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腊月二十三,在北方地区被称之为小年。

小年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在这天人们有祭灶的风俗习惯,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小年习俗你知道几个?

1.吃灶糖

小年,大年的伙伴,曾化身神龟为大禹敬献洛书,其背上神秘的“洛书”图案同样是被称为中国万经之首的《易经》的起源。“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的易经坤卦正是小年的体现。

每年除夕过后,大年都会回到它的居住地北斗七星宫闭关积蓄吉祥能量,直到除夕夜(腊月二十九或三十)。

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的时候,它都会派小年先到人间,看看都有哪些人需要吉祥能量的补充,为它通报情况。

小年爱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2.扫尘土

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尘之后,家中焕然一新,寓意新年新气象。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3.剪窗花

过了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就开始装饰自己的家了。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年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贴漂亮的窗花。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4.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接风面”,表达了人们对灶王爷早日“下界降吉祥”的美好愿望。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如果细细品味小年的诸多习俗,你会发现其中竟蕴含着深刻的养生之道!

吃灶糖养生:相当于给脾胃做按摩

天津圣安医院周大勇医生提示大家:甜入脾,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解痉挛。

数九天脾胃机能相对旺盛,因此吃甜食能很好地补充脾阳、调和脾胃气血,适当缓解脾胃运化负担较重所带来负面影响。脾胃的吸收、运化功能良好,人们才能在数九天很好地“藏精”,为年后春暖花开时预防疾病打下良好基础。

老人和孩子由于脾气相对较弱,所以更有必要在小年前后适当吃甜食,给脾胃做一次按摩。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扫尘养生:相当于打预防针

扫尘习俗是对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其意义不亚于打一次预防针

因为气温低,老年人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进入相对薄弱的阶段,患上肺炎的几率大大增加。

此时,室内空气的清洁、减少病原体的数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扫尘,病原体数量会相应减少,患病危险会大大降低。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剪纸养生:相当于给大脑做SPA

老年人大脑的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生命规律。因此,能够对大脑进行养护、锻炼的精细运动,是每个老年朋友都应积极参与的。

剪纸是一种难得的精细运动。它通过大脑与双手的协调操作,将复杂的图案呈现出来,整个过程对大脑形成了良性刺激,相当于给大脑做一次SPA,是延缓大脑衰老的重要手段。

此外,剪纸过程需要人集中注意力,均匀呼吸、静心凝神、神情愉悦,因此对气息的调节作用不亚于书法、绘画,与气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年到健康最重要!小习俗竟蕴含大养生

小年到,年味愈浓。提醒着每个游子归期不远

愿你乡音无改,愿你平安快乐。收拾行囊回家。见一面,吃个饭

即使短暂也是团圆,祝你小年安康温馨归家有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