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1901年農曆4月17日趙氏在離亂中生下張學良,再次見到張作霖已是1902年。

此時的趙氏與張作霖如一對“綠林鴛鴦”,夫唱婦隨相得益彰。在趙氏的影響下,張作霖逐漸不滿足於給地方士紳看家護院,正謀劃著歸順朝廷的“大計”,最終通過劫持奉天將軍增祺的沈姨太(這段情況在引子中有敘述),實現了“朝廷招撫”的目的。

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由於趙氏見的深遠,心地善良,不僅在家庭裡,就是在張作霖的兄弟們之間也深得信任,這對於實現張作霖發跡的夢想極其有利,因此張作霖對趙氏幾乎是百依百順。

張作霖在駐防新民期間,趙氏經常當張作霖與幾位磕頭兄弟矛盾的和解人。張作霖自從混跡綠林,雖然善於結交朋友,也時常因為性情暴躁出口傷人,即使是與同甘共苦的兄弟張景惠、張作相和湯玉麟口角也時常發生,甚至發生過激烈的火拼。每到此時,趙氏便主動出面,三言兩語便使矛盾化解。張作霖手下的這些兄弟有時就在私下裡感慨:“嫂子真是賢德,多少大事都多虧了嫂子啊!”張作霖也曾經說:“今後你們有什麼事情,可以找你們信得過的大嫂。只要她答應的事情,我沒有不同意的。”

1908年張作霖因出身鬍匪,一直不得賞識,一度萌生重返綠林的想法,伴隨張作霖流落遼北的趙氏,深明大義,苦苦想勸,才打消了張作霖的念頭。知曉內情的張惠景曾感嘆說:“當年如果沒有趙夫人開導,也許張作霖一賭氣就回遼西當土匪去了!”

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在張作霖執掌軍權後,趙夫人在家是賢內助,在外周旋於對手之間,從而使張作霖化敵為友,化險為夷。1908年,張作霖進駐遼西剿匪,受到了另一股奉系軍閥吳大舌頭(吳俊生)的極力掣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張作霖幾度要與吳俊生火拼,終被趙氏勸阻。與此同時趙氏主動與吳俊生妻子結拜姊妹,終於消除了兩人之間恩怨,化敵為友。吳俊生為張作霖後來統一東北三省、入主中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間,張作霖曾由吳俊生安排,住在當地大戶於文鬥家後院。由於張作霖對吳大舌頭心存芥蒂,對於文頭也存有戒心,由此生出不少矛盾和誤會,也是在趙夫人的調和下,兩人最終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1909年,張作霖與一股強大的土匪在沙漠中鏖戰數日,不得解圍,幾乎身陷絕境,於文鬥聞訊後,親自出面請吳俊生騎兵救助,使張作霖順利脫險。此役後,張作霖感念於文鬥相救之恩,兩人結拜為換貼兄弟。後來,張學良娶於文斗的女兒于鳳至為妻,也得益於父輩這段深情。

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趙氏與張作霖結髮亂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隨著張作霖的仕途順遂,職位升遷,兩人共同語言日漸減少,感情也逐漸疏遠起來。

張作霖在與趙氏結婚不久,即在中安堡組織“保安隊”時,在一次邂逅中結識了盧氏之女盧壽萱。趙氏明知丈夫情有所移,還是心平氣和地同意張作霖把盧氏迎娶進門。趙氏不僅對盧壽萱能夠相容,兩人還相處很好,形同姊妹。以致趙氏在彌留之際,把兩個尚未成人的學良和學銘託付給了盧氏。

隨著職位的升遷,張作霖不斷移情別戀。僅在1906、1907年兩年間,他就迎娶了三位夫人。面對這樣的局面,心性剛強的趙夫人實在難以接受。

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1909年趙夫人因一些小事與張作霖發生口角後,不顧張作霖一些磕頭兄弟的極力勸阻,一怒之下決定帶著兩個孩子獨自返回遼西老家,此時幼子學銘只有2歲。趙夫人從此安下心來,將全部心思用在了教育兩個孩子上。此後趙夫人除了按時收到張作霖派人送來的生活之資,幾乎從不與他聯繫。尤其,1910年張作霖靠震壓革命黨人,掌控奉天軍事大權之後,趙夫人對宦海得意的張作霖更加疏遠。期間,雖然有不少舊交極力遊說她回到仕途順遂的張作霖身邊,趙夫人始終不為所動。

1911年,張作霖平定奉天局勢,因為城裡沒有安排好居所,住在城西的一家旅店。趙氏由於長期得不到生活資金,萬不得一才找張作霖要錢,由於張作霖實在太忙,直到第二天才得以與張作霖見面。晚上幼子張學銘因病哭鬧不止,使疲憊不堪的張作霖大發光火,痛打兒幼子張學銘,趙夫人當即起身與張作霖發生激烈爭吵。第二天,趙夫人不辭而別,回新民老家去了。

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趙氏回新民老家後,心中極火難消,不久便抑鬱成疾。趙夫人得病的消息傳到奉天后,張作霖以為是上次的爭吵生出的枝節,故而不信。1912年春節過後,趙夫人病情日漸深重,危在旦夕,張作霖才託盧氏前往探視。盧夫人看到生命垂危的趙氏,安排緊急救治,可為時已晚。不幾日,趙夫人黯然而歿,時年38歲。

張作霖得知消息,還以為誤傳誤報。

直到得到趙氏病死新民的確切消息,張作霖才趕赴新民。想起自己落魄的當年無人下嫁,想起趙氏與自己同甘苦,流落綠林時的恩愛,決定厚葬趙氏。葬禮這天,新民縣的官員全部披麻戴孝,聲勢隆重。

趙氏並沒有葬於海城縣的張家祖墳,而是葬在了新民縣一叫驛馬坊的地方。1913年,張作霖母親王氏死,根據王氏意願,與她最愛的兒媳合葬一墓,算是對兒媳亡靈的一種告慰。

如此剛烈的一個女子,如此賢淑的品行,在那樣一個社會中,依然無法掙脫封建宗法,在抗爭中走向了從灰暗到黑暗的人生最後旅途。

從趙氏的死,不禁讓後人感嘆:世事無常,世間有多少人能帶著清淨之身而來,還能帶著清淨之身而歸呢?

趙氏與張作霖,共同患難,卻難以共享榮華 38歲華年便鬱郁而歿!

地下不僅埋葬的是人的屍骨,也埋葬著一個不為人所知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