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成法院執法新嘗試 各地「老賴」急忙還款

10月10日,一條微博引發了網友的討論:一名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主動聯繫了廣東佛山禪城法院,向申請執行人歸還了拖欠近五年的款項。他突然願意還款的理由,竟是其微信支付賬戶被法院依法凍結了。2017年以來,微信支付已經成多地法院的執法新嘗試。

微信支付成法院執法新嘗試 各地“老賴”急忙還款

至今,禪城法院已經依法凍結了超過300名“老賴”的移動支付賬戶。不僅是佛山,這樣的場景也出現在廣西柳州、安徽望江、河南洛陽等地,多名“老賴”在被依法凍結微信支付賬戶後,都選擇了迅速還款。

微信支付成法院執法新嘗試 各地“老賴”急忙還款

微信支付成法院執法新嘗試 各地“老賴”急忙還款

微信支付成法院執法新嘗試 各地“老賴”急忙還款

截至2018年6月,微信支付活躍用戶已超過8億,覆蓋了數百萬商戶、30多個行業,用戶可以使用微信支付購物、吃飯、看病、旅遊、交水電費等。由此可見,微信支付已深入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因此,當再也無法用指紋支付來輕鬆進行網上購物、用“掃一掃”付款吃飯時,就連“老賴”也受不了,只能乖乖還錢。

相關人士表示,法院這種聯合微信支付,依法凍結“老賴”微信支付賬戶的新方法,順應了當下移動支付盛行的社會新形態,切實提高了法院的執行效率。以微信支付為代表的移動支付行業快速發展,不僅使人民的生活便捷性得到極大提升,同時還成為建設誠信的社會秩序的有力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