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片如其名,讓人饞更讓人感動”“讓我一邊流口水一邊流眼淚”……類似這樣的彈幕,在一部僅有三分鐘的先導片裡頻繁出現。這個夏天,來自深夜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在6月份上線B站就引爆了網友的關注。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跑遍了全國二十多個城市,深入無數老街小巷尋找最“美味”的燒烤,用美食、人物紀錄了許多平凡又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充滿了小趣味、小愉快,也充滿了小智慧和小風險的人生百態。他們用細緻入微的眼光發掘出平凡的人身上的閃光之處,匯聚成味道豐富的《人生一串》。這才是觀看過中國版的《深夜食堂》的觀眾心中真正的深夜食堂。《數碼影像時代》採訪了本片的攝影指導,試圖從拍攝的角度解讀這部充滿煙火氣息的美食故事。

Q:《數碼影像時代》

P:彭源

X:徐天淳

Q:《人生一串》與《舌尖上的中國》同屬美食主題的紀錄片,它們在攝影風格上會有哪些不同?

P:這個項目從去年我就一直和總導演一起。特別嚴苛的一個任務是我們要跟《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有個區別,實際上聽到這個要求的時候,我心裡挺怵的。《舌尖》它就是美食紀錄片的標杆,它給我們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它每一個東西都很乾淨,顯得很精緻,有點像文人的工筆畫。我們的《人生一串》的特點可能沒有那麼精緻,就像在街上買的那種小人書一樣,可能很粗糙但是很精彩。

拍攝籌備時,我負責總統籌,當時我給所有的攝影說,首先,燒烤是暗夜美食,所以這個片子的調子有些昏暗,但是不會髒;第二,我們拍的這些燒烤攤都有些年頭了,有不少故事,所以它的環境不一定都是乾淨的,我們要拍出煙火氣,但是不能把拍得不乾淨。這個東西很難把控,我們要去找一個臨界點,這個片子基本上百分之八十都是夜景,你說它是真正的中國版《深夜食堂》我覺得沒有一點問題。

X:我們每一位創作人員都或多或少看過《舌尖》,這個美食節目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的存在於大家心裡。所以我們更要有所創新,尤其是它的敘事方式,《舌尖》的視角拔的很高,局開得很大,但我們的題材並不適合,《人生一串》我們拍的就是大家每天晚上都會接觸的街頭美食,我們很草根,很落地。因此,我們更希望融入一些更隨性的手持風格以及食客、老闆、服務員等等被攝者的第一視角,把拍攝對象更真實,更生活的一面表現出來。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Q:攝製團隊的拍攝任務是怎樣分配的?總的拍攝週期是多長?

X:我們對拍攝品質的把控非常嚴謹。《人生一串》六集分別有六個導演,雖然不同的導演有著不同個性,我們通過統一攝影團隊來統一整體影像風格。3月初我們主創和主攝團隊先一起走了東北線磨合,熟悉之後,再分為東南、西南兩組。

P:我們是兩條線在走,天淳負責東南線,我負責西南線。我們兩個經常電話溝通,隨時互通我們兩邊的拍攝進度、拍攝狀況和一些新的點子,包括我們什麼時候摸到這個臨界點。比如說有兩個點的拍攝任務,我們在配合A導演把A點拍了之後去到B點,然後B點的B導演已經在那等我們了。從翻過年開始,一共 27個城市,三月份我們就開始,一直到六月中,我們最開始去的東北都還在穿棉襖,然後在靠夏季的時候再去最南。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拍攝任務路線圖

Q:《人生一串》拍攝現場的具體流程具體是怎樣的?

