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藍科技收購中科鼎實,誰的救贖?誰的財富?

10月11日,滬指暴跌超過5個點,兩市千股跌停,停牌企業幸運躲過一劫。

距離京藍科技宣告收購中科鼎實,掐指一算停牌已超過半年。

10月9日,深交所也不耐煩了,發出對此事的重組問詢函,要求京藍科技在10月12日前作出說明。

今天,京藍科技給出了回覆:延期回覆。

有幸躲過了A股全線飄綠的日子,不知道京藍科技會不會偷著笑出鼻涕泡來。

今年6月,剛剛收購了中科鼎實21%股份之後,京藍科技再次公告要收購中科鼎實56.7152%的股權。

同樣是買買買,人家是到處買,京藍科技是同一標的分批次買。當然,這也沒啥不可以,如果交易完成,京藍科技將控股中科鼎實77.7152%的股權。

中科鼎實有多香?

2017年,中科鼎實的淨利潤為4808.44萬元,較上年度增長64%;2018年上半年,僅用了半年的時間,淨利潤就達4304.83萬元,逼近其2017年全年盈利水平。

好公司人人眼饞,這麼好的錢景,中科鼎實為什麼要賣掉控股權?

京藍科技收購中科鼎實,誰的救贖?誰的財富?

IPO失利,高溢價賣身

中科鼎實前身為北京鼎實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主要從事岩土工程和地基基礎工程。

2010年,那是環保產業滿眼春風的年代,中科鼎實向汙染場治理業務轉型,陸續中標汙染場地修復工程項目。其中有北京市某焦化廠汙染土治理修復項目,這是國內單體工程額度最大的環保項目;還有西南地區首例汙染場地修復bt項目,成為較早進入土壤修復市場的企業。

根據京藍科技的公告,這項收購評估增值約13.37億元,評估增值率為728.86%。京藍科技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作價8.76億元收購中科鼎實56.7152%的股權,

一般來說,一個企業願意溢價收購,一定是看重了標的公司的未來發展。

中科鼎實曾謀劃在創業板上市,在2017年10月13日中科鼎實的首發申請獲證監會受理,但不到三個月後,中科鼎實IPO被終止審查,原因不詳。

同期IPO被否的北京建工修復,發審委曾質疑:中科鼎實與北京建工修復存在關聯交易或其他利益安排。

同一時間,北京建工修復IPO同樣被否。

根據中科鼎實的招股說明書來看,中科鼎實也有隱憂,2014—2017年一期,中科鼎實主營業務綜合毛利率為 38.53%、35.48%、27.18%及 27.20%,下滑明顯;同期已完工未結算資產及應收賬款賬面價值較大,佔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高達 77.02%、68.69%、70.46%及 65.01%,同時,中科鼎實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總體上低於淨利潤。

如果業主或者發包方的結算週期、付款條件及付款週期惡化,中科鼎實現金流將受到影響,可能面臨工程項目賬款回收的風險。

京藍科技收購中科鼎實,誰的救贖?誰的財富?

早先生態資本論曾做過不完全統計,土壤修復實力較強的企業分散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南、浙江等19個省市,其中以北京最為集中,有17家實力相對較強的修復企業駐紮在北京。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修復江湖中,以高能時代為主的修復企業分食長三角、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中小型項目;博世科在其本土西南市場佔領了一席之地,永清環保佔據了西北重金屬汙染治理市場,中科鼎實則和北京建工修復一樣,主要聚焦於北京地區的大型項目,中科鼎實前五大客戶的集中度高達九成。

從土壤汙染分佈情況看,南方土壤汙染重於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汙染問題較為突出。

可見,在土壤修復領域得不到更大突破而尋求他路,很可能是中科鼎實出售自己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京藍科技在西北地區業務份額較大,就上半年來看,有西北市場增長的趨勢,這對於亟待開發其他區域市場的中科鼎實,或許是個機會。

中科鼎實從事的環境修復業務與京藍科技已有的園林綠化、節水灌溉業務存在一定關聯,在技術上可開展合作,難說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京藍科技的自我救贖

京藍科技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目前,京藍科技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生態節水和環境園林兩大板塊。

京藍科技收購中科鼎實,誰的救贖?誰的財富?

在這之前,京藍科技曾多次變更主業,從最初的網絡與電子信息技術開發,到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再到礦業等。2015年3月,因主業虧損被*ST,2015年底京藍控股入主京藍科技後,出售公司持有的商業地產板塊及煤炭/礦業板塊,通過併購進入環保領域,並於2016年成功摘星脫帽。

今年上半年,京藍科技的淨利潤增長超過1億元,業績逆襲源於兩場收購。

2016年下半年,京藍科技完成對沐禾節水100%股權收購,進入節水行業,實現節能、節水生態環境產業鏈的初步佈局。2017年,又通過7.21億元交易對價對北方園林進行收購,交易完成後,京藍科技持有北方園林90.11%的股份。

併購的這兩家公司,在2017年貢獻了京藍科技絕大部分營業收入。2018年上半年,又貢獻了半年度總額接近99%的營業收入。

嚐到了併購甜頭的京藍科技,繼續發力環保併購:中科鼎實成為目標。

不過,京藍科技在通過併購增厚業績的同時,也帶來了高額負債,這是併購的一體兩面。2015年,京藍科技的總負債只有839.13萬,到今年上半年總負債飆升到56.99億,不到三年的時間,總負債陡增99.85%。

據今年半年度業績報告,京藍科技年內需要償還的資金合計26.23億,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高額的負債,使得京藍科技前8大股東均高比例質押,其中控股股東北京楊樹藍天投資中心累計質押公司股份1.71億股,質押比例高達99.98%;第二大股東北京楊樹嘉業投資中心持股10.76%,滿倉質押;第三大股東京藍控股有限公司質押比例69.48%;第四大股東烏力吉質押比例高達 95.48%;第五大股東質押比例也高達75.47%。

今年股市大幅波動,高比例質押個股面臨較大平倉壓力,事實上,在京藍科技停牌之前,股價已觸及第一二大股東部分質押股票的預警線。

富貴險中求,京藍科技凌厲的併購手段,讓看客們為它捏了一把汗。但願中科鼎實不是紙上富貴,但願收購行為能安全落地。

有一點很顯然,這次持久的收購無論成否,對於股權高度質押的京藍科技來說,多少可以緩解一下平倉壓力。也為未來的財報,更增添了亮眼的內容。

如果成功買定中科鼎實,京藍科技慧眼買入的幾個案例,倒是可以成為一段佳話。

作者:冶華,資深媒體人,生態資本論主筆。

(本文在生態資本論和中國生態資本網同步更新,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生態資本網;微信公號轉載請註明來源:生態資本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