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臘月二十三,在北方地區被稱之為小年。

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在這天人們有祭灶的風俗習慣,以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小年習俗你知道幾個?

1.吃灶糖

小年,大年的夥伴,曾化身神龜為大禹敬獻洛書,其背上神秘的“洛書”圖案同樣是被稱為中國萬經之首的《易經》的起源。“地勢坤君子厚德載物”的易經坤卦正是小年的體現。

每年除夕過後,大年都會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宮閉關積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臘月二十九或三十)。

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的時候,它都會派小年先到人間,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補充,為它通報情況。

小年愛吃灶糖,於是人們為了小年和灶王爺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國人過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2.掃塵土

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塵之後,家中煥然一新,寓意新年新氣象。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3.剪窗花

過了臘月二十三,各家各戶就開始裝飾自己的家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貼漂亮的窗花。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4.吃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接風面”,表達了人們對灶王爺早日“下界降吉祥”的美好願望。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如果細細品味小年的諸多習俗,你會發現其中竟蘊含著深刻的養生之道!

吃灶糖養生:相當於給脾胃做按摩

天津聖安醫院周大勇醫生提示大家:甜入脾,食甜可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解痙攣。

數九天脾胃機能相對旺盛,因此吃甜食能很好地補充脾陽、調和脾胃氣血,適當緩解脾胃運化負擔較重所帶來負面影響。脾胃的吸收、運化功能良好,人們才能在數九天很好地“藏精”,為年後春暖花開時預防疾病打下良好基礎。

老人和孩子由於脾氣相對較弱,所以更有必要在小年前後適當吃甜食,給脾胃做一次按摩。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掃塵養生:相當於打預防針

掃塵習俗是對呼吸系統的一種保護。其意義不亞於打一次預防針

因為氣溫低,老年人呼吸系統的防禦機制進入相對薄弱的階段,患上肺炎的幾率大大增加。

此時,室內空氣的清潔、減少病原體的數量就顯得十分重要。

通過掃塵,病原體數量會相應減少,患病危險會大大降低。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剪紙養生:相當於給大腦做SPA

老年人大腦的衰老是不可逆轉的生命規律。因此,能夠對大腦進行養護、鍛鍊的精細運動,是每個老年朋友都應積極參與的。

剪紙是一種難得的精細運動。它通過大腦與雙手的協調操作,將複雜的圖案呈現出來,整個過程對大腦形成了良性刺激,相當於給大腦做一次SPA,是延緩大腦衰老的重要手段。

此外,剪紙過程需要人集中注意力,均勻呼吸、靜心凝神、神情愉悅,因此對氣息的調節作用不亞於書法、繪畫,與氣功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習俗竟蘊含大養生

小年到,年味愈濃。提醒著每個遊子歸期不遠

願你鄉音無改,願你平安快樂。收拾行囊回家。見一面,吃個飯

即使短暫也是團圓,祝你小年安康溫馨歸家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