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綜述》發布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東莞陽光網訊(全媒體記者 杜潔瑩)9月25日,東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下簡稱“四經普”)單位清查動員會議暨“統計開放日”宣傳活動在東城街道舉行。會上,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隊長王志勳介紹,為展現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東莞統計局、東莞調查隊將聯合推出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統計分析報告,一共12篇,9月25發佈第一篇《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概述》。《綜述》運用詳實的統計數據,從經濟實力、產業結構、消費品市場、對外開放、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科教文衛各項事業等方面,展現展現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東莞陽光網將全文刊登12篇統計分析報告。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週年東莞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改革開放40年來,“海納百川,厚德務實”的東莞人,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勇於探索實踐,在東莞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東莞奇蹟”,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經濟發展的神話,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範本,被稱為“東莞模式”。40年來,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前沿陣地的東莞,從開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邁開改革開放的步伐,工業經濟實現歷史跨越,經濟社會成功轉型。如今的東莞,時時充滿新的生機,處處飛揚著科學發展的時代旋律。

近年來,東莞在黨中央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準確貫徹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更高水平發展“十大行動計劃”,紮實推進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園區統籌組團發展、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水汙染治理等重點工作,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協調發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進中向優的態勢更加明顯。亞洲馬拉松錦標賽、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中國音樂學院全國考級大賽總決賽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加博會、海絲博覽會、臺博會、漫博會、智博會、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國際科技合作周科創會等重要展會取得豐碩成果。首次獲得綜治工作最高榮譽“長安杯”,榮獲“寬帶中國”示範城市最佳實踐獎,成為全國第九個版權示範城市、中國十佳會展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等稱號。東莞充滿活力的經濟形象、生態宜居的城市形象、和諧友善的文明形象,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經濟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東莞經歷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978—1985年,起步階段。東莞大力發展商品農業,同時以“三來一補”為切入點發展外向型經濟。1978年9月,東莞創辦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東莞縣太平手袋廠,從此拉開了東莞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大幕,逐步奠定了“世界工廠”的地位。

1986—1995年,騰飛階段。東莞大力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外來投資大幅增加,經濟總量連續躍上幾個臺階。1995年,東莞的外貿達到輝煌頂點,當年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285.31億元,而同年全市GDP總量僅為296.29億元,外向依存度達到433.8%的歷史最高值。

1996—2008年,提升階段。東莞大力促進經濟從數量型向數量型與質量效益型相結合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與資金技術密集型相結合轉變,以IT產業為代表的現代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在與外資企業的協作配套中逐步成長。

