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奇才高中狀元卻因自己的姓氏慘遭嫌棄,後發奮聞名全國

清末民初出現過很多名士,尤其是維新四公子,譚延闓就是這其中之一。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湖湘三公子之一,湖湘大地幅員遼闊,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自身的學識和號召力自是強大。但同時,他的家世也十分強大。譚延闓出身名門,其父是兩廣總督譚鍾麟,因而譚延闓自小家學淵博,甚至被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稱為“奇才”。

13歲奇才高中狀元卻因自己的姓氏慘遭嫌棄,後發奮聞名全國

13歲的我們在做什麼?還在為初中課本里的物理化學折磨的頭痛,但譚延闓既然是奇才,就和我們註定不一樣,他13歲就考上了秀才,24歲考科舉,參加了清朝最後一場科舉試,在會試中高中第一名成為貢元。《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可是到了50多才通過鄉試,而他僅僅24歲便成為貢元,其天賦才智可見一斑。

13歲奇才高中狀元卻因自己的姓氏慘遭嫌棄,後發奮聞名全國

這樣的一個天才,年少得志,但人生並不會一路順遂。本來在科舉排名上位列第一的他卻並沒有成為狀元,這是為什麼呢?是像明朝著名人物張居正一樣想磨礪這個年少英才?可事實並不是這樣。晚清政治已經被慈禧太后全權把握,光緒帝不過是個擺在明面上的提線木偶。點狀元這件事也就由伺候太后決定。

13歲奇才高中狀元卻因自己的姓氏慘遭嫌棄,後發奮聞名全國

本來這也只是走個過場,只需要慈禧太后蓋下章譚延闓成為狀元便是個鐵板釘釘的事情,但是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慈禧皇后並不喜歡這個名字,甚至厭惡。譚延闓籍貫湖南,偏又姓譚,這兩點和戊戌變法的戊戌四公子之一的譚嗣同一模一樣,慈禧太后心中怎麼可能舒服。在她看來,就算二人沒有關係,就這兩點,他也沒資格當狀元。就這樣,本來能當上狀元的譚延闓甚至於落榜三元,只能委委屈屈得到個進士的頭銜。

13歲奇才高中狀元卻因自己的姓氏慘遭嫌棄,後發奮聞名全國

很多人都豔羨一個進士頭銜,但譚延闓是誰?名門貴公子,家世顯赫,自小被當作神童,他不能接受這樣一個現實,在入翰林,授編修後還是回了湖南辦學。後來慈禧改革後又積極響應所謂“丁末新政”,成為湖南立憲派領袖,後期成為湖南省都督、湖南省省長、督軍。後加入中國國民黨,1928年2月任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從神童到名落三元,從教書到成為一個政黨的主席。譚延闓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錐子放進布袋裡,總有脫穎而出的一天”的正確性。沒有誰生來就是順利的,但經過不幸還能成功這才是偉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