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農業人工智慧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導讀: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要對環境友好,還能更好的與市場對接。在這個挑戰面前,智慧農業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

諸多農業問題都有一個核心: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要對環境友好,還能更好的與市場對接。在這個挑戰面前,智慧農業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顛覆:農業人工智能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全球知名的風投機構CBinsights評選的百家農業科技企業中,已經很少有農化類型企業,更多的是智能灌溉、農業物聯網和無人機、精準農業等領域的智慧農業相關企業。】

那麼,就目前國內的形勢而言,如何理解智慧農業帶來的價值?怎麼實現呢?

智慧農業的核心價值在於將所有影響農業的重要因素數據化,指導農民的生產活動,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和品質,同時增加產品附加值。

深圳市農博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農業物聯網的標準化、產品化、模塊化、自動化的監測和控制設備為基礎切入市場的農業科技公司,為農業企業提供一套完整的從硬件設備到軟件系統再到數據服務的智慧農業一站式解決方案。

農博創新(NB-Innovations)創始人馬俊娜表示,物聯網自動化、大數據數字化、智能無人化,這三步應該是一個順承的過程。先有標準化的物聯網傳感器設備鋪設,獲取海量的監測數據,實現遠程管理,再進入農業大數據管理與運算,以及農業人工智能,三個方面需共同發展,才能為農業企業實現農場的規模化擴張、種植流程的標準化管控和信息化的現代管理模式。

深入產業鏈、優化產業鏈效率是智慧農業企業的首要目標。

1、通過機器代替人工來降低成本

成本的降低是智慧農業應用中最明顯的一個特徵。

農業生產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以機器代替人工去完成繁瑣的工作可有效降低大量生產成本。

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常見於以自動控制設備對溫室大棚進行放風、增溫、降溼等操作,以及自動灌溉設備在大田果園自動控制灌溉、施肥等。這些一方面大大減少了人力操作,基於數據上的控制,增加了農場管理的科學性、及時性,降低了人為決定和操作的誤差。

顛覆:農業人工智能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2、通過掌控數據來提高產量和品質

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因素非常多,氣候、肥力、品種、前茬、密度、耕作方式、病蟲害等,農民光憑經驗做出決策是遠遠不夠的。

從生產規劃、種植前準備、種植期管理,直到採收,農民每年幾乎要做40多項決策。

而這些決策大多環環相扣,如果哪一步選錯了,那就不得不忍受減產甚至絕收的後果。

智慧農業的另一大特徵,便是將原本屬於經驗的部分轉化為了可量化的數據,通過數據來指導種植。

顛覆:農業人工智能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安裝在田間的物聯網設備,為農業管理提供海量的實時數據。】

顛覆:農業人工智能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農戶通過軟件把海量的數據及時變成有價值的信息,得到最優的農場管理方案。】

據研究表明,除了氣候因素以外,大約有65%以上的影響因素都是可控的。

顛覆:農業人工智能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2015年,全國玉米平均產量為392.9kg/畝,新疆奇台高產記錄1409kg/畝,通過控制影響產量的因素玉米產量足足高出1000kg/畝。】

據此,農場可精確安排生產計劃,保障產量及品質。

3、通過技術升級增加產品附加值

我國農產品正面臨一個品牌化的黃金時期。

在此之前,我們的農產品大都是按照品類來銷售的,如果有品牌也一般是區域公用品牌或廠商品牌,很少有面向消費者的市場化品牌。

一方面是因為優質的農產品不多,另一方面則是消費水平不足。

隨著農業的升級,產品的升級以及消費的升級,農產品將會開啟一個品牌化的黃金時期。

更多的農產品將會由區域品牌、廠商品牌上升至渠道品牌和消費品牌。

顛覆:農業人工智能Agri-AI,如何影響中國農企?

那智慧農業在農產品品牌塑造中,起到的是什麼作用呢?

不同於市場上普遍存在的講故事、講情懷、IP打造等各種營銷手段塑造的農業品牌。

智慧農業打造的農業品牌更多的是一種以生產模式為核心的品牌,深入消費者。

“農場守望者”是農博創新推出的一款智慧農業服務系統,通過硬件和軟件結合的方式,指導農民進行生產活動。

同時將農產品從播種、種植到採收、加工、運輸等流程全程記錄下來,當某批次產品出現問題時,快速追蹤到問題的真正源頭,從播種到運輸全流程追溯,好比電子產品可以追溯到每個零部件的供應商和生產入庫批次一樣。

當消費者看到這個品牌就能體會到:這是技術升級後的農產品,為技術買單,而非故事或情懷。

今年8月,農博創新已與海南農墾達成戰略合作,將對海南島內數百個農場進行智能化升級。同時,農博創新的智慧農場管理系統——農場守望者,也已完成英文和日本的多語言版本,將出口全球各地,實現我國農業物聯網監控設備的全球出口替代。未來,也許你在國外吃到的水果蔬菜,也是受益於中國農業物聯網企業的智能監控服務。

未來的展望

過去的十年裡,互聯網+農業浪潮幫助農業更好地實現產銷對接,大幅提升了農產品流通渠道的效率。

如今,越來越多像農博創新一樣專注智慧農業的科技公司湧現,不僅能繼續改善農產品的流通端,更重要的是推動生產端的轉型和升級。

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越來越多的種植戶都能切實看到運用先進技術帶來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