P:在拍之前,我們和導演磨合完之後總結出一套方案,在我們正式出發南線北線大動作前最後一次會議上我跟所有的導演都說過,到了一站之後,什麼都不做,機器先放下、先看,我們先去感受,然後再拍。因為大哥一直在跟我們強調:不要去擺他們,他們不是演員。我們要儘量捕捉最真實的東西,這其實對我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哪怕我們前一天預案做的再好,但是到使用的時候,可能也只有百分之六十能用上。到了真實的現場開拍了,這時候技巧就一個字——抓。

X:我們一個車是四個人,主、副攝像,助理,錄音師,然後兩條線進行。前期先不拍,先和當地老闆接觸,看他這一天的工作流程,拍攝前一天踩點的時候,團隊的錄音師、攝像、導演大概都能明白這個攤的大概情況,當天我們要出一個拍攝的預案,再根據實際情況做一個準備,然後儘量在週末人最多的時候拍。因為很多攤販週末忙起來以後的工作狀態可能和前一天完全不一樣,很多人一開始會比較放不開,但是忙起來以後狀態就比較自然了。當然踩點我們也會帶一臺小機器或者錄音,因為一些踩點時說過的話可能就再也不會再重複了。畫面我們可以通過拍攝和剪輯再補回來,但是有一些原生的話就很難,所以我們每一組都會有個比較有經驗的單獨的錄音師,這個是我們的一個小技巧。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東南線拍攝團隊(徐天淳負責)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西南線拍攝團隊(彭源負責)

Q:如何協調統一六個導演的拍攝風格?

P:我們的攝影團隊跟導演是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沒有變,只是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每一集換一個導演。片子總共有六集,分別是:第一集叫“主吃,無肉不歡”,第二集名字還沒定,內容主要是“牙的抗議”,第三集叫“戰鬥,硬骨頭”,第四集叫黑暗料理,第五集叫素菜,第六集叫傳奇,目前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六個導演可能有六種風格,而且這六個導演都屬於在業內比較資深的紀錄片導演,前期我們對彼此彼此有一定了解和認識。總導演給他規定了這一集的主題內容,但是到具體的執行層面上來講,細化到一個拍攝畫面,或者說拍攝的場,每個導演的風格和狀態有他自己的一個套路,我比較害怕他們太風格化,所以我會把前一站的拍攝經驗在不斷地灌輸給下一站的導演,但是還是難以避免有些導演對某些鏡頭和某種拍攝手法的鐘愛。比如我們第二集的導演就特別喜歡正扣,第四集的導演就特別喜歡肩扛。到了最後的最後,片子精剪的時候我們還會跟總導演溝通,總導演會把控影片的風格,而我們輔助他進行最後的精剪,這是最後一道關卡。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Q:拍攝過程中主要使用了哪些器材,選擇器材的時候有哪些特點是需要考慮進去的?

P:因為我們的拍攝環境整個調子暗,又窄又小,所以對於器材上的選擇我們有兩個方向的要求,一個就是低照度下的表現一定要好,再一個就是一定得小巧。在老闆忙著上客之前,我們會先在屋子裡架好機器,有一些GoPro或者一些小的機器,像GH5,和一些小的魔術手。我們還有很多LED燈,但不能把光線介入太多,儘量還是讓用原生的環境光,實在是欠缺、達不到標準我們再補。

X:我們的拍攝對象都是素人,不少人會怵鏡頭的,我們有時候會拿一個小機器,放在桌上看似擺弄,實際上已經開拍了,同時給一旁錄音師遞個眼神,那邊就拿著這個話筒湊過去了,一邊聊著,一邊就拍了。

當然後面聊開了以後為了保證影像質量我們也儘可能地多用VaricamLT大機器來拍,這款機器的雙原生感光使得高感很好,同時對於暗部高感下的色彩染色抑制得很好,這給後期校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此外很多時候,我們要拍的巷子電線特別多,一些場景還會用到無人機,有次拍一個難度較大的鏡頭時無人機失控摔了一個。在拍大範圍延時鏡頭的時候,器材的電池續航能力是我們一定會考慮的問題,在比較冷的地方我會帶一大堆暖寶寶,對機器做防護,防止它掉電太快。這一趟下來可以說是史上最嚴酷的機器測評了。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Q:拍攝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具有挑戰性的狀況?

