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避稅天堂」不再 全球稅收治理開啓新篇章

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官網10月5日發佈公告,按照《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AEOI標準),該機構已於9月底同其他國家稅務機關交換了金融賬戶信息,為史上首次。在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看來,稅收信息透明度原則是國際稅收監管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全球稅收治理的應有內容。

瑞士“避稅天堂”不再 全球稅收治理開啟新篇章

三大原因促成AEOI標準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徐超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AEOI標準由經合組織(OECD)制定。所謂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是指信息收集國將其他國家稅收居民的信息成批地、按期地交換到其他國家,被譽為“最徹底”的稅收信息交換方式。

徐超認為,AEOI標準的產生緣於三方面:一是美國單邊積極推動使然。“美國認為,現有稅收信息交換國標已無法滿足治理跨國逃避稅的需要,尤其瑞銀案、瑞信案、韋格林銀行案發生後,美國旨在通過以單邊形式實施稅收信息自動交換的法案,並於2010年頒佈《海外賬戶合規法》(FATCA),以此開啟了稅收信息自動交換的新航道。”二是打擊跨國逃避稅全球治理的客觀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主權國家和地區範圍內的納稅人通過境外金融機構持有和管理資產,並將收益隱蔽在境外金融賬戶,以規避居住國納稅義務的行為比較盛行。而稅收信息共享是打擊跨國逃避稅、國家稅收監管與合作的基礎。”三是OECD與G20精心策劃的產物。“2014年7月,OECD在FATCA標準的基礎上制定AEOI標準,並提交給G20(二十國集團),獲得了G20布里斯班峰會的批准。隨著G20通過了稅收信息自動交換標準,為各國加強合作打擊跨境逃避稅,提供了全球治理的國際法依據。”

瑞士“避稅天堂”不再 全球稅收治理開啟新篇章

稅收數據共享方將擴展

無疑,對希望隱匿離岸資產的人而言,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此舉意味著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財富管理中心,瑞士已不再具有“避稅天堂”的作用。

根據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的公告,首批按照AEOI標準與該局進行稅收信息交換的是歐盟成員國,外加其他9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根西島、冰島、馬恩島、日本、澤西島、挪威、韓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儀告訴《上海金融報》記者,“歐盟成員國中,塞浦路斯和羅馬尼亞因未在保密性及數據安全上滿足國際要求被排除在外。到2019年,若合作國家滿足保密性、數據安全標準和國際法規定,稅收數據共享方將擴展到約80個國家和地區。”

“瑞士聯邦稅務管理局選擇進行稅收信息自動交換的國家,要達到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保密和保護的標準,且AEOI標準的實施要以國際法為基礎。”李儀表示,雖然目前已有包括瑞士和中國在內100多個國家簽署了《稅收徵管互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和《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多邊主管當局間協議》(MCAA),但某個轄區加入《公約》並簽署MCAA,並不意味著必然與其他簽署MCAA的轄區之間進行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擬在MCAA項下建立雙邊信息互換關係的參與轄區,還需根據MCAA第七條的約定,向OECD協調機構秘書處發送通知,在後者收到通知之日起才生效。”

瑞士“避稅天堂”不再 全球稅收治理開啟新篇章

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弱化

在徐超看來,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不斷弱化是大勢所趨。“2008年的瑞銀案,億萬大亨Igor Olenicoff正是在瑞士銀行家的幫助下,在瑞銀集團藏匿3.5億美元存款,以逃避美國的納稅義務。最終瑞銀集團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向美國政府披露4450個美國納稅人的銀行賬戶,並繳納7.8億美元罰金。而後,同樣通過和解方式解決的瑞信案、韋格林銀行案,更清楚表明瑞士銀行保密制度已被撕開一個口子。其實,2013年瑞士加入《稅收徵管互助公約》時就表明要加強國際稅務徵管合作,打擊跨國逃避稅行為。隨後瑞士簽署MCAA,從制度層面開啟該國銀行業保密制度弱化的步伐,因為保密制度一定程度上成了逃稅和洗錢的‘避風港’,既與國際規則衝突,也違背國際法理念。”

徐超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在儲戶個人信息保護與國際反逃稅和反洗錢規則之間尋求平衡是未來發展趨勢。“這次瑞士在稅收信息交換上的實踐,並不說明瑞士銀行業保密制度‘終結’,因為接收稅收信息的國家仍有保密義務。”

徐超進一步指出,中國是《公約》和MCAA的簽署國,且已和瑞士在MCAA框架下“配對”成功,兩國進行稅收信息交換已無法律制度障礙,只要時機成熟便可開啟,這將幫助我國稅務機關有效掌握中國居民在瑞士銀行開立的金融賬戶信息,包括但不限於開立賬戶者的姓名、住址、賬戶餘額和稅務申報機構等。

記者 戚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