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AI太空人登陸太空,未來我們才是「瓦力」嗎?

前不久,“龍”飛船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首名人工智能“宇航員”西蒙成功進入國際空間站。雖然這是現實中的首次,但其實早在五十年前,《2001太空漫遊》就為我們描繪了人工智能幫助人類探索太空的畫面。電影中人類最高科技的結晶HAL9000,在執行人類的命令時已經展現出人類的情感,它有一句名言:“我很抱歉,大衛。我恐怕我不能那麼做”。

首位AI宇航員登陸太空,未來我們才是“瓦力”嗎?

“宇航員”西蒙首登太空,人工智能還有更多潛能

不同於HAL9000,西蒙並沒有人類的情感,也不會承擔統領全局的責任。它此次登陸太空,將會在國際空間站中執行三項任務:協助宇航員完成一項晶體實驗、拍攝記錄一次醫學實驗、玩魔方,以此確認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否向宇航員提供有效幫助,從而在未來伴隨人類前往月球、火星甚至更遙遠的宇宙空間。

首位AI宇航員登陸太空,未來我們才是“瓦力”嗎?

“西蒙”只是人工智能幫助人類探索太空的初步嘗試,在未來,AI能做到的事情或許會更多,比如,自行探索火星等。很多證據表明,太空探索越來越需要人工智能,而人們的日常生活更是早已被人工智能所覆蓋,並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智能化。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終端側AI讓人們受益匪淺

在智能家居方面,人工智能與5G網絡相結合,正在逐漸讓家中所有無線設備都具有學習、識別和判斷的能力,能夠自主幫助使用者,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簡單和人性化。比如,使用聲音就可以打開空調、電視等家用電器已經成為現實;而未來家居用品會根據主人的習慣自動預測使用情況,從而調整到主人最喜歡的狀態,則會讓使用者的生活更加便利。

首位AI宇航員登陸太空,未來我們才是“瓦力”嗎?

在智能手機方面,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滿足手機用戶的更多需求,尤其是拍照功能。比如,擁有高通人工智能引擎AI Engine加持的驍龍移動平臺,比如驍龍845、710、660等,其AI性能得到大幅提升,AI光效、AI短視頻剪輯、面部識別“微整形”美顏、3D Animoji、實時視頻風格轉換等新功能不斷出現,讓眾多智能手機用戶得到了滿足。

首位AI宇航員登陸太空,未來我們才是“瓦力”嗎?

另外,還有無人駕駛、物聯網、智能翻譯等方面,都有人工智能的發揮空間。

相較於太空探索等領域的應用,人工智能在終端側的應用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不管是改造人們的居住空間還是使移動設備智能化,都讓人們直觀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好處。目前,高通驍龍845、710、660等移動平臺已經讓智能移動終端的AI體驗得到了極大提升,而高通與百度合作推動實現PaddlePaddle平臺在驍龍平臺上的轉換與應用、與創通聯達合作推出TurboX AI Developer Kit打造突破性的AI終端等,都將推動人們在未來享受終端側AI發展帶來的便利性。

通過高通、百度、騰訊、創通聯達、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新老巨頭的努力,人們有望生活在一個完整的終端側AI生態系統中,終端側AI將無處不在,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首位AI宇航員登陸太空,未來我們才是“瓦力”嗎?

人工智能的潛力是無限的,它既能幫助宇航員探索太空,也可以幫助人們拍照美顏。在未來,或許《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情景就會反過來,變成我們人類繼續留守地球研發科技,而智能機器人則幫助人類去探索無盡的宇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