先的數字化轉型專家,阿里雲一直在致力於幫助各行業進行數字化創新。作為全球前三的雲計算公司,阿里雲正通過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持續促進中國製造業轉型發展。

本月初,阿里雲在智能製造領域發佈了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工廠車間可以通過ET大腦的分析能力來提升效率和精密工藝,將項目實施週期從過去的6個月縮短至最低6天。阿里雲已經在城市、工業、零售、金融、汽車、家庭等多個場景推出了ET大腦等“產業AI”方案。

阿里雲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可幫助80%的中小企業及製造企業獲得巨大效益,降低20%以上的開發成本與時間。目前,已經在電子製造、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細分行業實現場景化的應用。

阿里雲業務大步邁進

“人工智能不應僅僅是實驗室裡的、PPT裡的‘概念上的AI’,更應該是‘產業AI’。”去年12月,阿里雲總裁胡曉明提出了產業AI的概念,認為過去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是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才能引發經濟和社會變革。人工智能必須走出實驗室,在場景驅動下解決生活、生產和社會環境問題。ET工業大腦與MindSphere平臺就是其中的重要產品。

另一方面,在產業AI的概念下,阿里雲業務也開始大步邁進。阿里巴巴集團2018財年財報顯示,2018年1月至3月,阿里雲營收43.85億元,同比增長103%。2018財年營收133.9億元,同比增長101%,季度營收連續12個季度翻番。

全行業開放平臺能力

“未來的算法專家一定不是在互聯網公司內部工作,而是在車間寫代碼。”馬雲曾指出,未來90%的製造業在互聯網上,智能化是走向新制造不可逾越的一個關口,智能技術會在新制造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瞭解,ET工業大腦開放平臺將開放3大行業知識圖譜、19個業務模型、7個行業數據模型以及20+行業算法模型。對於企業來說,在ET工業大腦上,只需兩步就可以打造智能工廠。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工廠實現快捷上雲,於AI創作間訓練出工廠的專屬智能。此外,該平臺還極大降低了操作門檻,普通工程師也能輕鬆進行操作,項目實施週期也由過去的6個月縮短至最低6天。

在摸索出用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推動中國智造換道超車的道路後,阿里雲ET工業大腦的下一步是向全行業開放平臺能力。截至目前,ET工業大腦已經成功服務了協鑫光伏、中策橡膠、正泰新能源、攀鋼集團等數十個工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