X:這個環境太複雜了,我們要處理的很多是突發的事件,還要提防一些在攤位上喝多了的醉漢,畢竟設備和人員的安全性保證我也要保證。最富有挑戰的是對於拍攝對象介入程度的把握,有的老闆本人很傳奇,但是過多的曝光也會讓他們自己有所顧慮,這個過程像走在一個很細很細的鋼絲線上,是最難的,畢竟這還是一個美食為主的紀錄片,不應該用過多的篇幅來講人的故事。另外,我這邊主要還有語言問題,跟拍攝對象溝通的時候他們會說一些只有當地人能聽懂的家鄉話,我們就比較懵了。

P:我這邊還好,我是四川人,雲貴川西南線這一趟下來,我就是翻譯。在拍攝方面倒是有些比較有意思的難題,有一次導演拍完之後總覺得勁兒不夠,我琢磨了一會兒,然後扛著最大的機器爬到豬圈上,從一個上帝視角的角度拍火焰騰起來,導演也覺得——誒這個好。拍銀川的那一站時導演說想要一個整條街的大延時,我們最後找到了一棟學校廢棄的樓,假裝自己是學生混進去,從下午三點到晚上八點,這次延時拍了五個小時。銀川那邊晝夜溫差很大,晚上凍得不行。有時候為了小屋子裡找一個角度拍攝燒烤的整個動作,我們會去借位,有時爐子沒辦法挪,就讓機器進爐子裡,我們回來的機器都是帶著味道的。拍無人機鏡頭的時候也挺難的,有些地方環境太複雜,只讓我們飛二十米,當時我想要一個翻轉的動作然後定住,他們做了一遍後不滿意,第二遍還是不滿意,第三遍“嘣”地一下無人機就摔了,把我都嚇到了,當時也就兩米高。為了不打斷以後的拍攝計劃,我們只好又從別處調飛機。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Q:在後期製作中面對最大的困難的是什麼?後期製作進度怎麼樣了?

X:這次拍攝幾乎把全中國都跑了一遍,行程路線多,項目週期也長,現在算下來一共25TB 的高清素材,前期拍攝每天雙備份,拷盤的體量就比較大,對於後期的壓力也就更大了。基本上,後期從開拍的第四天開始就陸陸續續地收到我們幾位導演帶回來的素材,同步進行代理轉碼和第三次備份。這樣算下來光後期存儲就要佔用近80TB的空間了。我們想做一些有人情味的東西,很多情況不可控,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就只能抓,不能停,因為我們不想錯過任何有意義的東西。這樣一來後期的數據量就相當於翻了三倍,現在的焦慮源頭就在於我們要怎樣準確地從數據海洋裡撈出金子。

P:導演一般在拍完之後就直接飛回北京,所以在拍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開始對素材進行梳理、粗剪。六月正式進入後期,調整幅度極為大,導演在做取捨,整個過程特別難受。我知道的第一集的片子就改了四遍以上,有時候翻翻素材,又有新的東西,很多時候得推翻重來,我想把更好的東西留下來。現在粗剪出來了三集,精剪還在繼續,包括包裝、作曲在內的其他方面還在進行。我們專門找了人作曲,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然後我們又請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團隊,阿坤的團隊,讓這兩個作曲團隊一起協作。現在還有一個理念的問題很困擾,投資方更期望出來的是一個相對純粹的美食節目,我們想要的是人文類節目,情懷的東西比較多。所以我們正在和找一個能匹配的點,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尺度去磨合、呈現作品。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煙火浸染的塵世百味——對話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攝影指導

採訪的中途,兩位攝影指導為我們播放了粗剪的三集紀錄片預告,他們紀錄那些美食和人物時的用心都融入到了每一幀的畫面中。彭源在採訪中談到:“我們想讓人們覺得它好像就是‘我’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或者是‘我’正在發生的事”。將一切想要表述的東西真實、生動地紀錄在鏡頭下,也許正是他們做紀錄片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