2009—2017年,轉型階段。東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經濟增速從兩位數放慢到個位數,甚至在2009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隨後逐步調整恢復。東莞大力創新發展模式、環境和能力,加快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搶抓新一輪新興產業發展機遇,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製造業逐步發展壯大,民營經濟也挑起大梁,支撐了東莞工業的快速發展,經濟逐步邁入一個平穩發展期。以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民營經濟等優勢產業佔比得到大幅提升,結構得到明顯改善,為新一輪大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二、改革開放40年東莞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經濟總量穩步提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40年。1978年,東莞仍是一個四季飄香的農業縣,全市有戶籍人口111.23萬人。此時,東莞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只有一些傳統的五金機械、煙花炮竹、草織、臘腸等加工廠,地區生產總值僅有6.11億元,財政收入只有0.66億元。然而,在近40年後的今天,東莞的常住人口834.25萬人,是1990年的4.8倍,年均增長5.9%;戶籍人口211.31萬人,是1978年的1.9倍,年均增長2.2%。經濟實力實現了大跨越,經濟總量突破7000億元大關,達到7582.12億元,是1978年的276.3倍,年均增長15.5%,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19位。東莞迅速從全國2000多個農業縣中脫穎而出,實現了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躋身於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城市。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東莞對全省、全國的貢獻突出。40年來,東莞經濟快速發展,東莞以全國0.03%的土地和全國0.6%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0.9%的GDP,貢獻了全國1.6%的稅收,吸納了全國0.9%的就業人口,創造了全國4.6%的外匯收入,儲蓄了全國0.7%的存款,全國所有指標權重貢獻均分別超過佔地面積20倍以上。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東莞實現稅收總額突破2000億元,成為全國第二個國稅收入超千億地級市。2017年,全市稅收總額2010.63億元,總量是2000年的23.2倍,年均增長20.3%,總額排全省第3位,僅次於深圳和廣州;稅收總額佔GDP比重為26.5%,所佔比重排全省第3位,僅次於深圳和珠海。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鎮域經濟實力更加雄厚。40年來,東莞鎮街經濟快速發展,實力更加雄厚。2017年,在全市33個鎮街(含松山湖)中,全部鎮街經濟規模均超60億元,平均規模超200億元。經濟總量達500億元以上的鎮街有虎門和長安2個,400-500億元的鎮街有東城和南城2個,300-400億元的鎮街有厚街、松山湖、塘廈、常平4個,200-300億元的鎮街有大朗、鳳崗、寮步、清溪、大嶺山、麻涌6個,100-200億元的鎮街有14個,100億元以下的鎮街有5個。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經濟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革的40年。產業結構明顯優化,所有制結構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由以第一產業為主的傳統模式向以第三產業為主、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模式轉變,建立起適應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業結構體系。1978年三大產業的比例為44.6:43.8:11.6,2017年三大產業的比例為0.3:47.4:52.3,服務業佔比超過“半壁江山”,成為我市第一大產業,東莞經濟邁入現代產業門檻。東莞商貿、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壯大,現代金融、文化創意、會展經濟等新興服務業競相發展,逐步形成了以金融業、房地產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發展模式,服務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7年現代服務業佔第三產業比重達60.6%,現代服務業帶動效應明顯。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由一個“漁米之鄉”到現代製造業名城深刻轉變的40年。1978年,東莞大膽引進了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東莞縣太平手袋廠,標誌著全國引入外資經濟的正式起步,在全國率先設立對外加工裝配辦公室,積極接納來自香港乃至亞太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大力發展“三來一補”業務,逐步確立了以工業立市的目標。2017年,全市工業企業15.15萬家,是1978年的117.5倍;其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907家,是1978年的15.7倍。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16.97億元,是2008年的2.0倍,年平均增長7.4%。40年來,東莞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轉變,通過大力實施“東莞製造2025戰略,全面推進智能製造等“六大工程”,深入實施“機器換人”,形成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支柱,以出口為主的工業經濟結構體系,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及移動終端的重要生產基地,東莞智能手機約佔據全球出貨總量的1/5。目前,我市智能手機產業鏈趨於完整,產業配套能力和龍頭自主品牌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環境日益優化。2017年,以市政府一號文形式下發的“倍增計劃”被媒體喻之為“史上含金量最大扶企新政出臺”,2017年182家正式試點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14.28億元,增長16.8%,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6.8個百分點。通過扶持“倍增計劃”試點企業,培育更多龍頭企業,帶動形成產業集群,惠及廣大中小企業。現代製造業蓬勃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0.5%和39.0%,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轉變。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星月同輝”的新格局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40年。東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一座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文明進步的美麗城市已矗立在我們面前。特別是近年來,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虎門高鐵站、東莞新火車站、地鐵2號線、莞惠城際軌道常平至惠州段、沿江高速、博深高速等一批關鍵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市籃球中心、市民藝術中心、市文化館、植物園等一批關鍵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201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1712.83億元,是1978年的7447.1倍,年均增長25.7%。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5262.33公里,公路密度達213.92公里/百平方公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經濟圈”的到來,東莞市的交通將更加方便、快捷。城市供水、供氣等公益設施日臻完善,城市整體功能不斷增強。2017年12月底,地鐵R2線累計運營里程2096.57萬車公里,累計輸送旅客3874萬人次,日最高客運量達到23.87萬人次。2017年,全市全市公交線路453條,公交運營車輛5553輛。2017年末全市電話用戶1925.6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680.97萬戶,互聯網用戶175.67萬戶。電話、移動電話以及寬帶網絡的廣泛應用,使東莞與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的溝通更加觸手可及。目前東莞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991萬戶,移動通信交換機總容量2425萬戶。同時莞企加緊佈局5G市場,5G將推動東莞產業新蛻變。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消費品市場走向成熟、商貿流通逐步暢旺的40年。改革開放初期,市場商品憑票供應,消費品市場以公有制經濟為主。197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有2.13億元。經過40年發展,東莞消費品市場已形成民營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並存的共同發展局面。201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87.88億元,是1978年的1261.9倍,年均增長20.1%。商品供應豐富,新型業態崛起,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建成了天虹商場、星河城、萬達廣場等一大批城市商貿綜合體,大大提升城市商業水準。截至2017年末,全市共有集貿市場、專業市場650個,是1978年的18.6倍,其中億元交易市場達49個。東莞被稱為“便利店之都”,美宜佳,天福、上好等全國知名的連鎖便利店品牌均誕生於東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顯示,東莞名列指數榜第四位,僅次於長沙、深圳、太原。其中東莞每1012人就擁有一間便利店,全國排名第一。東莞市是全國星級飯店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創造了中國飯店業發展歷史上的獨特的“東莞現象”。2017年全市擁有33家星級酒店,其中五星級酒店14家,四星級酒店12家,三星級酒店6家。會展業競爭力強。加博會、海絲博覽會、臺博會、漫博會、智博會、高層次人才活動周、國際科技合作周科創會等重要展會每年都在東莞輪番上演,平均每6天就有一個成規模的展會。這是當前東莞會展業健康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東莞榮膺“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充分展現了東莞的經濟活力和城市魅力。

