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頭版:A股挺起腰杆需要做好三件事

10月12日上午,A股市場在經過掙扎之後終於擺脫了美股的羈絆,至下午收盤,滬深各大股指均飄紅,其中上證綜指上漲0.92%。我們在為A股走出自己的行情叫好的同時,更應該反思一下市場參與各方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才能更好的讓市場沿著穩健發展的軌道前行。筆者就這個問題談幾點看法,與各界探討。

首先,就是要落實好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有關資本市場發展的精神。這需要相關部門鼎力合作、腳踏實地、高質高效的做好各項工作。

資本市場法治體系的制定健全,需要監管層甚至更高層做好頂層設計,這項工作正在穩步進行中,比如證券法的修訂及其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都在議事日程中。

新發審委的規章制度也在公開徵求意見中。在新股發行已經進入常態化的當下,IPO公司的質量一定會顯著提升。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儘管有的大盤股已經獲得IPO發行批文,但在市場信心出現動搖的敏感時刻,相信這些公司會審慎選擇公開招股時間。

此外,併購重組相關法規的修訂,對於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是未來A股估值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立統一管理和協調發展的債券市場、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拓展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等方面,監管層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且有了很大的實質性進展。比如滬倫通有望在今年年底前開通,境內外長期資金實現開源等。

其次,市場參與各方要形成合力,把勁兒用到維護市場穩健發展上來。這包括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散戶投資者及其他市場參與機構等。

隨著近些年來A股市場的發展,機構投資者的隊伍迅速壯大。曾幾何時,QFII是A股市場投資的風向標,幾乎所有的投資者、投資機構都會研討其投資風格、偏好和加減倉情況。隨後,社保基金迎頭趕上,成為A股市場上引領投資的另一面旗幟。到現在,滬深港通北上資金也成為市場的研究重點。未來,隨著A股入摩和入富的深入,它們的投資風格也將成為市場研究的重點。

現在,幾乎所有的境內外機構在評論A股市場時,都認為已經探明瞭政策底、估值底,現在就差信心底了。信心底來自哪裡,來自於監管層的力挺,來自於機構的果斷加倉,惟其如此,才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對於任何一個股市來說,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都具有引領作用,在A股市場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是一個散戶投資者佔據大多數的市場,他們佔有各種資源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追漲殺跌,加劇市場的異常波動。所以,在這種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機構投資者就要在A股市場穩健發展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上市公司則需要將主要精力用在發展主業上,同時使用好回購、增持等工具,在維護好自身股價(即公司價值)穩定的同時,向市場釋放明確的價值信號。

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說,要做的就是革新自己的投資理念,跟得上市場發展節奏,更多的用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的思維進行投資決策,摒棄那種短炒、暴利的投機想法。只有這樣,散戶投資者才有可能逐漸過渡為專業個人投資者。

而對於其他市場參與者如投行、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則要不折不扣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市場建設貢獻自己的能量。

第三,發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這是我們的既定方針。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對A股市場的前途產生疑慮。

在10月11日的市場劇烈波動之後,一些負責任的媒體開出了提振A股的藥方。我們不論其提出的措施如何,僅是這份情懷和使命擔當就足以讓市場感到溫暖。所以,A股要想走好自己的路,各家媒體就要承擔起探照燈的作用。

筆者認為,面對A股市場的波動,監管層顯然會更加著急,但不能亂了方寸。他們既不會停下改革的腳步,也不會坐視不理市場的波動,維穩政策工具在該出手的時候一定不會遲疑。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現在中國經濟的體量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需要在A股市場上得到體現。歷史賦予A股市場的使命,需要它必須挺起腰桿走路,而上面提到的三件事則是當前最迫切的。

一個指標看透主力行為,關注公眾號 "牛股學堂" :niuguxuetang(長按可複製)回覆關鍵詞 "指標" 即可免費領取一套主力行為分析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