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再亮優良成績單 優良天數170天


南陽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再亮優良成績單 優良天數170天


龍騰南陽訊 截至10月9日,我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為170天,同比增加17天,全省並列第二位;PM10平均濃度為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PM2.5平均濃度為53微克/立方米,同比增加1.9%。1—9月份,我市10個國家水質考核斷面平均達標率為88%;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這是記者昨日在市環保局獲悉的。

為了確保打贏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我市研究制定南陽市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1+8”工作總體實施方案,以及《南陽市重點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行動方案》等,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分析研討,我市大氣辦分兩次組織相關人員赴平頂山、許昌、蘭考、濮陽、濟源、安陽、焦作等地,考察學習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及機動車管控、揚塵汙染防治工作先進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學以致用。

2018年,共派出督查人員3000餘人次,深入汙染防治實地和中心城區5個站點周邊區域開展全方位督查,確保站點周邊全覆蓋、無死角。為有效治理夜間大氣環境問題,經常組織開展南陽市中心城區“零點”環境綜合執法行動,由市環境攻堅辦牽頭,從市環保、公安、城管、住建、商務、交通、工信、質檢、工商、供電公司等單位抽調行政執法工作人員,採取流動檢查與定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每天21:00至次日凌晨5:00,對中心城區環城高速環線以內區域開展環境綜合執法大檢查,重點查處中心城區建築工地揚塵汙染、渣土車、砂石物料車、違規運輸、黑加油站、露天油煙燒烤、餐飲油煙直排等突出環境違法行為。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市環境攻堅辦採取短信通報方式,第一時間通報,第一時間督促整改。最終,通過標本兼治、精準發力,3月份以來,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由全省排名倒數後五位躍居進入先進行列,已連續5個月獲得省空氣質量生態補償金共計1127.5萬元。

同時,為了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對在用汙水處理設施監督管理,特別是鄉鎮汙水處理設施,保證穩定運行、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在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方面,取締了禁養區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建設糞汙無害化處理設施等。針對不穩定達標斷面綜合整治工作,採取一河一策、精準治汙的清河行動,對城市內河及農村溝渠內生活垃圾、淤泥、糞便等廢棄物進行清理,對底泥汙染嚴重的河道進行清淤,全面消除黑臭河。對工業企業、畜禽養殖業等重點涉水排汙的單位,做到嚴厲打擊。

下一步,我市將以實施汙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方案為契機,借勢借力,全域排查,調整結構,深度治理,全面推進,堅決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還將加強環境輿論正向引導,堅持實施環境汙染有獎舉報活動,對環境汙染舉報者給予現金獎勵,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先後聘請在校大學生、社會熱心群眾組成社會環境監督員,促進公眾監督企業的環境行為,倡導全民參與。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