新興業態蓬勃發展,汽車保有量創新高。近年來,網絡經濟日新月異,網絡零售和傳統實體店加速融合發展,創新驅動成為消費品市場發展新動力。2017年,東莞電子商務交易額4202億元,增長13.5%。其中,跨境電商進出口159億元,增長766.1%。東莞快遞業務量12.25億件,增長14.6%;快遞業務收入14.77億元,增長20.5%。全市發出郵政國際小包8821萬件,同比增長24.3%,日均28萬件,總量居全國第四。電商網絡經營主體達到5.5萬戶,擁有跨境電商企業5000多家,企業設立“海外倉”近20個。2017年底,東莞汽車保有量達262.76萬輛,在全省僅次於深圳,在全國居第十位,平均每百人擁有量上升到31.5輛。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對外開放取得不斷突破的40年。1978年,東莞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以“三來一補”為突破口,積極引用外資,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40年來,東莞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對外開放格局,取得了豐碩成果。1979年,東莞共簽訂來料加工項目140宗,實際利用外資僅有173萬美元,發展到2017年的17.20億美元。東莞累計利用外資項目11959宗,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64.08億美元,年均增長31.6%。2017年全市合同外資金額26.08億美元。東莞對外開放在致力於量的擴張的同時,也著重引進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移,不少設備和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世界級的大財團、大公司、跨國公司紛紛落戶東莞。目前,世界500強的外資企業中已有86家在東莞投資辦廠,如沃爾瑪、麥德龍、雀巢、日立、三星、可口可樂、杜邦、三菱、三洋、飛利浦等國際性大公司都在東莞投資辦廠或進行技術合作。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對外貿易總值居全國前列。改革開放之前,東莞的出口商品以煙花炮竹為主,其次是水草(草織品)、乾鮮果菜、活豬、牛、禽、蛋品、大米、竹木製品、荔枝幹、臘味等農副土特產品。1978年,全縣外貿出口總額3938萬美元。1979年以後,東莞逐步擴大和發展與香港、臺灣、日本和歐美等地區的貿易關係,2017年,與東莞通商的貿易伙伴超過200個,實現進出口總額12264.4億元,是1990年的236.9倍,年均增長22.4%,外貿總值創下歷史新高。進出口排全國第五位,出口排全國第四位。隨著出口市場結構的不斷調整,東莞大力開拓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市場。2017年,全市對香港出口1732.3億元,佔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4.7%;對美國出口1561.0億元,佔22.2%;對歐盟出口1186.3億元,佔16.9%;對日本出口510.5億元,佔7.3%。與此同時,全市貿易方式也發生明顯變化,貿易主體不斷多樣化。2017年全市加工貿易(含保稅物流)進出口6598.4億元,佔全市的比重為53.8%,其中加工貿易出口3713.5億元。一般貿易出口3050.5億元。機電產品出口5237.9億元,佔全市出口比重達74.5%。高技術產品出口2892.5億元,增長11.5%。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不斷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40年。“科教興市”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2017年,全市專利申請量81275件,是1990年的2390.4倍,年均增長33.4%;授權量45204件,是1990年的1506.8倍,年均增長31.1%。近年來,東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積極完善科技創新體系,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精心打造松山湖產業園區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2017年,東莞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058家,是2009年的16.5倍,年均增長42.0%,總量排全省地級市第一位;R&D佔GDP比重2.48%,比2000年提高2.29個百分點;新型研發機構34家;科技企業孵化載體98家;共有36個專業鎮和3個專業鎮創新服務平臺。東莞的高新技術產品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以及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等五大技術領域,其中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產品較為突出,佔了各類高新技術產品生產的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各項改革全面推進的40年。商事改革、財稅改革、農村稅費改革、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等穩步實施,並取得了明顯成效。2017年末全市工商登記註冊戶數100.09萬戶,是1999年的6.4倍,年均增長10.9%。其中民營單位登記註冊戶數97.46萬戶,是2001年的7.5倍。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420.3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46.97億元,繳稅總額1397.50億元。民營經濟逐步向科技化、外向化、集團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全市現有中國馳名商標77個、省著名商標264個、省級農業類名牌產品51個,絕大部分屬民營企業所有,民營企業已經逐步成長為拉動東莞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創建了松山湖工業園區、虎門港、東部工業園和東莞生態園,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招商引資活動,對提高利用外資水平、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的40年。1978年,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僅有0.5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149元。40年過去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東莞居民家庭的生活水平經歷了從擺脫貧困—解決溫飽—奔向小康—邁向富足的過程,消費支出投向趨勢經歷了從奢望─擁有—飽和—富有選擇性的進程。廣東自2014年起正式啟動分市縣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改革工作。東莞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17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451元,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長10.1%。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2017年東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39元,是1985年的59.1倍,年均增長3.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2498元,是1985年的47.2倍,年均增長12.8%。2017年,東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食品菸酒支出10533元,恩格爾係數為32.4%,恩格爾係數逐年下降。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恩格爾係數判斷生活水平的標準,40%以下為富裕,從這個判斷小康水平的標準指標可以看出,食品消費在整個生活消費中所佔的份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已跨入較高水平。舒適、發展型消費成為主流。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2017年東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78元,比1985年增長36.2倍,年均增長11.9%。改革開放以來,農民收入結構變化明顯,以農業收入為主的單一結構已成為歷史,收入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2017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86.2%;經營淨收入佔7.9%;財產淨收入佔8.6%。農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生活質量隨之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化,2017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中,食品菸酒消費支出佔37.4%;衣著消費支出佔5.3%;居住支出佔14.7%;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佔5.1%;醫療保健支出佔4.3%;交通通信支出佔19.6%;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佔12.0%。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改革開放40年,是東莞社會各項事業和諧發展的40年。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累累,文教體衛煥發勃勃生機。公共文化事業蒸蒸日上。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先後確立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廣場文化之城、音樂劇之都“三城一都”的建設目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形成了市、鎮、村三級文化設施網絡體系。投資逾15億元打造市級文化設施,建成玉蘭大劇院、東莞圖書館、科學技術博物館、東莞展覽館、群眾藝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工人文化宮等先進文化場館,其中東莞圖書館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規模在全國公共圖書館中名列前茅。全市已建設有村鎮文化中心80多個,圖書館(室)近400個、文化廣場近450個,文化設施佔地總面積超4000萬平方米。1978-2016年,東莞藝術表演團體由1個增加到20個;公共圖書館由1個增加到 605個;藏書量由11萬冊增加到1014萬冊;博物館由2個增加到49個。新聞出版和廣播電影電視事業取得新成就,2017年共出版報紙7894.88萬份,各類雜誌4.22萬冊;公共廣播節目42套,公共電視節目56套;電影放映140萬場次,觀眾2200萬人次,票房收入近7億元,觀影已成了東莞市民群眾休閒十分重要的消遣方式。全市有各類體育運動場地14731個(座),其中體育場487個,體育館171座,燈光籃球場5461個,健身路徑1529條,室外羽毛球場1373個。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在改革開放40年的浪潮中走到了第25個年頭。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一路高歌猛進奪得了8次CBA聯賽總冠軍,創造了CBA聯賽十年八冠的輝煌成績。因此,宏遠男籃也為東莞的“籃球城市”扮演了城市名片的功能。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水平穩步提高。2017年全市有小學329所,普通初中193所,普通高中4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1所,普通高等院校9所。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免除本地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普九”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全市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93所,戶籍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和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達100%。普通高中教育持續提高。2017年,東莞市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5%,高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3%,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獲得了“廣東省教育強市”稱號,2015年評為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實現省教育強鎮全覆蓋。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全市有醫院97家,門診部552家,婦幼保健院1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防疫站)1家,衛生監督所34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06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75萬人;全市28個鎮中,共有27個國家衛生鎮、1個省衛生鎮。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持續發展,全面開展以預防控制傳染病為重點的衛生防疫工作,強化計劃免疫和預防接種工作,法定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急性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明顯提高。1953年至今無鼠間鼠疫和人間鼠疫疫情發生;1994年至今維持無脊灰狀態;2001年消滅了絲蟲病,霍亂、痢疾、傷寒、感染性腹瀉等腸道傳染病,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質炎、乙型腦炎等計劃免疫疾病大幅減少;已連續8年無本地感染瘧疾病例,達到消除瘧疾的標準,這是繼2000年東莞消除絲蟲病後,又一個實現消除的傳染病,是東莞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又一重大成就。2017年,傳染病發病率295.14/10萬,死亡率0.48/10萬。

《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发布

東莞中心廣場夜景。(唐幸耀 攝)

40年崢嶸歲月一路走來,40年海納百川彙集創新創業,40年厚德務實鑄就輝煌。東莞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有目共睹,東莞40年的發展歷程,驗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東莞人民滿懷信心。今後,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引擎,積極參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東莞改革發展新局面,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